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錢的票價,票房卻賣了1.6億元?

如此驚人的票房成績,放在今天簡直不敢想。

但事實上,在1982年有一部電影就做到了,它就是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

然而《少林寺》的成功,並沒有給李連杰的事業帶來多大的起色。

他傾盡積蓄、嘔心瀝血創作的《中華英雄》,卻在電影市場四處碰壁,事業陷入低谷,被迫以訪問學者身份赴美髮展。

此時,大導演羅維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邀請到李連杰拍了《龍在天涯》這部電影。

雖然電影並不成功,但是羅維之子羅大衛感嘆父親撈到了寶,所以慫恿李連杰和嘉禾簽約。

於是在這樣的契機下,這纔有了李連杰與徐克風雲際會。

1990年,一部由徐克導演,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在香港掀起了武打片的熱潮。

成就李連杰,央視每年重播,這部弘揚民族精神的港片,堪稱經典:

《黃飛鴻》丨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自1949年起,「黃飛鴻」便成爲香港功夫片中的的常客。

在長達32年的時間裏,華語影壇共誕生了100多部《黃飛鴻》傳記作品,其中有80多部是由少林派武術家關德興主演。

雖然該系列在銀幕上大放異彩,但是在觀衆心中,徐克版《黃飛鴻》是公認的代表作。

據說,大概在1983、1984年,徐克就開始構思和籌備《黃飛鴻》,但一直苦於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導致計劃被擱置了整整7年時間。

直到李連杰的出現,從形象到氣質,再到武術功底,在各方面都符合徐克理想中的黃飛鴻。

如果說《少林寺》讓李連杰的名字響徹大江南北,那麼徐克所創造的新《黃飛鴻》,更是奠定了他在華語影壇一代功夫巨星的地位。

一、徐克眼中的黃飛鴻

黃飛鴻,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是廣東一帶的武術界名人。

1949年,關德興主演的《黃飛鴻正傳上集之鞭風滅燭》,首次將黃飛鴻搬上大銀幕。

雖說不是黃飛鴻的親身經歷,但是電影塑造了一個成熟穩重、深思遠慮、懲奸除惡的老者形象,深受觀衆的喜愛。

以至於,後來陸陸續續主演了多部“黃飛鴻”電影,火得一發不可收拾。

只不過,關老先生最後一部作品誕生於1981年,所以很多觀衆對於關德興版只是略知一二。

而徐克版黃飛鴻,保留了關德興版的性格特點,但在人物思想上已經上升到國仇家恨的高度。

他所面對的不再只是流氓惡霸的挑釁,而是晚清時期的動盪時局,中西方的文化衝突,以及新舊思潮的矛盾。

據說,電影還沒拍完,徐克就爲《黃飛鴻》想好了英文名《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中國往事》),效仿的是塞爾喬·來昂內導演的《美國往事》。

由此可見,徐克通過黃飛鴻這個人物,牽扯出一段時代記憶。

正因爲如此,在徐克版《黃飛鴻》之後,這個系列沉浸了很多年。

一方面是之前拍過太多的版本,難以在故事和人物上進行創新;

另一方面是格局過於龐大,沒人敢在此基礎上挑戰這個題材。

二、精彩絕倫的動作戲

在《黃飛鴻》開拍前,徐克最初請來的武術指導是劉家良和劉家榮兩兄弟。

兩人的父親劉湛,是黃飛鴻嫡傳弟子林世榮的徒弟。

所以,他們對於黃飛鴻的武術造詣,有着絕對的發言權。

然而在拍攝的過程中,徐克想黃飛鴻打得好看,很多戲都要吊威亞。

但是這一理念,劉家良兩兄弟表示不能接受,畢竟黃飛鴻是南拳正宗,擅長的是拳法,所以怕電影上映後,被洪拳弟子當成笑話。

於是雙方在武術表現方式上產生分歧,分道揚鑣也在所難免。

最終,武術指導請來了袁和平,才滿足了徐克的要求。

經過這次合作,袁和平這樣評價李連杰:

“他不是暗中花架子,而是實打實的動作演員,基本上說什麼他都懂,就像一個功夫字典。”

所以,在徐克導演的《黃飛鴻》這個系列裏,李連杰奉獻了很多場精彩的打戲。

三、黃飛鴻電影宇宙

1991年,《黃飛鴻》在上映後票房大賣,徐克打消了外界對自己的質疑。

電影涵蓋了兩大主題,一個是民族情,另一個是兒女情。

通過將黃飛鴻擺在了中西政治和文化碰撞的時代洪流中,賦予了俠義與罪惡的衝突主題,並借黃飛鴻表達了對民族的希望:

“如果這個世界真有金山的話,這些洋船爲什麼要來我們的港口呢?也許我們已經站在金山上了。”

而《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則將故事搬到了佛山,引入了孫文、陸皓東等偉大的革命先驅,瞬間將黃飛鴻的形象提升了一個檔次。

相比第一部,不僅格局變大了,故事和節奏方面也更加嫺熟。

在片中,徐克還塑造了一個非常厲害的反派,是由甄子丹飾演的納蘭元述。

兩人在後巷中的精彩打戲,堪稱武打片的經典場景之一。

等到了《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劇組來到北京進行實地拍攝。

隨着慈禧、李鴻章等歷史人物的登場,在我看來,這可能是徐克的“黃飛鴻宇宙”中,格局最大的一部電影。

雖然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但是至少在思想認識的高度上,第三部有別於其他的功夫片。

影片的點睛之筆,無疑是結尾處黃飛鴻的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詞。

“區區一個牌子,能否改變國運,還請李大人三思。”

正因爲這句臺詞,以恢弘的大場面賦予了“黃飛鴻”系列電影一個全新的面貌。

四、李連杰和嘉禾的矛盾

《黃飛鴻》票房成功,讓李連杰成爲了香港的新偶像,於是嘉禾趁熱打鐵,接着拍了《男兒當自強》和《獅王爭霸》。

雖然“黃飛鴻”三部曲賺了不少錢,但是李連杰不僅沒有得到事先約定好的片酬,還被嘉禾無限制的壓榨。

後來,幸好有前經紀人蔡子明的幫助,李連杰在完成合約後,毅然選擇離開了嘉禾,併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

1993年是李連杰的“高產年”,他先後拍了《黃飛鴻之獅王爭霸》、《方世玉》、《太極張三丰》等多部電影,時至今日都被影迷們奉爲經典。

然而在離開嘉禾後,“黃飛鴻”這個角色被趙文卓接替,讓李連杰多少有些不爽。

於是李連杰和王晶合作,聚集了大批明星,拍攝了這部《黃飛鴻之鐵雞鬥蜈蚣》。

王晶曾回憶說自己當時拍黃飛鴻有些不明智,畢竟徐克版《黃飛鴻》已經深入人心。

後來,他又放下所有的顧慮,是出於兩個原因:

一是他從小看關德興版《黃飛鴻》長大,有着很深厚的情感;

二是他的父親王天林,也拍過《黃飛鴻》,所以自然有子承父業的想法在裏面。

五、王晶惡搞“黃飛鴻”

在開拍前,王晶深知模仿徐克,無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於是他捨棄了以重大歷史背景爲依託的敘事,充分發揮自己無厘頭風格的優勢,走輕鬆詼諧的路線。

除了黃飛鴻依然保持憂國憂民的表演外,其他人都是盡其所能搞笑。

此外,袁和平也在片中擔任武術指導一職,所以在武打戲方面也異常精彩。

雖然該片純粹是部應景之作,但是卻意外成爲了一部風格迥異、極具觀賞性的“黃飛鴻”電影。

說到底,王晶認真起來,拍的電影絕對堪稱經典。

在嘉禾時期,徐克一共拍攝了五部《黃飛鴻》正傳電影,其中有三部是由李連杰主演。

在1997年,兩人再度合作拍了《黃飛鴻之西域雄獅》,爲這個系列畫上了完美句號。

2011年,又合作了《龍門飛甲》,彌補了當年《新龍門客棧》的遺憾。

說實話,李連杰憑藉自身努力,在香港站穩腳跟實屬不易。

此後,也很難見到更好的黃飛鴻形象,在我心中能真正演活的也只有李連杰。

徐克版《黃飛鴻》系列見證了香港電影的興衰,也許這就是命中註定的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