摘要:第二天,江湖上開始有了這樣一個傳聞:馬大師比武前喝了一點茶,而茶裏被人下了毒。前面幾個人,馬大師連問都沒問,卻突然對這個年輕人如此有興趣,看起來大師看出這個年輕人並非等閒之輩。

友情提醒:純屬YY,莫要代入,圖文也嚴重不符。

酒館論武

秋日,酒館。

角落裏,一位年輕人在自斟自飲。

儘管酒館裏熱鬧非凡,他卻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對外界全然不感興趣。

不遠處的一張酒桌,兩名酒客正在議論一件大事。

其中一人道:“等下有好戲看了!”

另一人道:“什麼好戲?”

“你居然不知道?今日有一場比武擂臺,很多江湖人士慕名而來。”

“守擂的是誰,竟然製造了這麼大的動靜?”

“我問你,最近江湖上誰的風頭最勁,誰的名聲最響,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

“難道就是混癡太極掌門人馬某國?”


“不是他是誰!他一手創立了混癡太極,本來並不爲人所知。但最近幾年,關於他的傳言很多,據說有人曾上門挑戰,他笑着讓對方先照着他的肚子連打五拳,根本沒把人家放在眼裏。要知道,這位挑戰者的看家本領就是鐵拳,拳拳碎石,招招致命。但誰能想到,五拳過後,馬某國竟紋絲未動,臉上始終保持神祕的微笑。”

“還聽說,他收了很多徒弟,桃李滿天下,甚至還有來自東瀛、波斯甚至是遠國的人慕名而來。“

“最可怕的是,雖然挑戰者衆多,但他幾乎從未出過手,因爲對手都被他強大的氣勢震懾住,直接心理崩潰,不得不認輸。”

“所以他的江湖名聲越來越響,到處都流傳着他的故事,風頭一時無二。”

“走吧,比武快開始了。”

就在兩人議論的時候,誰也沒去注意角落裏的那位年輕人。

他看似並不在意,但兩人說的話,他都仔細聽了,只是始終不動聲色。

很快,他也付了賬,跟前面那兩人走上了同樣的路。

大師發威

年輕人走到比武場,看到場下人頭攢動,議論紛紛。

再看場上,擂臺的佈置絢爛無比,奪人眼球。正後方上面有一塊匾額,上面寫着四個大字,“混癡太極"。兩側還各有四個大字,分別是“不服來戰"和“後果自負”。

話說太極,自從誕生之後,就不斷衍生出很多派別,數都數不過來。若不是這幾年混癡太極聲名太望,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到底是啥。

俗話說的好,看熱鬧不嫌事大。

底下的看客們交頭接耳,“聽說馬大師幾乎未曾出過手,就已經贏了很多強敵。”

另一個人道:“希望今天能來個厲害的挑戰者!”

說話間,臺上響起了鑼鼓聲,人們的目光齊刷刷盯向臺上。

只見一位老人從後臺走了出來,一身白衣的他雖已年屆古稀,但精神矍鑠,兩眼放光,走路也虎虎生風。

走到中央,老人停了下來,一句話沒有講,反倒閉目養神。

他自然就是馬某國。


混過江湖的人都知道,越是厲害的角色,越是話少,越是讓人捉摸不透。往往是話越多的人,死的越快,他只是用說話在唬人。

轉眼時辰已到,臺上有人喊道:“誰第一個來挑戰?”

底下的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誰都不願意做第一個喫螃蟹的人。

不過很快,就有人站了出來,走上了臺。

沒有人注意到,臺下的那位年輕人,臉上掠過了一絲不易察覺的表情。

是佩服?是驚訝?還是鄙視?還是什麼?

而對面的馬大師,則擺好宗師般的造型,衝着挑戰者微微一笑,並伸手示意請出招。

可挑戰者卻並未輕易出招,因爲他現在才明白,剛纔馬大師閉目養神是在蓄力。此時此刻,馬大師已經用內力,畫了一張無形的大網,將挑戰者包圍在內。

臺下的人還在納悶挑戰者爲何還不出手,但距離擂臺很近的人卻發現,挑戰者的額頭不斷浸出冷汗,表情也越來越難看,竟似已支撐不住。

果然,挑戰者很快倒地,全身都在顫抖,已然完全崩潰,被人抬了下去。

比賽的勝負沒有任何懸念。

臺下的人們從驚訝,變成了驚呼,就像看到神一樣去膜拜馬大師。

而再看馬大師,還是保持原來的姿勢,還是保持原來的表情。

只有那個年輕人,露出了複雜的表情。

"驚人"三拳

隨後的比武,過程大同小異,接連上了幾個人,都是同樣的結局。

每一次有人上場,那位年輕人的表情都會有所變化。

這馬大師果然非同凡響,竟像是超脫了凡俗,進入了化境。

如此一來,幾乎沒人再願意挑戰了。

就在人們以爲比武就此結束的時候,那個一直沒有說話的年輕人走了出來,“我來!”

本已轉身的馬大師,又迅速回了頭,臉上露出了不耐煩的表情。

也許是他覺得沒人能挑戰他,再打下去也是浪費時間。

也許是他覺得有些累了,想去好好休息一下,畢竟年齡擺在那。

也許是他認識這個人,並且曾擊敗過他,所以又何必再來一次。

但很顯然,這三種猜測都不對。

等到年輕人上了臺,馬大師站在對面,問了一句:“報上名來!”

前面幾個人,馬大師連問都沒問,卻突然對這個年輕人如此有興趣,看起來大師看出這個年輕人並非等閒之輩。

年輕人回答:“小高!”

馬大師道:“你知道我是誰嗎?”

小高道:“知道!”

馬大師道:“你看了剛纔的比武嗎?”

小高道:“看了!”

此時,底下有人議論道,“馬大師突然頻開金口,看來小高來歷必然不簡單。”

只聽馬大師繼續問:“既然看了,又何必自討沒趣!”

小高道:“橫豎一死,有何可懼?”


馬大師臉上的表情突然微妙起來,接着道:“習武本是修身養性,又何必爭一時勝負,更何況看你骨骼驚奇,是個練武的奇才,若勤加修煉,必成大器,我真是不忍心傷到你。”

小高臉上露出了神祕的微笑,回道:“多謝前輩抬愛,還是請賜教吧!”

眼見小高油鹽不進,不知天高地厚,馬大師嘆息一聲,“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於是,馬大師又開始用內力發功了,只是小高卻不像前面的人,絲毫沒有受到影響,站在那紋絲不動,只是用複雜的眼神默默注視着馬大師。

底下的人們開始激動了,終於有好戲看了,這個小高果然不簡單。

再看馬大師,臉上似乎有點紅了,跟着說道:“你真要逼我出手?我的混癡五連鞭一出,是絕對不會有活路的。”

這一次,小高幹脆閉嘴不答。

馬大師終於亮招了,但他卻並未逼近小高,他只是想用自己的招式逼小高認輸,免得傷及到小高,看起來大師也不是白叫的,畢竟還是宅心仁厚。

只見馬大師,全身扭動如猴,靈活無比,出手則極其不可思議,不僅速度極快,而且讓人看不出套路,竟似達到了隨心所欲,無招勝有招的境界。

不過,還是有一些高手看出了一些端倪。



“竟似有一些靠山屯兒舞王趙四的影子。”




“也有點像趙四的師傅、東北之王趙大寶。”




“好像還有點像鶴形拳掌門範德斌。”

“……”

看來,馬大師似乎已經將各家之長,都融入到了自己的武功之中。

可小高依然不爲所動。

馬大師依然本着仁心,沒有逼近小高,又耍了一套祖傳刀法,跟五連鞭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是,小高仍然不動如山。

就在馬大師急得冒汗,大喊“我不想傷人,更不想殺人”的時候,小高突然出手。

小高的出手,並沒什麼稀奇,但卻又狠又快,連出了三拳。

有時候,出手不需要胡裏花哨,只要簡潔、有效即可。

奇蹟發生了,馬大師居然被打倒在地,甚至當場昏厥……

何爲正義

江湖被徹底震動了,從來都不敗的馬大師怎麼會被一個無名小卒打敗?

第二天,江湖上開始有了這樣一個傳聞:馬大師比武前喝了一點茶,而茶裏被人下了毒。

不用說,下毒的人肯定是小高。


從此之後,無論走到哪裏,小高迎接的都是鄙視和謾罵,整個江湖似乎都將他給封殺了。

馬大師依然是馬大師,小高則依然是小高。

有名有利的人依然有名有利,無名無利的人依然無名無利。

幾個月後,輿論開始逆轉,有人站出來說出了真相。

那位曾經連打馬大師五拳的人承認(不知是良心發現,還是別的什麼原因),馬大師之所以能在被連打五拳後還能紋絲不動,是因爲他的肚子上綁了豬皮。

有時候,動物比人更要臉,至少它們知道物競天擇,一切都靠“真刀真槍”。

小高突然成爲了“英雄”,被人們熱捧,然而江湖人卻依然視他爲"洪水猛獸",肆意排擠他。

此時此刻,他正在樹林中孤獨飲酒。

他的記憶突然回到了比武前夜,他並非偶然來到此地,也並非偶然碰到這場比武。

他本來就是衝着馬某國來的,所以纔在前一夜潛入馬某國的居所,看看馬某國到底是何等人物。

在他看來,馬某國被吹的太神了,聽起來太不真實。

人們對於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總是很容易去相信,甚至是神化。

果然,他看到屋裏有一羣人在把酒言歡,很快他就通過對話認出了馬某國。雖然不認識其他人,但他看到這些人都得到了一個沉甸甸的包袱。

而這些人,恰巧在第二天都出現在了擂臺上。

喝完最後一滴酒,小高轉身走向了夕陽。

他也愛名,他也愛利,這本是人之常情。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只是對個人來說,對抗被無數人一起編織的名利網甚至是權力網,的確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

所以他只能做一顆孤寂的流星,在一剎那閃光,很快便沒入黑暗之中,只留下腳步聲漸漸遠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