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無休止的爭吵帶給他們的是不幸福的成長過程,一個不幸福的家庭帶給他們的還有未來對於婚姻的恐懼和日常生活中的對於愛的沒有勇氣,看到這裏,你還會覺得父母相愛對於孩子來說不重要嗎。單親、離異、爭吵甚至還有毆打,也許父母分開以後,各自對於孩子還是深愛的,他們覺得自己作爲父母的愛仍舊毫無保留的給了孩子,但是孩子感受到的,只是零碎的不完整的來自父親和母親的愛。

“總有人問我,遇見你媽媽之前我的生活是怎樣的,而我的回答是,遇到她之前我沒有生活。”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可是什麼樣的人才能說出這樣的情話。

《不要和你媽媽爭辯》是一本以父親視角寫的書,是瑞典的作家弗雷德裏克·巴克曼整理的一部非虛構的隨筆集,是他在做了“奶爸”之後,在照顧自己的孩子期間,記錄下的自己的心理活動。

作者認爲,儘管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成人,會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但是作爲父親,他有責任提前向孩子解釋這個世界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些留給孩子的生存“法則”,既是幫助孩子過好生活的人生祕籍。

但總之都是圍繞媽媽展開的,這些嘮叨和喋喋不休,都是爲了保護好孩子,讓他遠離生活的沮喪、坎坷和不愉快,而每一個字都能體現作者作爲一個父親,對自己妻子和孩子的愛意。一、《不要和你媽媽爭辯》:男性視角中的“家庭”

這本書不同於其他作者的著作,既沒有深刻的大道理,也沒有複雜的劇情,只是一位做了父親的男人,給孩子講述的十三個小故事,他還害怕孩子覺得讀起來枯燥無聊,用十分平實幽默的語言描述了這些故事,這十三個故事連接起來,就是他眼中的“家庭”的模樣。

男人和女人是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家庭組成,而在這之後,是男性和女性作爲兩個不同的羣體和角色展開的故事,有矛盾,歡樂,爭吵,道歉……其中最爲突出的就是男女兩性之間的關係。

男人和女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怎樣的呢?或者說在有了孩子之後,父親和目前之間的關係和角色應該是怎樣的呢?

其實,這本來就不該是絕對的,男人和女人也好,父親和母親也好,不止是對於孩子來說,對於男女雙方各自個體來說,他們本身就應該是平等的,不要糾結孰強孰弱,誰應該做強者,被別人依賴,誰又應該成爲弱者。

父母之間,同時又作爲男女兩種角色,只是在家庭中的分工不同,沒有生來就該誰做的事情,只是誰擅長誰就做罷了,做錯了事情,誠心道歉取得原諒,再認真生活,生活原本就是真麼簡單的事情。

在巴克曼的視角下,他寫這本書的時候,既是作爲一個父親,也是作爲一個丈夫,他毫無保留的展現了對妻子和孩子的愛。他的眼中對於孩子的愛就是,提前教給孩子應對世界的法則,對妻子的愛是教給孩子“不要和你媽媽爭辯”的保命法則,他給了孩子無私的愛,卻回報給了妻子最平等的愛情。

二、父母相愛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

1.在父母相愛的家庭中,孩子是成長,反之是長大

成長和長大是兩個截然相反的過程,長大也許就在一瞬間,也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無論如何,總之對孩子來說不是幸福的,而成長,卻是一個家庭一同經歷的故事,是父母和孩子一起的,開心、難過都是共同經歷的。

作爲父母,每個人的初衷應該都是想要給孩子“最好的”,卻沒有想過孩子心中最好的究竟是什麼。巴克曼寫給他的孩子的十三條經驗,在孩子眼中是爸爸給他的人生祕籍,但是在我們看來,卻是巴克曼描述的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畫卷,尤其是他筆下的愛情。

體現在明明是對孩子的“告誡”,卻處處都是以孩子媽媽爲主考慮的,希望孩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媽媽,不要和你媽媽爭辯。對於孩子來說,在一個父母相愛的環境中成長,孩子從這個過程中學到的,遠遠比作者寫給孩子的十三條經驗要多。

也許,在大多數父母眼中,孩子長大就是一瞬間的事情,有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很大,卻沒有注入足夠的愛意支撐他們成長。許多調查顯示,在單親家庭長大或者是在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和在父母相愛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無論是性格上還是爲人處世上都是差別很大的。

2.母親的愛是爲你付出一切,而父親的愛是保護母親

巴克曼真的很愛他的妻子,這種愛意並不能自欺欺人,也不是你說了你愛就代表別人就會相信,這種愛,無論是父母之間,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都淋漓盡致的展現在巴克曼的文字和故事中:“毫無保留地投入一切——這就是她愛我們的方式。”

他用了這樣一段故事來向孩子解釋,“她有時候也會對我們大喊大叫,比如我們光着屁股坐在新沙發上的時候,把溼毛巾扔在洗手間地板上的時候,蛋黃醬灑在地毯上或者冰激凌滴進她手袋裏的時候。但如果遇到一羣惡狼,你媽媽會毫不猶豫地衝到你和我前面。”

作爲母親,作爲妻子,她給予的愛永遠是無私的,她愛你,可以爲你付出生命,能遇到她就是上天賜予的好運,我們剩下的每一天,都要感謝和證明我們值得這份好運和福氣。

可是,那些沒有做好準備就成爲父母的人,沒有準備好就組建家庭的人,他們之間的不幸福也毫不保留的給予了孩子。

單親、離異、爭吵甚至還有毆打,也許父母分開以後,各自對於孩子還是深愛的,他們覺得自己作爲父母的愛仍舊毫無保留的給了孩子,但是孩子感受到的,只是零碎的不完整的來自父親和母親的愛。

他們不約而同的認爲分開是對孩子好,分開給的愛和合在一起的愛並無甚區別,可是隻有父母相愛,孩子才能感受到愛,纔是留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和保護。

無休止的爭吵帶給他們的是不幸福的成長過程,一個不幸福的家庭帶給他們的還有未來對於婚姻的恐懼和日常生活中的對於愛的沒有勇氣,看到這裏,你還會覺得父母相愛對於孩子來說不重要嗎?媽媽將所有的一切毫不保留的給予了整個家庭,而想到還會有一個人守護她,這難道不是最幸福的事情嗎?

三、學會珍惜:人生是一場分寸之間的遊戲

從這些小事之中感受到的是,這個孩子的父母一定很幸福,他真是幸運,有這樣愛他的父母,有這麼一個會生活的甜蜜的父母。

他們的家庭是幸福的,作爲父親和丈夫感受到的愛,他也毫無保留的給予了他的妻子和孩子,“現在我一晚上醒好幾次,確保你們倆還在喘氣,我才能安心回去睡覺。你能明白嗎?當你爸之前如果我天天這麼幹,估計早就被關進精神病院整天聽舒緩音樂了。”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也會這麼想,作爲孩子,有時候覺得父母要是有一天不在了,感覺人生也就到此結束了,因爲不知道沒有他們的生活該怎麼活下去。這是在意和愛吧,因爲愛才會覺得捨不得,纔會覺得現在擁有的幸福來之不易,也因爲這樣纔會更加珍惜。

人生本就很短暫,作爲孩子,長大之後,我們會對父母不耐煩,會和父母爭吵,會不珍惜眼前的幸福,但是有一個人提前告訴你,人生是一場方寸之間的遊戲,本來就十分短暫,所以不要將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爭吵和冷戰中。

幸福不僅是要爭取的,更是需要加倍珍惜的,相愛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無疑是幸福的,他們共同生活的家庭也勢必是幸福的。

快樂的時候就要盡情享受,做錯了事情就要趕緊道歉認錯,才能不辜負這麼多人共同努力得來的幸福,父母感受到的愛和孩子感受到的愛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是捨不得,是在意,更是害怕它流逝的深刻的擔憂。

四、結論

不是父親愛孩子,母親也愛孩子就足夠了的,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也不是分開可以給予的,父親的愛+母親的愛不等於父母的愛。

父母分開之後對孩子帶着愧疚的愛也不是原本純粹的愛,孩子並不是什麼都不懂,父母之間的關係,或者冷漠或者相愛,爭吵和玩笑孩子都是最親密的能夠體會到的第一者。我們已經不需要證實了,我們自己生活的家庭如何我們不是已經深刻的感受到了嗎?

善良、有愛、無私,父母希望孩子能夠成爲一個擁有完整人格的人,而塑造這些人格的過程,就在於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相愛帶來的情感體驗。巴克曼作爲父親,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沒有漏掉任何一個告訴孩子你媽媽是多麼愛你的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