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甄嬛传》的时候一直有个疑问,皇帝最讨厌身边服侍的太监宫女多口多舌地传话,为什么小喇叭小夏子一直没事儿呢?
小夏子是众所周知的小广播,剧中皇帝和果郡王射下了野鸽子,小夏子去拾猎物碰到了甄嬛和浣碧。由于皇帝与甄嬛最开始接触是假借果郡王的名头,浣碧打趣甄嬛说:“今儿倒是真的果郡王来了。”紧接着在勤政殿曹贵人就挑拨皇帝的疑心,让皇帝以为甄嬛是先爱上了果郡王。
前后联系我们可以推测小夏子肯定是对皇帝或者曹贵人,主动说起过甄嬛和浣碧的对话;刘畚被抓的消息也是小夏子亲口告诉安陵容的,皇帝本来发怒要处理华妃,这条消息一泄露,给了华妃自救的机会;甄嬛主动请皇帝复位华妃,据宝鹃说,也是小夏子告诉自己的。第三条因为是宝鹃说的,我们可以假设宝鹃是在栽赃。但是栽赃撒谎肯定会找一个平时就是大嘴巴的人,不然宝鹃怎么不说是苏公公说的呢?可见小夏子大嘴巴的形象深入人心。
那么这里就很有意思了,后面二月二祈福,甄嬛与皇帝在凌云峰私会。皇后本来等着皇帝来自己宫里,不料皇帝没来,皇后感觉异常,命令剪秋去打听在凌云峰发生了什么。剪秋的回答是打听不出来,御前的人嘴都紧得很。明明白天在禅房,皇帝和甄嬛关门鼓掌,为什么剪秋这么个后宫浸淫多年的大宫女都打听不出来?为什么剪秋又说御前的人嘴紧得很?不是有大喇叭小夏子么?
因为苏培盛明确说了,今儿的事谁敢说出去,就是不要自个儿的脑袋了。包括前面苏培盛带着小夏子去凌云峰,和甄嬛商议回宫的事,给槿汐钱,这样私密的事情都带着小夏子,但是小夏子却从来没对后宫里的其他人说过。可见他并不是真的大嘴巴。
由此观之,小夏子能够在外面说的话,事实上是皇帝愿意让他说的。表面上皇帝说自己不喜欢下人多嘴,但是有些事情,如果太官方地去操作,会很尴尬,放出点小道消息,事情就好办很多。比如说抓住刘畚这件事,确实是华妃有错,诬陷眉庄。但是皇帝当时能够真的惩罚华妃吗?不可能的。
他还要倚重年羹尧,他根本不能,也不敢去得罪年家。可是甄嬛已经把刘畚抓来了,人证就在面前。甄嬛这个爱妃又咄咄相逼,自己真的不下令处罚华妃,也说不过去。聪明的苏培盛早就猜出了皇帝的心思,所以才故意说深夜里不适合下诏处罚华妃,明天再下诏吧。就是给华妃争取一点自救的时间,这样将功折罪,谁的面子也没伤,情理上也完全说得过去,挑不出毛病来。
小夏子的身份也适合做这件事,他的身份和人设让他说出去的话别人不敢不信,也不敢太上纲上线去当真。苏培盛出去说,那就和皇帝去说没有差别,变成了官宣,不符合他首领太监的身份。小夏子,论身份不算太厉害,看起来也没有他师傅有权,但是他贴身伺候皇帝,很多事情有一手消息,说出去的话可信度高。再加上大嘴巴的一贯人设,大家会觉得他说点儿什么事,大概皇帝也不会真的怪罪。就这样小夏子成为了一个半官方半私人的宣传渠道。所以,皇帝身边的人,不仅仅苏培盛是个人精,小夏子是苏培盛带出来的二号人精,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内心明镜似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