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28日訊,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共有48.9萬家經營範圍包含"垃圾、廢品"的企業(以下簡稱"垃圾處理相關企業"),其中近七成相關企業爲有限責任公司。另外,註冊資本在100萬以內的相關企業佔比爲33.02%,超過1000萬的相關企業佔比爲20.27%。

從地域分佈來看,我國垃圾處理相關企業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其中山東省的相關企業數量最多,超過5.5萬家,佔了全國相關企業總量的11.28%。江蘇省和河北省位居第二三位,都擁有接近4萬家的垃圾處理相關企業。

image

垃圾分類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從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到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垃圾處理相關企業較爲平均的分佈在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其中,批發和零售業的相關企業數量最多,佔比超過23%。其次爲建築業、製造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image

我國於2017年開始正式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明確在46個重點城市率先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上海市作爲率先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46個重點城市之一,如今上海市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已經有99%。

隨着生活垃圾分類由點到面的逐步推開,我國建築垃圾處理的探索步伐也在加快。2018年3月起,建築垃圾治理試點已在北京、上海、西安等35個城市展開。一年多來,各試點城市共頒佈實施相關政策文件68個。

在持續加快垃圾分類步伐的大背景下,天眼查數據顯示,自2017年起,我國垃圾處理相關企業總量(全部企業狀態)每年以超過20%的增速迅猛增長。其中2019年增速高達到27.99%,年新增相關企業近12.6萬,均爲歷史之最。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我國垃圾處理相關企業註冊總量爲14萬家,2019年總量超過57萬家,是10年前的4倍。

image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我國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等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居民小區覆蓋率已經接近70%。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5月25日,以工商登記爲準,2020年以來,我國共新增成立了近4.6萬家垃圾處理相關企業,已經超過2016年全年的相關企業新增數量。

按住建部要求,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5年底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除政府的政策引導外,還需要讓更多人行動起來,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一起來爲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