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目前为止,直8L是直8系列飞机当中颜值最高性能最强的一种,很多作者和专家也都认为直8L其实已经可以算是一家在直8技术上全新研制的直升机,就像美国CH47A和现在的CH47F一样,仅仅是代号之间有所延续,但是内部结构和发动机电子系统等设备都有脱胎换骨的变化。直6直升机的最大突破就是使用了涡轴发动机,这台涡轴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2200马力,比之前的发动机大了不少,重量也有所减轻,而且飞机的高原性能比直5更好。

我国陆军航空兵装备着很多种类型的直升机,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近些年来问世的直20以及武装直升机武直10,而我国自主制造的吨位最大的直升机则是直8系列直升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直8直升机将会在我国军队服役很多年,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那么直8的所有历史到底是怎么样呢?今天就来通过这篇文章,介绍一下直8的前世今生。直8的历史大概可以分为两条路,我们现在说第一条。

我们之前讲过美国和俄罗斯直升机的一些发展历史,其中在说到早期直升机发展的时候,强调了德国直升机对其他国家的促进意义。而实际上法国直升机以前并不出色,但是法国乐于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加上欧洲动不动就联合在一起研制一些新型飞机,所以总的来说欧洲的直升机研发功底还是非常强的。
在上世纪50年代,法国曾经使用美国生产的H34型直升机,也被称为S58型直升机,在包括阿尔及利亚战争等多场战争当中使用过这架飞机,其海军航空兵也广泛使用S58型直升机。

不管是H34直升机的性能毕竟有限,法国在50年代末期想要一种比H34直升机更为优秀的直升机,这个计划诞生的就是大黄蜂直升机。不过大黄蜂的性能非常有限,因为超重的原因使得其应用价值非常小。尽管这架飞机在1961年的巴黎航展上亮相,但是这架飞机的命运已经走到了尽头。不过好的地方在于,法国研制这架飞机的时候,为新的直升机铺开了道路,而这项新诞生的直升机就是直8的原型机,法国的超黄蜂直升机。

早期直升机一般只使用一台发动机,比如美国早期使用的H21型飞行香蕉直升机就使用一台R1820 9缸星型发动机。这架飞机的外形和重量已经算是比较大的,但是因为当时并没有广泛使用涡轮轴发动机,所以只能使用重量非常重的活塞式发动机。后来的UH1型直升机诞生之后,涡轮轴发动机成为直升机的新选择。
一般的直升机重量比较小,所以基本都会使用单台发动机。上世纪60年代问世的夏延直升机是目前为止全世界最令人惊叹的武装直升机,如果将它的机体放到现在安装上先进的航空电子系统,它的整体实力可能不亚于阿帕奇,而要是以现代技术改进它,连很多高速直升机都不如这架问世在几十年前的超级直升机。夏延直升机使用了一台大功率的涡轮轴发动机,和CH53种马上的发动机为同一系列。CH53是一种比较大的直升机,使用了2台发动机的布局,而全世界目前最大的直升机米26也曾经使用了两台发动机。而这台超黄蜂直升机可就不一样了,它居然使用了三台发动机,这个发动机是来自透博梅卡的Turmo IIIC 涡轮轴发动机,单台最大功率为1550马力。

超黄蜂直升机的布局非常简单,就是传统的重型直升机设计方式。飞机机头是一个玻璃面积比较大的驾驶舱,为了在海面起降或者在海面上漂浮,机舱底部被设计成船型。机舱非常宽敞空间很大,虽然从最大起飞重量上来讲没比黑鹰直升机重多少,但是其空间比黑鹰出色的多,这样的直升机其实完全不是一个类型的。
飞机的主体结构采用了轻质的铝合金壳体结构,燃料箱位于地板下方,这其实是设计不够合理的地方。飞机舱内没有什么横向支撑部件,所以机舱非常宽敞,这和黑鹰的设计思路不一样。

法国海军的超黄蜂直升机于1965年开始服役,在本世纪初期基本上全部退出了现役,正式的退役时间是2014年4月30日。而取代超黄蜂直升机的就是著名的NH90直升机。除了法国之外,伊拉克,以色列,利比亚以及南非和叙利亚都曾经装备过这架飞机,由于它的重量和运载能力比较出色,所以经常被当做运输直升机使用。

既然大家都知道超黄蜂直升机的主要使用就像是我国,那么我国的直升机发展史到底是怎么样呢?我们之前在很多节目当中也都说过这个话题,那就是直升机的设计复杂程度不亚于先进的战斗机,虽然现在的F22和歼20这种5代机非常先进,但是全新问世的直升机也是非常复杂先进的。也正因为如此,早期我国有成套的仿制体系,所以可以生产和改进歼5以及歼6等战斗机,但是在研制直升机方面,我国的动作就慢了很多,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我国的直升机工业仅仅只能说是有,和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比其他军事武器要大得多。

我国研制和生产直升机的公司之一就是著名的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简称哈飞。如果各位读者当中有早年间家境比较富裕的人,家里可能会买一些哈飞生产的汽车。当时我国的很多军工厂都在研制汽车,也就是所谓的军转民,比如云雀,昌河,以及毁于福特的百年长安(狗头),包括现在比亚迪的前身秦川都是军转民的企业。

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制造的直5直升机是我国直升机工业的开端,也是我国制造的第1种多用途直升机。直5直升机仿自制的原型是前苏联的米4直升机,1958年苏联向中国提供米4直升机的全套图纸,到了1960年底,我国自己制造的直5直升机首次进行试飞,1964年正式服役。从现在的眼光来看,米4和直5这架直升机是非常简单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简陋的直升机,但即便是这种非常简陋的直升机,也给我国直升机工业来了一个下马威。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时我国的军工制造行业比较浮夸,不但零件不合格,整架飞机的质量更是不合格,花了很长的时间用于生产整顿。

举个例子,1965年交付了第2批6架直升机,仅仅是在转场的途中,就有5架直升机发生了故障。在大家嘲笑印度故障率高的同时,我们当年的故障率可比现在的印度要高得多。在生产和仿制直5直升机期间,苏联中断了所有的合作关系,不过我还是凭借着到处找来的技术资料完成了对直5的改进工作,最终的生产数量为545架,其中出口援助了87架,而现在这种非常古老的直升机已经全部退出了现役。

其实不用过多的介绍直5,仅仅凭借仿制自苏联的米4直升机这个身世,就知道直5直升机是绝对不优秀的。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在直5直升机服役没多久之后,我国就开始研制更大的而且也更为先进的直6直升机,简单来说就是在直5的基础上放大,并且应用更多的先进技术。通常来说,一般写到这里的时候都会来一句,某年某月某日开始研制,某年某月完成试飞,再到某年某月定型装备,但是稍微了解中国直升机发展史的人肯定没有听说过,直6这架直升机,那这就意味着直6直升机没有完成研发,是一架被抛弃的直升机。

现在直升机都使用涡轮轴发动机,除了一些特别小的直升机使用活塞式发动机之外,涡轮轴发动机基本上已经成了直升机的标配。因为我国的直5直升机生产比较早,所以在机头安装了重量非常大的活塞式发动机,因此飞机的飞行性能和运载量非常有限。直6直升机看起来很有前苏联米8直升机的感觉,两者的外形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直6直升机的最大突破就是使用了涡轴发动机,这台涡轴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2200马力,比之前的发动机大了不少,重量也有所减轻,而且飞机的高原性能比直5更好。整体来看直6直升机虽然还是落后于整个世界,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这架飞机是直5的优秀替代品。

不过直6直升机没能够研制下去,由于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加上自身的种种不足,直6直升机虽然在1977年完成定型工作,但是在1980年被彻底停止生产,因为从1980年来看,直6直升机的全部性能早已落后于时代,根本没有继续生产的必要。不过,当时另一种更为先进的直升机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研发,这就是我国最可惜的直升机直7。

我国当时的想法其实很有前瞻性,直5是轻型直升机,而直6则是中型直升机,直7是大型直升机。早在1962年,我国就想研制一种大型直升机,先不要管飞机好不好用够不够先进,至少大中小三种直升机都要拥有,有了才能继续改进继续发展。如果没有的话,那就无从谈起下一步的研发工作。早在1967年,我国就制定了直7直升机的技术指标,要求最大载重为4.5吨,航程为600千米,最大悬停高度至少为3千米,到了1969年的时候,直7直升机的最大起飞重量要求为22.6吨!

22.6吨是个什么概念呢?CH47是美国陆军一直的主力直升机,目前比较新的就是CH47F型,CH47直升机一直被归类为中重型直升机,最新的F型已经完完全全是一种重型直升机,它的最大起飞重量也只有22.68吨,几乎和当时的直7直升机完全一样,早期的型号甚至比直7直升机重量还要轻。美国最重的直升机就是CH53直升机,早期的CH53A型直升机的最大起飞重量甚至不到20吨,著名的MH53J型直升机也和直7直升机的重量相当。由此可见,当时的直7绝对是一种重型直升机,丝毫没有缩水的成分。

但是接着问题就来了,这么重的直升机自然需要更优秀的发动机,而一提到我国过去的发动机,那么只有以感叹结束。当时我国原本打算使用一种全新研制的发动机,但是以我国当时的能力来看,即便是可以研制成功,那么也需要很长时间,到时候又得面临直升机还没诞生就已经落伍的情况。所以后来研究人员对直升机的技术指标要求降低,准备使用两台涡轴5A型发动机作为过渡,而且还要求直升机的很多零部件要和直5以及直6直升机通用,以便降低后期维护保养的难度,这倒是个很好的思路,毕竟这三架直升机是完全国产的。

由于飞机的指标有所降低,所以它的最大起飞重量下降到了14.4吨,直接从一架标准的重型直升机变成了中型直升机。在降低重量的情况下,直7预计最多可以运载35人或者3.5吨的货物,其货仓也非常大,可以直接装载一辆北京22辆吉普车。其实这个时候直7直升机的指标虽然降低,但是也变得更加现实。到了70年代末,直7直升机成了我国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因为直升机一旦成熟之后,就可以帮助我国进行卫星和弹道导弹试验。

然而直7还是被取消了,取消的原因非常简单,飞机的性能再一次不达标。不过这回和直6直升机不一样,直7在研制的时候因为我国缺乏研制先进直升机的经验,所以在很多地方采取了尽可能加强结构的想法,这就导致直7直升机原本就不是很大的起飞重量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结构重量,直接导致直7的有效载重大幅度降低。直升机可是比战斗机更在意重量的飞行器,战斗机往往通过比较好的气动布局就可以抵消一份重量,但是直升机只能依靠强大的发动机功率。

如果当时我国没有外来的技术,那么直7肯定会硬着头皮研制下去。然而到了70年代末终于有了曙光,我国接触到了还算比较友好的法国,而开头说到的超黄蜂直升机也有非常大的可能引进到国内。超黄蜂直升机和我国降低要求之后的直7性能类似,重点是很成熟,如果能够快速仿制,那么会大大加快我国直升机的发展,甚至可以从法国引进多种直升机,大跨步发展。法国直升机的技术程度相对来说比较高而且成熟,能够快速形成战斗力。

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经过研究之后认为,超黄蜂直升机的所有性能确实比我国在研的直7性能要好,决定引进并且仿制法国的超黄蜂直升机。

仿制的超黄蜂直升机就是我国的直8型直升机,直8直升机原本原装备海军直发直升机原本原装备海军,主要用来反潜或者执行运输任务,但是在仿制过程中发现直升机这种技术层次比较高的飞机难度非常高。直7和直6还没终止的时候,直8就开始仿制。正式的仿制时间是1976年,中间因为种种原因终止设计,到了1984年前后重新开始设计,1985年原型机首飞,1989年完成将技术鉴定到了1994年8月至8才通过国家鉴定,完成设计定型,花了18年!
早期的直8有不少问题,首先它的最初期目的是为了给海军提供一种大型直升机,然而早期的直8并不能折叠旋翼,因此基本不可能在驱逐舰上使用,占地面积太大。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直8作为一款仿制的直升机,它的故障率非常高,因此一直都没有大批量装备部队,等于说到了90年代中期,我国还是没有特别实用大型直升机。如果拿那个时候和现在来比的话,还不到30年,我国的直升机工业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足以说明厚积薄发是多么的重要。

直8研制成功之后,为陆军航空兵研制了直8A型直升机,取消了部分无用的设备。直8A型直升机的装备时间更晚,到了2002年才装备陆航,但是生产装备的数量非常之少。最主要原因是这架飞机的性能不过关,而我国不得已从俄罗斯引进了米17系列,这是一种和直8性能比较相似的直升机,但是成熟度非常高。因此我国便在后续的时间里引进了大量的米17系列直升机,也就是说到了本世纪初期,直8A的完善工作还没有完成。
不过好在直8的相关机型都在有条不紊的研发当中,在改进的过程当中,也为直8引进了性能更为强大的发动机,这就是来自加拿大普惠公司的PT6B型发动机。早期使用的涡轴6发动机来源于超黄蜂直升机的原装发动机,功率仅仅1000千瓦出头。因为功率不足,所以安装了三台发动机,直8和超黄蜂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安装了三台发动机的直升机。正常来说,直升机安装两台发动机就足够。换装新发动机之后,直8的最大功率增加了不少,而飞机的整体飞行性能以及飞行重量有着非常大的提升,最大的起飞重量甚至达到了13吨。

有了更多的新技术,因此便诞生了专门为陆航研制的直8B型直升机,根据公开的性能,直8B型其实已经赶上了我国当时购买的俄罗斯米171直升机。但问题是,作为一款国产直升机,它的价格居然比引进的俄制飞机还要贵,而且高原性能还不如采购的米171。所以那个时候引进的俄罗斯直升机上镜很多,毕竟米8系列直升机的优异性能是得到世界认可的。

换装了新发动机的直8被称为第二阶段的改进型号,相比于最初的直8,性能已经有了非常不错的提升,尽管还和引进的部分直升机有差距,但是作为一款在战时能够大量生产的自主直升机,直8无疑是填补了这一部分的空白。
随着我国首艘航母的服役,海军需要一种非常不错的航母直升机,这就是专门为航母而研制的直18直升机,直18直升机主要在航母上执行预警中继制导以及人员和物资运输等任务,虽然直18不是航母的最佳搭配机型,但是以现阶段来看,直18直升机本身的性能并不赖,用作航母的舰载直升机是说的过去的。

其实这个时候很多人都能看出来,直8直升机的外形已经有所变化了,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变得更加先进了,尤其是全新的涂装,看起来非常的高大上。我国的陆军航空兵一直缺乏比较先进的大型直升机,而且由于海拔的原因,陆军还特殊强调的高原地区使用的需求。这架直升机就是在多次演习和阅兵式当中出现的直8G型直升机,G这个字是高原的意思。

直8G的外形相比于之前的直8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虽然整体的轮廓没有多大变化,但是机头明显现代化。两侧的起落架被收放在短翼下面,而机头大面积的玻璃则变成了两块大玻璃和数块小玻璃,看起来和欧洲以及美国的部分先进直升机比较类似。直8G依旧是一款专门为陆军研制的直升机,比较宽大的机身能容纳很多种轻型车辆,比如现在非常火的山猫系列突击车,可以直接开进直8G机舱进行运输。不仅如此,直8G也可以通过调吊运的方式来运输一些体积比较大的货物和车辆,在我国如今的地位其实和美国的CH47系列比较类似,当然它的整体性能是介于黑鹰和CH47之间的。

其实直8G直升机以及直10直19甚至直20批量服役之后,大家可以发现我国陆航直升机的阵容是非常不错的,另外直升机的做工也比以前好了不少,表面看起来非常光滑,各种部件的装配也非常不错。不管是从图片上来看还是从实机来看,非常有质感,这就是张召忠将军所说的,颜值决定武器的战斗力。

在直8G的基础上还衍生出了直8L型,最大的外表识别特征就是非常宽大的两侧短翼,这个我们在以前的直升机节目中有所提到过,这个短翼不光可以容纳起落架,而且还可以充当油箱,减少油箱对机内空间的占用,可以让直升机的机舱长度和宽度有所增加。超黄蜂直升机地板下设置油箱就影响了飞机的内部尺寸,造成地板太高,下飞机不方便。而这种大型直升机在陆军服役时经常需要运送货物和车辆,更大的宽度有着更好的任务灵活性。过去的老直8直升机虽然起飞重量超过了10吨,但是它的机舱宽度比很多重量比它小很多的直升机还要小,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到目前为止,直8L是直8系列飞机当中颜值最高性能最强的一种,很多作者和专家也都认为直8L其实已经可以算是一家在直8技术上全新研制的直升机,就像美国CH47A和现在的CH47F一样,仅仅是代号之间有所延续,但是内部结构和发动机电子系统等设备都有脱胎换骨的变化。

直8L的整体外形有些类似于欧洲的EH101直升机,从底部往上抬头看的时候,会发现它和美国的CH53直升机有些类似,总之从外形上来看,这架直升机已经非常现代化了。

不过需要知道的是直8L毕竟是一款在直8系列飞机上改进出来的全新直升机,尽管和以前的直8已经有了所谓的代差,但是和目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中大型运输直升机相比,它毕竟有原始技术不足的缺陷。

从网上得到的部分资料可以知道,直8L的最大起飞重量已经达到20吨左右,这就意味着它和早期的CH53直升机已经比较类似,也赶上了我国当时研制直7直升机的技术指标。但是目前国际上大型直升机的代表其实是更为强大的米26和非常先进的CH53K型直升机。和这两架飞机相比,直8L还是不够优秀的。但还是前面说的那样,直升机本来就不是一种简单的武器,从早期我国研制直升机经历的困难就能看出来,我国能在短短30年间将直8改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就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至于一些核心原因,就是我们之前在节目中屡次说到过的,当一个国家的各项产业都发展到非常出色的时候,那么对军事武器的反哺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像曾经苏联那样,过分注重于军事发展并不是最好的发展军事实力的方式。直8直升机的发展历史基本上可以看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缩写,从80年代刚刚起步到90年代潜力深厚,再到进入20世纪之后的飞速发展,直8早已经不是过去那个仿制自法国的老旧直升机,而我国也不再是80年代那个遍地歼6歼7和强5的国家。我国的直升机目前已经有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组合,而目前最稀缺的就是米26那种重量非常大的超级直升机以及未来的高速直升机,尤其是高速直升机,目前美国的两架直升机已经在有条不紊的试验当中,而俄罗斯也可以曝出各种设计图。先不说俄罗斯,仅仅是在高速直升机领域我国和美国的差距至少有一代,美国不光有各种复杂构型的直升机,倾转翼飞机也发展的非常成熟。未来我国的直升机发展还有更远的道路去走,虽然前面说了不少好话,但实际上我们还是在追赶先进技术的路上,这条直升机的追赶道路依旧很长,很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