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甄嬛傳》的時候一直有個疑問,皇帝最討厭身邊服侍的太監宮女多口多舌地傳話,爲什麼小喇叭小夏子一直沒事兒呢?
小夏子是衆所周知的小廣播,劇中皇帝和果郡王射下了野鴿子,小夏子去拾獵物碰到了甄嬛和浣碧。由於皇帝與甄嬛最開始接觸是假借果郡王的名頭,浣碧打趣甄嬛說:“今兒倒是真的果郡王來了。”緊接着在勤政殿曹貴人就挑撥皇帝的疑心,讓皇帝以爲甄嬛是先愛上了果郡王。
前後聯繫我們可以推測小夏子肯定是對皇帝或者曹貴人,主動說起過甄嬛和浣碧的對話;劉畚被抓的消息也是小夏子親口告訴安陵容的,皇帝本來發怒要處理華妃,這條消息一泄露,給了華妃自救的機會;甄嬛主動請皇帝復位華妃,據寶鵑說,也是小夏子告訴自己的。第三條因爲是寶鵑說的,我們可以假設寶鵑是在栽贓。但是栽贓撒謊肯定會找一個平時就是大嘴巴的人,不然寶鵑怎麼不說是蘇公公說的呢?可見小夏子大嘴巴的形象深入人心。
那麼這裏就很有意思了,後面二月二祈福,甄嬛與皇帝在凌雲峯私會。皇后本來等着皇帝來自己宮裏,不料皇帝沒來,皇后感覺異常,命令剪秋去打聽在凌雲峯發生了什麼。剪秋的回答是打聽不出來,御前的人嘴都緊得很。明明白天在禪房,皇帝和甄嬛關門鼓掌,爲什麼剪秋這麼個後宮浸淫多年的大宮女都打聽不出來?爲什麼剪秋又說御前的人嘴緊得很?不是有大喇叭小夏子麼?
因爲蘇培盛明確說了,今兒的事誰敢說出去,就是不要自個兒的腦袋了。包括前面蘇培盛帶着小夏子去凌雲峯,和甄嬛商議回宮的事,給槿汐錢,這樣私密的事情都帶着小夏子,但是小夏子卻從來沒對後宮裏的其他人說過。可見他並不是真的大嘴巴。
由此觀之,小夏子能夠在外面說的話,事實上是皇帝願意讓他說的。表面上皇帝說自己不喜歡下人多嘴,但是有些事情,如果太官方地去操作,會很尷尬,放出點小道消息,事情就好辦很多。比如說抓住劉畚這件事,確實是華妃有錯,誣陷眉莊。但是皇帝當時能夠真的懲罰華妃嗎?不可能的。
他還要倚重年羹堯,他根本不能,也不敢去得罪年家。可是甄嬛已經把劉畚抓來了,人證就在面前。甄嬛這個愛妃又咄咄相逼,自己真的不下令處罰華妃,也說不過去。聰明的蘇培盛早就猜出了皇帝的心思,所以才故意說深夜裏不適合下詔處罰華妃,明天再下詔吧。就是給華妃爭取一點自救的時間,這樣將功折罪,誰的面子也沒傷,情理上也完全說得過去,挑不出毛病來。
小夏子的身份也適合做這件事,他的身份和人設讓他說出去的話別人不敢不信,也不敢太上綱上線去當真。蘇培盛出去說,那就和皇帝去說沒有差別,變成了官宣,不符合他首領太監的身份。小夏子,論身份不算太厲害,看起來也沒有他師傅有權,但是他貼身伺候皇帝,很多事情有一手消息,說出去的話可信度高。再加上大嘴巴的一貫人設,大家會覺得他說點兒什麼事,大概皇帝也不會真的怪罪。就這樣小夏子成爲了一個半官方半私人的宣傳渠道。所以,皇帝身邊的人,不僅僅蘇培盛是個人精,小夏子是蘇培盛帶出來的二號人精,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內心明鏡似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