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祖廢朝二日,以僧人的禮制安葬姚廣孝,追贈他爲推誠輔國協謀宣力文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賜諡恭靖,賜葬於房山縣東北,還親自爲他撰寫神道碑銘,並授給其養子姚繼尚寶少卿的官職。以文臣位列功臣配享之次者,僅有姚廣孝一人。

姚廣孝,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獨闇,號獨庵老人、逃虛子。長洲人。明朝政治家、佛學家,文學家,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


姚廣孝年輕時在蘇州妙智庵出家爲僧,精通三教, 與明初儒釋道各家學術領袖都有不錯的關係。 洪武15年,被明太祖挑選,以"臣奉白帽著王"結識燕王朱棣,主持慶壽寺,成爲朱棣的主要謀士。朱棣靖難第三年,姚廣孝留守北平,建議朱棣輕騎挺進,徑取南京,使得朱棣順利奪取南京,登基稱帝。以區區燕地一方土地敵全國兵馬,且最終獲勝,歷史上絕無僅有。

成祖繼位後,姚廣孝擔任僧錄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師,被稱爲“黑衣宰相”。負責遷都事宜,一手規劃今日北京城佈局。而後在解縉編書失敗後又擔任了《永樂大典》和《明太祖實錄》的最高編撰官, 尤其是《永樂大典》,這是他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的最大貢獻。


姚廣孝早年曾遊覽嵩山寺,相士袁珙對他道:“你是個奇特的僧人!眼眶是三角形,如同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殺戮,是劉秉忠一樣的人!”姚廣孝大喜。

1418年,姚廣孝病逝,終年八十四歲。成祖廢朝二日,以僧人的禮制安葬姚廣孝,追贈他爲推誠輔國協謀宣力文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賜諡恭靖,賜葬於房山縣東北,還親自爲他撰寫神道碑銘,並授給其養子姚繼尚寶少卿的官職。通觀明太祖,太宗開國兩朝配享太廟名單中,十六位功勳自中山王徐達以下,皆爲出生入死的武臣。以文臣位列功臣配享之次者,僅有姚廣孝一人。由此可見姚廣孝在明初的特殊地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