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所謂的“新一線城市”裏包括了杭州、南京、重慶等一衆城市的話,那以十年計,西安不可能成爲領頭羊。

大部分西部地區人們在考慮城市發展問題時候都容易過分倚重的邏輯思想,即國家意志決定城市發展。

當然,作爲某一宏觀經濟體制下的具體點位,國家的戰略佈局和謀篇定位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城市的未來發展,包括科教文衛、經濟發展、國際聲譽、基礎建設等。

但是,國家意志是否本身就有非常豐富的內容。

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經濟圈、中部崛起……

在這些國家的宏觀戰略裏面,有多少能夠解析成爲西安這個城市獨有的政策優勢?如果把所有的政策梳理一遍,我相信重慶、杭州、成都、武漢等等之間都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除了政策驅動力之外,推動城市發展的還有自然因素和經濟因素。

最常見自然因素的包括礦產資源、地理位置、地貌地形、人口規模、氣候水文等。

在城市競爭力的綜合考量中,自然因素會在社會化的醞釀中轉變爲競爭性的經濟因素,包括市場活躍度、綜合營商環境、投資回報率等,這種經濟因素的差異,將在很大程度上撕裂原本差不多的城市格局。

在15個副省級城市裏,其實很難說誰的先天稟賦有決定性的領先或落後,但其後如果呈現巨大的發展差異,往往是在這種競爭力的轉化過程出了問題。

關鍵的轉化動力,應該是城市的公共管理能力,這裏麪包含但不限於政府服務效率、服務技術和能力、城市環境治理、社會服務質量、城市文化建設、國際競爭視野等內容。

西安未來發展可能的方向:

一是優化產業結構。

唐書記在成都的時候反覆強調“一業定乾坤”,後來調任渝州府,也狠抓工業發展。二線城市最主要的定位必須是工業中心,誇張點說可能某個細分行業,甚至某個企業就能決定該城市的競爭格局。

基於強大的軍工基礎,西安更應強調轉化經濟和軍民融合,另一方面加緊培育地方產業羣、地方產業鏈、地方大企業。

這裏面其實涉及到很多內容,首先要做的是轉變政府與工業互動的思路,用和軍工企業打交道的思路來做民營企業的服務,可能會有滯後性。

二是穩固區域定位。

“國家中心城市”的含義不是“中國的中心”,而是“中國某個地區的中心”。所以區域中心是西安一個非常顯著的先天優勢。

這代表着西北人口、資源、資金、文化的集中。另一方面,區域中心代表着對全國中心的替代作用。

不要因爲一線城市城鎮化的放緩就放鬆了警惕,人口和資本的逃離有時快到想不到。西安接下來需要做大做強做實西北的絕對中心,因此競爭的目光是要盯住北上廣的。

三是尋求文化突破。

二線城市是需要談文化的,文化是城市定位的外顯。西雅圖、休斯頓、達拉斯等等這些城市都生長出獨特的城市文化。

這裏的城市文化有兩個作用:一是對內區別一線城市,二是對外豐富“中國”概念。但在城市文化的打造上,西安是落後的。

許多城市忽略了一個事實是,競爭力的城市文化一定是要與競爭力本身相聯繫,與工業建設、重大項目、市民生活相聯繫,要在主流渠道中釋放經濟信心,先進文化必然要與先進生產力結合在一起。

當然,這些問題不僅是針對西安,其實在現有所謂新一線中,成都、重慶、南京等等都存在各種問題。

而就上述發展要素的作用程度來看,忽略掉先天資源稟賦差異,應該是公共管理>產業結構>區域定位>文化氛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