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的認知和能力決定了一所學校的興衰,特別對於私立學校來說。

上一篇文章當中提到了我放棄了公職教師的資格,來到了這所私立學校。校長接管這個學校的時候,只有兩個班,頻臨倒閉。

我先簡單說一下這所私立學校的情況。

這所私立學校成立於99年,集高中,初中,小學於一園,最輝煌的時候學校達到3000人。然而中途由於老闆和領導層的緣故,學校在短短兩年時間內走向了沒落,高中部直接倒閉。

校長14年正式簽了初中部的合同,當時的初中只有兩個班,一個初一,一個初二。籤合同的當年並沒有直接接受來管理,因爲在別的學校幹校長,合同還沒有到期。

15年我走進了這所學校,也正是校長親自管理的這一年。一步步走到今天,初中一共14個班,700多人。把一個即將倒閉的學校發展到這種地步,非常不容易。

有人可能會說,畢竟以前學校有名,東山再起也不是那麼難嘛。當時的情況,想再發展起來,比新辦一個學校困難的多。有幾個致命的因素阻礙着學校的成長。

1、學校的名譽非常差,很多人以爲倒閉了。

當年就是因爲管理不善,導致學校紀律特別亂,成績直線下滑,最後大部分學生都轉走了。學校已經墮落到超乎你的想象:

上課後面幾排都是睡覺的,老師也管不了,再管就沒有學生了,所以就拿他們來“湊數”了。天天早晨學生不起牀,校長親自拿錄音機播放“起牀了”。校園內公然打羣架,校長親自出面無濟於事,結果校長還捱了打。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整個縣城周圍都知道學校的情況,有誰還願意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學校,除了那些實在找不到學校的“搗蛋”學生。

2、學校環境和硬件設備特別差。

我第一次走進學校,感覺這就不是一所學校,更像一所倉庫。沒錯,後來才知道,學校就是在早些年的工廠基礎上改造過來的。關鍵是這麼多年都沒有翻新。

教室內沒有先進的多媒體,連空調都沒有,只有一堆破破爛爛的木質課桌和板凳。冬季暖氣更是比標準相差甚遠,你願意把孩子送進來嗎?

不過現在改善很多了。

3、生源質量特別差。

私立學校能夠生存的最大立足點就是成績。當時每一年,縣教育局都會統計中考成績,並公佈於各個學校,各個學校允許對外公佈,宣傳。

在那樣的管理下,學生們能考出成績就算了,自然也就招不來學生了。

15年招收的新初一學生,入學測試了一下六年級的知識,數學平均38.4分,語文剛過40分。這樣的成績,一般的老師估計都不敢接,更不願意教。

4、老師的業務水平比較低。

學校沒落了,優秀教師自然就跑光了,剩下的老師質量就可想而知了。

當年我進來也是沒上過講臺,完全新手。

這樣的質量的學生,在這樣的老師帶領下,能考出來成績,難度可想而知。肯定大部分人會認爲是白日做夢。

然而只要努力夢想也會實現的一天。

其實,15年校長接手這個學校,16年中考成績全縣第九。全縣評比成績只看平均分,全縣17個初中。17年全縣第四,18年全縣第一,19年全縣第二,比第一名只差4分多,但是高中升學率是第一。

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如何取得這樣的成績呢?

校長的教育理念是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教學方法是必須讓學生考出應該有的成績。

校長對老師們的要求是隻要成績。看似好像違背素質教育的理念,但實際上收益最大的還是家長和學生。

進入私立學校的每一位學生,都是交着高昂的費用,帶着希望和夢想而來的。那麼作爲學校,拿人錢財,就應該替人辦事。就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教好每一位學生,使他們能考出自己理想的高中。

校長經常對老師們說,教育是個良心活,做好教育是個積德的事情,要麼就不要幹教育。要對得起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孩子的前途。

老師們的敬業程度。

校長對老師們的要求,首先是敬業程度,學歷先放在一邊。

校長認爲,只要能來學校當老師,教初中學生知識這一方面足夠了。關鍵是怎麼去教,如何把學生教會了,這纔是關鍵。你說你是清華,北大畢業的,教的成績一塌糊塗,說到底還是沒做好老師。

校長非常清楚我們學校的學生底子差,基礎薄弱。就要求老師們有耐心,放慢速度,慢慢講,一節將會了再講下一節。講一遍不行講第二遍,還不行就第三遍,直到大部分學生都會了爲止。課餘時間,找時間給差生補課,這一點是每個老師必須做的。

收費比別的私立學校低得多,吸引一部分家庭。

收費超低,成績又好,使學生收益最大,這樣的消息傳出去,肯定會得到越來越多的家長認可。慢慢學校名譽就恢復過來了。

我是志遠老師,以上簡單介紹了我們學校的一點情況,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隨時與我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