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過去認爲性格是天生的,更多的是來自遺傳,其實事實並非如此,現在更多人接觸到“原生家庭”的概念,瞭解到人的性格也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兩者都是由父母決定孩子的性格,而且家庭環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父母在家裏對孩子的態度和一言一行都是可以改變孩子的性格。

養了孩子之後,我成了最討厭的“媽媽樣”

原生家庭是莉莉難以言表的痛苦。莉莉記得她爸爸每天晚上很晚纔回家,經常渾身酒氣。回來後,爸爸開始“撒酒瘋”,抱怨世界的不公平,抱怨媽媽和女兒的錯誤,甚至向媽媽動手。

每當有這個問題的時候,小小的她只好躲在一個角落裏,害怕拳頭和腳落在自己的身上。

媽媽是個膽小懦弱的人,不管爸爸怎麼打罵,她沒有還手之力。雖然不敢對爸爸說什麼,但媽媽經常拿莉莉出氣,說她沒用,如果不是因爲她,她早就和他離婚了。

莉莉在這樣的家庭長大,她恨她的父母。現在已經結婚並有了孩子,莉莉一見到兒子就發誓,她會愛他,絕不讓他重蹈覆轍。

但是當兒子長大,越來越不聽話的時候,莉莉情不自禁,對兒子進行惡語相向,說一些傷人的話,比如“早知道一開始就不生你了”,甚至打他。

等莉莉平靜下來,就會開始後悔自己的言行,莉莉不明白爲什麼她成了最討厭的“媽媽樣”。

爲什麼原生家庭的痛苦代代相傳,最重要的控制情感

無數案例證明了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幾乎伴隨着他的一生,尤其是那些不好的回憶,會讓孩子始終生活在原生家庭的陰影下,不能走出去,甚至會把自己的“痛苦”傳給自己的孩子,一代一代傳下去。

很多人不把這當回事,不當父母的時候,發誓:我不會像父母那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但當你真的有了孩子,你會意識到原始家庭的陰影一直存在。

爲什麼一個原生家庭會對一個人產生如此大的影響?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和父母經常在一起,他們會無意識地模仿父母的行爲,所以他們最初的行爲模式是從父母那裏學來的,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此外,童年的心理發育是不成熟的,童年的心理是脆弱的,那些潛意識的痛苦,即使長大以後,也不會被消除。

其次,大腦具有複製情景的能力。當一個人的情緒處於激動的狀態時,他不可能冷靜地思考。當身體反應過度時,就會在大腦中引發負面記憶,人們的反應和他們父母的一模一樣。

最後,你越是想逃避記憶,越是深刻。

人們經常有這樣的感覺,他們越不想記住,就越無法忘記。原生家庭的陰影是一樣的,你越想逃避,記憶就會再次過濾到大腦中,從而加深印象,甚至被強化,無法忘記。

總而言之,原生家庭的影響實在是會伴隨人的一生,但作爲一個成年人,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當情緒穩定時,這些悲觀的記憶不會“干擾”我們正常的生活。

只要不糾結於自己的生活,保持強烈的自信,原生家庭的痛苦就不會傳給下一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