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郭濤和鄧超實際上都是找到了適合孩子成長的方法,並根據不同孩子的個性制定了養娃模式,這才讓兩個孩子成長的這麼優秀。鄧超不會對等等的未來進行嚴格的規劃,在鄧超心中,他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長成自己應該的模樣,父母能做的應該是陪伴而不是影響。

2015年,由趙薇,佟大爲主演的貓爸登上了熒幕。

這部影視作品一經播出,就引發了社會的廣泛熱議。

趙薇飾演的畢勝男是一名“霹靂老媽”,負責在家裏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嚴格要求,一頓火力輸出;相比之下,佟大爲飾演的爸爸羅素就顯得“佛系”了許多,專職負責調解家庭內部矛盾

而在現實生活中,對於“虎系養娃”和“貓系養娃”,不同的家長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即使是明星都不能免俗。

那麼這兩種育兒方法到底孰優孰劣呢?

“虎爸”郭濤嚴格養娃,小石頭成爲大暖男

觀衆第一次看到石頭的時候是在一檔綜藝節目爸爸去哪了,這個虎頭虎腦的小傢伙一出現就吸引了觀衆的注意。

石頭的原名郭子睿,雖然只有11歲,但是網友紛紛說,這個男孩身上藏不住的男性荷爾蒙。

石頭的荷爾蒙氣質離不開郭濤的悉心培養。郭濤在家中扮演着嚴父的角色,對孩子的要求很是嚴格,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進入娛樂圈,一切應該以學習爲主。併爲孩子安排了緊鑼密鼓的學習計劃。

郭濤對石頭教育方式也是秉持着“窮養”和“多摔打”的教育方式。

在參加節目的時候,郭濤對石頭的相處方式也是非常嚴厲。當孩子犯錯的時候,郭濤常常是一個犀利的眼神就讓小石頭不敢說話。惹得觀衆隔着屏幕爲小石頭打抱不平,直呼心疼。

郭濤尤其看重石頭的男孩子氣質,帶着石頭接觸了騎馬、潛水、游泳、架子鼓等荷爾蒙充沛的活動。在郭濤的嚴格要求下,現在的是石頭已經成爲了荷爾蒙爆棚的大暖男。

“貓爸”鄧超隨性養娃,小等等已經成爲快樂男孩

相比於郭濤的養娃經歷,鄧超的養娃方式顯得平和了不少。

今年9歲的等等愛好運動,爸爸鄧超就帶着他去跑步,騎車,打球,讓孩子的個性進行充分的發揮。鄧超不會對等等的未來進行嚴格的規劃,在鄧超心中,他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長成自己應該的模樣,父母能做的應該是陪伴而不是影響。

銀河補習班中,馬皓文和孩子去看山,看海,一起玩鬧的場景,其實正是鄧超和等等相處模式的展現,兩個人不僅是親密無間的父子,更是無話不談的朋友。

在鄧超的教育模式下,等等儼然成長爲一個活潑開朗,樂觀自信的男孩。

“虎系”和“貓系”兩種育兒模式究竟孰優孰劣

“虎系育娃”和“貓系育娃”作爲育兒的技巧和方法,本身並沒有優劣之分。

就拿石頭和等等來說,兩個人一個是男人味十足的暖男大哥哥,另一個是活潑開朗的鄰家男孩,兩個孩子都是十分優秀,令人羨慕。

郭濤和鄧超實際上都是找到了適合孩子成長的方法,並根據不同孩子的個性制定了養娃模式,這才讓兩個孩子成長的這麼優秀。

採用兩種育兒理念應該避免什麼誤區

既然兩種方法沒有高低優劣的區別,那是不是可以根據孩子的個性自由選擇就能夠萬事大吉?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育兒方法除了質的不同還應該注意量的差異

1)過度嚴格會讓孩子變得偏激

前段時間的郭濤因爲自己對“家人”地嚴格要求陷入了爭議。

郭濤認爲對於不聽話的孩子和女人該打就得打,這其實就是守舊的“男子氣概”所釀成的惡果。

試想一下,如果對孩子過分嚴厲,動不動就非打則罵,在孩子心中也會形成“武力是最容易解決問題的”的標準,這對孩子的成長顯然是不利的。因此“虎系養娃”也應該在合適的範圍內進行。

2)過分隨性會導致孩子恃寵而驕

鄧超對孩子隨性教育的背後,顯然是有自己的底線的。

如果對孩子的寵愛是沒有底線原則,任由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性子做事,這將是毀掉孩子的慢性毒藥。

蜜罐子長大的教訓並不少見,和孩子成長不能超過自己內心的底線,否則後悔的一定是父母。

如何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模式

1)尊重孩子的選擇

父母根據自己的經歷爲孩子安排再好的路,終究是需要孩子自己一步一步地走下去的。這條路也不一定適合孩子的成長。

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嘗試着淡化父母的身份,讓孩子自由獨立的發展。這時候往往會收穫驚喜。

2)傾聽是一劑良藥

優秀的父母一定是懂得傾聽的。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越來越多自己的想法,當孩子想和父母交流的時候,不妨暫時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父母則靜靜的做一名觀衆。通過和孩子的交流,讓孩子將自己的真實意願表達出來,這樣親子關係會更加順暢。

通過對孩子內心的掌握,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選擇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

拓展一:三毛流浪記—死於寒夜的孩子背後,是張樂平的流浪尋家的歸途

拓展二:寶寶對於顏色的喜好隱藏着身份密碼?顏色版三國殺,快看你是哪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