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3歲的馬蘭初中還未畢業,一天縣劇團的老師來學校招生,下課的時候馬蘭抱着玩玩的態度在老師們面前一展歌喉,她並沒有想過走黃梅戲演員這條路,因爲她父母當時是劇團的演員,很快父母知道了,他們很生氣,雖然他們都是黃梅戲演員,但當時社會人們的觀念還沒有完全改變,戲曲界的人被稱爲“下九流”,所以馬蘭的母親還是希望女兒能多讀書,而不是小小年紀就進入黃梅戲的隊伍中。馬蘭因爲天資聰明,嗓音條件好,形象氣質佳,被招考老師一眼看中,這使得馬蘭從此踏上了安徽省藝術學校黃梅戲表演專業學習之路。

對於藝術家而言,童年時所受到的啓蒙式的藝術教育是他們藝術人生序曲的第一篇章。絕大多數藝術家也都在童年時代經歷了良好的藝術渲染。

然而對於現在名滿天下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馬蘭來說,她的童年似乎並沒有真正地接受黃梅戲的啓蒙教育,她所受到的只能算作家庭氛圍的渲染而決非啓蒙。馬蘭的父親是太湖縣原黃梅戲劇團的舞臺設計兼編劇,她的母親也是當時縣城小有名氣的黃梅戲演員。

但那時的安徽,那時的全國,大中心理中伶人卑賤、供人取樂的觀念依然佔有一席之地,加之十年特殊時期在戲曲界內掀起的波瀾,越發讓藝人覺得身如飄萍,戲曲界的名角大家尚且挨批被整,戲曲藝人之地位何以在這樣一個薪新的國家得到切實的抬高?

馬蘭的父母不希望愛女繼續入梨園行,故而童年的馬蘭受到的並非是父母有意的啓蒙而只是氛圍的浸潤。無論是她在臺下聽母親唱還是獨自跟着哼都是環境的潛移默化。儒染的力量並非不大,它如同催生種子破土而出的雨露一般,足以讓擁有黃梅戲天賦的馬蘭如癡如醉。其實,當時的氛圍無形中也起到了催化的作用,進一步激起了馬蘭對於黃梅戲的摯愛。

特殊時期的十年,正是馬蘭逐漸懂事的時候,她眼睜睜地看到父親被打成右派,大人怕孩子心靈上受到創傷,馬蘭和兩個哥哥都被寄養到鄉下的親戚家。

1968年,黃梅戲的領軍人物嚴鳳英被帶上帽子,以至於最後自殺身亡。當時整個戲曲界嚴禁唱戲,很多演員演出的一些珍貴照片以及創作的作品都被燒燬,甚至有些人被封殺。這種社會現象引起很多人內心的不滿,產生牴觸情緒。

當時熱愛黃梅戲的人們不能公開張嘴唱戲,但是她們的熱情並未因此消退。或許馬蘭正是在這種社會環境中,激起了她內心對黃梅戲的渴望,眼掙掙看着自己的父親以及一些前輩在這場鬥爭中的悲慘經歷,這樣的逆境反而會更加激起年幼的馬蘭對黃梅戲的興趣。

1975年,特殊時期漸漸過去,人民的生活逐漸開始穩定前進。13歲的馬蘭初中還未畢業,一天縣劇團的老師來學校招生,下課的時候馬蘭抱着玩玩的態度在老師們面前一展歌喉,她並沒有想過走黃梅戲演員這條路,因爲她父母當時是劇團的演員,很快父母知道了,他們很生氣,雖然他們都是黃梅戲演員,但當時社會人們的觀念還沒有完全改變,戲曲界的人被稱爲“下九流”,所以馬蘭的母親還是希望女兒能多讀書,而不是小小年紀就進入黃梅戲的隊伍中。

不過懂事的馬蘭一直把對黃梅戲的喜愛深深地埋藏於內心,她的想法父母能感覺到,這塊好苗子如果不發揮她的特長,可見非常可惜,最後父母同意馬蘭參加複試。可惜的是,馬蘭父親曾被打成右派被當成理由,縣劇團便找了個“唱戲歪脖子”的藉口把馬蘭刷下來了。

這次被刷下,其實對馬蘭的打擊並不大,因爲她參加這次考試完全是抱着玩玩的態度。不過說她“歪脖子”這讓馬蘭之後唱黃梅戲時更加註意姿態。

緊接着,省藝校也在招考,這次父母毫不猶豫地支持她去參考,母親還專門帶着她去安慶市參加了面試。馬蘭因爲天資聰明,嗓音條件好,形象氣質佳,被招考老師一眼看中,這使得馬蘭從此踏上了安徽省藝術學校黃梅戲表演專業學習之路。

告別了童年的儒染,馬蘭開始正式接受藝校的專業訓練。進入科班接受基本功以及舞臺表演一系列系統教育之於戲曲演員來說就如同磨礪之於寶劍,若寒之於梅花。舊時藝人常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非經一番鍛鍊,未歷幾度砥礪如何能如鳳凰涅槃般在舞臺上華彩照人?

如果說童年的濡染孕育出馬蘭對黃梅戲藝術的濃情厚意,那麼藝校的學習正爲馬蘭揮灑這份情意提供了時間和空間,催生出來的熱愛轉化成戰勝發育期所帶來困難的毅力和比常人加倍努力訓練的激情。馬蘭進入省藝校黃梅戲專業開始五年的學習,但這五年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她遭受了重重困難,但頑強的馬蘭還是咬牙堅持。一開始她接受到了系統的舞臺基本功學習,她不光在課堂上認真學習,課後經常刻苦訓練,這種好學精神老師們是看在眼裏,喜在心裏,再加上她天生形象好,所以當時在同學當中很耀眼。

但好景不長,十幾歲的馬蘭正處於變聲期和發育期,衆所周知,戲曲演員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嗓音條件,但變聲期導致馬蘭嗓子沙觀,完全不能自如地練聲、吊嗓子,再加上處於發育期的她身材不斷變胖,最後完全影響到她平時的形體訓練,別人輕輕鬆鬆翻個跟頭,她卻需要老師的幫助,那她才十幾歲。

但馬蘭在班級中扮演最多的角色就是老旦。比如,《楊門女將》中歲的佘太君,最後老師都一再要求她必須減肥,可是減肥並非一天兩天就能見成效。這樣的遭遇讓馬蘭很無奈,但她並未氣懷,老師看她對黃梅戲的熱愛從未消退過,因此還專門給她制定了一套適合她的訓練方案,於是她更加刻苦,別人訓練的時候她訓練,別人休息的時候她仍然訓練,最後累的腰肌勞損。並且在一次練功中半月板受傷,一而再、再而三的傷病讓老師們也沒太多的精力去幫助她,最後老師和家人甚至勸她學其他專業或者改行。

據馬蘭回憶說,在最後的畢業大戲中馬蘭因爲身材發胖的原因,老師最後都沒有給她安排角色,她只能靜靜地在臺下看着同學們的精彩表演,並且暗自流淚。但是馬蘭堅信,態度決定成敗,只要自己不放棄總有一天能出人頭地的。雖然在年的藝校學習生涯中並未特別出衆,但她無論被安排扮演什麼角色,她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

(完)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劉絕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