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我們不出現在球場上,那我們肯定會損失更多錢,”一位效力於某支無緣季後賽球隊的首發球員說,“我們大家現在都已經深陷在一個巨坑當中了,這種情況下,如果讓10到14支球隊不要回來打比賽,那在公衆、各支球隊和各位球員的眼中,這將是怎樣的一種信號呢。所以對老鷹來說,他們的目標與聯盟的一種重啓方式不謀而合——NBA和球員工會正在探討一種賽季重啓方式,目標是讓所有30支球隊都能參與其中,並讓每支球隊都打滿72場的常規賽。

過去幾天裏,NBA不斷討論複賽的形式和方法,而30支球隊間的爭論也始終沒有停歇過。NBA總裁亞當·蕭華每天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時間,都花在了跟各隊的老闆以及高管們進行討論。他們討論最多的話題就是:本賽季的季後賽應該以何種形式重啓,以及是否應該讓所有的球隊齊聚在奧蘭多、繼續賽季暫停之前的比賽。

每個人的意見都不盡相同——有人想要“對所有球隊敞開大門”的季後賽模式,就像NCAA瘋狂三月一樣,衆多球隊通過一場定勝負的方式,來爭奪最終的八強門票;還有人想要最大限度的曝光,以尼克斯和公牛爲首的幾支球隊,想要儘可能地引起球迷的關注,重振自己的市場影響力;還有一些年輕的、以重建爲目標的球隊,他們擔心只打季後賽的模式,會讓那些本就無緣季後賽的球隊和球員們喪失競爭性,而且連續9個月無球可打,可能會讓一些球員更加放縱自己。

每支球隊、每位球員都有自己獨特的角度,而他們對一個問題各不相同的看待方式,如今全部匯聚到了蕭華的面前。本來,讓30支球隊齊聚奧蘭多、繼續完成賽季的想法一度失去了競爭力,但這個計劃卻從未被NBA徹底拋棄。

比如亞特蘭大老鷹,他們在賽季暫停之前,戰績排名東部倒數第2,而他們的陣容,是全聯盟第3年輕的。從球隊的視角來看,他們所追求的,是在避免傷病的情況下,繼續培養球隊的年輕核心。而且在2月的交易截止日前,他們還得到了內線球員卡佩拉,讓他和其他老鷹球員建立更好的化學反應,也是老鷹的一大課題。

所以對老鷹來說,他們的目標與聯盟的一種重啓方式不謀而合——NBA和球員工會正在探討一種賽季重啓方式,目標是讓所有30支球隊都能參與其中,並讓每支球隊都打滿72場的常規賽。老鷹隊在賽季暫停前已經打了67場常規賽,距離這個目標非常近。加上球隊中很多的球員已經開始自發地進行恢復性訓練,所以他們的意圖已經非常明確了。

“對於重新回到比賽中的這個機會,我們的球員們都非常興奮,”老鷹的總經理特拉維斯·施倫克說,“對我們來說,這個機會非常重要。因爲我們是一支年輕的球隊,而受到傷病和其他一些原因的影響,我們並沒有見到球隊所有人在一起時的實力如何。克林特(卡佩拉)最近也說他身體的感覺越來越好,我們也有機會在球場上等到他回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恢復訓練,然後再打5場正式比賽,對我們來說將會非常有價值。”

跟老鷹的情況類似,還有很多以年輕人爲主的球隊,他們也都渴望回到球場打比賽。比如騎士和活塞,兩支球隊雖然戰績不佳,但都希望通過訓練和比賽讓年輕球員獲得提升。還有鵜鶘、開拓者、黃蜂和奇才,這幾支目前還在季後賽大門外的球隊,也同樣充滿了求戰欲。

當然,30支球隊並未在這個問題上達成一致,這一點也並不出乎意料。主要的問題,出現在目前東西部墊底的幾支球隊身上,而且他們球隊內部出現了意見不統一的情況。

這些球隊的老闆和高管們,不管誰問他們,他們都會明確地表示,希望能夠繼續這個被暫停的賽季。但是一旦落實到具體的執行上,他們又會開始猶豫不決——把球員們集中起來,進行爲期幾周的隔離訓練,然後在看不到季後賽希望的情況下,可能就只打5到8場的比賽。這樣做,到底值不值?

所以,很多處於這個位置上的球隊,表達出來的態度就是:如果球員們求戰慾望不是很高,那他們不會做出任何強制性的表態。翻譯過來就是:如果那些季後賽球隊不想帶我們玩,那我們也很高興繼續保持着我們在“樂透區”裏的位置,咱們下個賽季再見吧。這也是爲什麼NBA會想到“20支球隊分組”,按照世界盃的模式重啓賽季方案的原因。

在非公開的場合裏,NBA總裁蕭華也在考慮這樣的方式,他也希望儘可能地縮減出現在奧蘭多的球隊和人員。原因很簡單,因爲聚集的人越少,病毒傳播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大家也就更加安全。而且,這樣做還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能有效地減少那些不好看的比賽。畢竟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暫停,就連精英球隊和超級明星都無法確保自己的競技狀態,更不用說那些早就失去季後賽希望的球隊了。

當然,這些依舊還是處在討論當中,所有的想法和提案還是在尖銳地交鋒中。當地時間28日,NBA將會召集各隊的總經理們,進行一次電話會議;一天之後,聯盟高層還會跟各隊老闆集中討論,屆時,更多的爭論將會出現。至於這種爭論要持續多久,何時才能真正地達成共識,如今誰都沒法預測。甚至有消息人士透露,原計劃7月中下旬複賽的NBA,可能會繼續推遲,直到8月方能迴歸。

此前,NBA已經給各支球隊的總經理發放過一份調查問卷,在那份問卷中,NBA提出了另外一種全新的複賽形式,那就是參考世界盃的比賽模式,將各支球隊按排名分成不同的檔位,再抽籤進入不同的小組。接着,各隊先在小組內打比賽,成績最好的幾支球隊可以從小組中出線,再打原來形式的季後賽。從目前的討論看,這種方式最合理的是決出8支小組出現球隊,然後捉對廝殺。

這樣的方案,遭到了一些目前排名東西部前8球隊的反對。因爲按照原來的方式,將會有16支球隊進入季後賽,但在新的方式下,晉級名額直接少了一半。就算那些目前排在東西部前四的球隊,也無法保證在這樣的新形式下一定能夠小組出線。

對NBA來說,他們可能會面臨一種很尷尬的境地,那就是這個聯盟的最核心資產——某些球隊的超級明星——將可能不想回來工作。特別是對於那些今年夏天可能進入自由球員市場的大牌明星來說,如今的冒險更加沒有必要。

有些球員已經通過自己的經紀人向球隊高管“吹風”,他們中很多人並不想回來打比賽。而且,其中不乏那些正在強隊效力的球員。比如利拉德,最近就公開唱反調,表示如果不能打季後賽,那自己肯定不會回來打比賽。利拉德尚且如此,更不用說那些中下游球隊的大牌們了,冒着很大的風險回來最多打8場比賽,這怎麼看都似乎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除此之外,讓蕭華撓頭的問題還有很多。最突出的一個就是,如何保證公平性。最典型的例子,發生在“西部爭8”的問題上。如今,暫居西部第8的球隊是孟菲斯灰熊,但按照原本的賽程,他們剩下的比賽非常艱難。正因爲如此,暫時落後給灰熊3.5個勝場的開拓者、鵜鶘和國王都有擠進西部前8的機會——開拓者可能迎回努爾基奇和扎克·科林斯,鵜鶘的狀元錫安正生龍活虎,國王在賽季暫停前10場贏了7場——如何保證這幾支球隊公平競爭,無疑是個重大課題。

這也只是衆多問題中較爲突出的一個,類似的問題,隨着複賽被提上日程,只會越來越多。在今年3月,當NBA剛剛暫停的時候,衆多的老闆、高管和球員們因爲擔心賽季會被徹底取消,所以會更加積極地去聽取蕭華和聯盟官方的種種提案。如今雖然複賽的曙光初現,但情況相比之前,並沒有本質上的好轉。

“如果我們不出現在球場上,那我們肯定會損失更多錢,”一位效力於某支無緣季後賽球隊的首發球員說,“我們大家現在都已經深陷在一個巨坑當中了,這種情況下,如果讓10到14支球隊不要回來打比賽,那在公衆、各支球隊和各位球員的眼中,這將是怎樣的一種信號呢?要知道,我們這個聯盟在競爭性這個屬性上,已經出現一定的問題了。所以要我說,一種方案是讓30支球隊都回來打比賽,打儘可能多的比賽,這樣保證收入;另外一種方案就是,直接打季後賽。”

種種的方案,以及隨之而來的種種可能性,如今就擺在NBA高層的面前,而他們還得選出一個合適的,再去跟各隊的老闆以及球員工會商量和討論。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斷了這個世界原有的節奏,但很快也建立了一種新的秩序。NBA就如同這個世界的縮影,想要回到過去,勢必有人要做出犧牲。如何將這種犧牲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內,這也不僅僅是NBA面對的課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