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在学习或者玩耍的时候,注意力没法集中,经常三分钟热度;有的孩子看起来兴趣很广泛,但是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爱好;有的孩子在遇到有点挑战性的事情时,总是容易退缩。

原本父母认为的优秀孩子,其实并不自信,总是妄自菲薄,这些情况,都是孩子缺乏创造力的表现。一个习惯于创造性思考的孩子,比在寻找问题解决方案时,比习惯于"听话"的孩子,更容易解决问题。

要教育孩子学会动手

  

如今,许多家长包揽孩子能做的事,不给孩子创造独立解决问题的环境,剥夺他们自我发展的机会。没有独立做事的习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谈何创造性的培养?

因此,家长要由替孩子做事,变为指导孩子自己做事;当好"向导",指导孩子独立地跨越障碍,独立地思考问题。

甚至吃点苦头,使孩子从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逐步具备独立地解决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  

动手能力是创造力的组成因素。孩子上学时,尤其到了中学阶段,应该争取多动手。家长应鼓励孩子动手做实验,动手制作,动手发明创造一些作品。

善待好奇心

善待好奇心,孩子对周围环境和事物大多充满新鲜和好奇。他们从环境中积极活动,运用各种感官,探索事物思考问题,积累经验发展能力。

孩子的好奇心也可能驱使他们做出许多冒险的、愚蠢的或破坏性的事情,在你开口批评孩子之前先肯定孩子的好奇心,然后告诉他错在哪里,再找一个合适的途径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切忌一棒子打死,因孩子调皮限制孩子的行动。鼓励孩子乐于探究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自控并不矛盾,家长要善于把事情一分为二,把握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平衡。

亲子旧物改造,突破既定思维

在我们带着孩子把旧书、旧衣等旧物变成新的宝贝的过程中,孩子能最快地感受到所收集的废弃物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想象、联想。

让孩子喜欢参与创造性制作活动,也有利于培养其乐于探索,尝试表现自己独特想象的习惯。

鼓励孩子自制送人的小礼物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送一些自己动手做的礼物给你表达心意,可能会是一个自制蛋糕,也可能是一个自制手工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