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換專業後CD老師馬上爲我匹配了第二位SM導師,斯坦福教育學博士+創業者的經歷,使得導師對行業的方方面面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後期的文書寫作和模擬面試中,導師又從邏輯和內容幾方面,站在面試官的角度幫助我做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進,之後給了面試的幾所學校都順利拿到了錄取。因爲時間緊任務重,和再來人留學的客戶經理(CD)討論之後,我們給這次申請定的調子是“經濟實惠的最優解”:先集中解決我的兩個明顯短板,GRE分數低和科研背景不足,同時開始前期套磁。

  再來人留學以攻克名校申請爲起點,研發出一系列產品來幫助學生在留學這件事上充分發揮潛力、實現個人目標。今天爲大家帶來的學員案例分享是來自中南大學的W同學,臨時換專業+明顯短板,看我如何用六個月觸底反彈收穫文科博士錄取!

  W同學

  中南大學

  GPA:3.9+

  TOEFL:105+

  GRE:315+

  2020Fall offer

  俄亥俄州立大學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Educational Studies,

  Learning Technologies

  弗羅裏達大學

  PhD in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with a

  specialisation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印第安納大學

  PhD in Instructional System Technology

  收到第一封PhD錄取是在2020年1月27日,大年初三。第一時間我想,嗯,有些備選學校可以不用申請了,真省錢~反應過來之後,除了驚喜自己的申請季提前結束,更多的還有感慨和感謝:

  感慨就這樣挺過了這跌宕起伏的六個月,感謝一直支持我的爸爸媽媽,和跟我並肩奮戰的“再來人”們。

  01初遇再來人留學

  六個月前的2019年夏天大概是我人生爲數不多的瓶頸期之一。因爲想讀博士而放棄了提供工作簽證的工作,辭職回國,第一年申請卻以“全聚德”收場。思前想後我決定不能爲沉沒成本所累,繼續申請,也就是在這時遇到了再來人留學。

  再來人留學的導師團隊背景信息向學員保持公開,這是我非常看重的一點,既能夠保證學員和導師的專業對口,也避免了簽約之後得到的服務“貨不對板”。

  除此之外,負責前期諮詢的小可愛Lulu老師用她的熱情和坦誠打動了我,對當時沒有安全感的我知無不言,讓我從一開始就感受到了這個團隊因爲專業而流露出的自信。

  02六個月的極限申請

  因爲時間緊任務重,和再來人留學的客戶經理(CD)討論之後,我們給這次申請定的調子是“經濟實惠的最優解”:先集中解決我的兩個明顯短板,GRE分數低和科研背景不足,同時開始前期套磁。

  我的第一位SM導師是哈佛語言學博士在讀,在瞭解了我的目標是讀文科與技術的交叉學科之後,老師建議我再多讀一些相關專業教授的文章,進一步確定自己的興趣點。

  因爲之前在Google的工作經歷,我的目標專業一直是計算語言學或者語料庫語言學相關,但是讀了很多paper之後發現了一個更適合自己的專業—教育科技 educational technology。

  現在回想起來SM導師可能比我自己還要了解我的想法,對於PhD來說在申請之初多做調查,在選擇專業時平衡主觀興趣和客觀能力無疑是成功的第一步。

  換專業後CD老師馬上爲我匹配了第二位SM導師,斯坦福教育學博士+創業者的經歷,使得導師對行業的方方面面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後期的文書寫作和模擬面試中,導師又從邏輯和內容幾方面,站在面試官的角度幫助我做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進,之後給了面試的幾所學校都順利拿到了錄取。

  我在8月底和我的客戶經理溝通了可供選擇的學校項目,並於9月初就確定了要申請的所有項目,這申請的第一炮算是正式打響了。

  這次申請中我花費精力最多的工作應該是選校,合理的選校能讓你在申請中知己知彼,對申請結果心裏有底。換專業後我開始一邊寫論文一邊讀教授的paper髮套磁信。

  因爲有套磁老師幫我篩選教授信息,CD老師一遍遍查數據庫跑教研縮小選校範圍,最終我們把範圍從40所學校縮小的10所左右,確定申請的學校全部提前跟教授取得了聯繫確定過招生情況。

  03和優秀的人結伴前行

  說說再來人留學的老師們最打動我的幾個點吧。我接觸過的所有老師都有grad school的經歷,首先個人能力過硬;

  其次整個團隊分工明確,申請的每個步驟都有詳細的時間線和負責指導的老師跟我及時對接,有效避免了在緊張的申請季中手忙腳亂。

  除此之外,老師們還有很多留學機構都不具備的,樂觀而有趣的靈魂。這種特質可能常常被忽略,但處於人生上升期的焦慮的同學們需要的,不是對於不足的一味批評,而是有效的幫助和對前方曙光的期望。

  有“渡人之心”的老師,才能接受學生的不完美,並助其逆風翻盤。每當我糾結的時候,總能從老師們那裏得到臨危不亂的支持和鼓勵:“如果這樣的話我們還有Plan B”,“別擔心這點小事絆不倒你”。

  我相信這種冷靜和自信不單單是能力使然,更有對學生以己度人的真心付出,正是這份真心使我們成爲了一個team,共同播種努力,也共同收穫驚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