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愛喫蔬菜的人,各種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容易缺失,便祕就會隨之而來。研究人員指出,有同伴在場時,我們會不自覺地採取“搶着喫”這種少量而快速的喫法,很可能植根於演化,是長久以來從祖先那裏延續下來的做法——。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和朋友聚餐時覺得一道菜非常好喫,等到後來自己喫飯點了一份同樣的,嚐起來卻沒有那麼香了……


爲什麼比起獨自一人,我們和朋友、家人一起喫飯時,會感覺這頓飯變得更好喫、自己喫得更多呢?難道真的是“搶着喫更香”嗎?

結合東京大學一項實驗並採訪專家,從科學角度解讀其中的原理,告訴你如何把“一人食”喫得健康又美味。

東京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的這項實驗,觀察到在兩種喫飯方式(與別人一起喫還是獨自一人喫)背後,一些有意思的變化:

研究成果發表於英國學術期刊《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上。


在研究人員的安排下,參與實驗的志願者只需要完成一個看起來頗爲簡單愉快的任務:坐在桌邊喫一盤薯片。研究人員在一旁悄悄觀察不同情形他們的進餐情況。

第一種情形是有人拼桌,對面坐了另一個喫薯片的人,但兩人各喫各的;第二種情形是用板子擋住同桌人,相互看不到,但是聽得到喫東西的聲音;最後一種是獨自一人喫薯片。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在餐桌底下藏了電子天平,用來連續記錄食物的消耗量。

研究人員發現,

但爲什麼旁邊有了其他人,進餐方式就改變了呢?

研究人員指出,有同伴在場時,我們會不自覺地採取“搶着喫”這種少量而快速的喫法,很可能植根於演化,是長久以來從祖先那裏延續下來的做法——

可能你覺得和朋友、家人一起喫飯更香甜,獨自一人時就只簡單“糊弄”一下,經常是蔬菜量不夠、粗雜糧攝入太少、鹽分過多、營養素結構過於偏向碳水化合物……長此以往,容易引發各種健康問題。

其實,“一人食”有個正確打開方式。

一個人,每次消耗量不大,儘量選擇小包裝食物。

葉類蔬菜儘量當天買當天喫,根莖類蔬菜可以一次多蒸一些,然後分包放在冷藏室裏;

鮮豌豆、嫩蠶豆等多煮一些,分包速凍;

主食如米飯、饅頭、花捲、豆包、包子、餃子等都可以多做些冷凍保存,排骨、肉丸、紅燒雞等魚肉類也都可以做熟後分份冷凍。

如一碗粥或飯,裏面放上雜糧雜豆等多種原料,就比單用大米營養豐富得多;一碗牛肉麪,除了牛肉,還可以放入黃豆芽、胡蘿蔔丁、黃瓜絲、海帶絲等蔬菜,有助攝入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

要學會在保證營養的前提下簡化飲食,即烹飪方式簡單點,烹飪時間縮短點。傳統做菜較複雜,需煎炒烹炸,但把烹調方法換成燉、蒸、涼拌、烤、微波之類,事情就簡單多了。

雞鴨魚肉都是可以儲藏加熱的食物,在冰箱裏能存放1~2天。烹調一次,最多能滿足兩三天的需要,而蔬菜最好當餐喫完;粥類和其他主食都可以儲存1~2天,同樣可烹調一次多餐食用。

所以每餐只要取一份儲備葷食,加一份儲備主食,再烹調一兩份新鮮蔬菜,準備一份水果,就可既輕鬆又營養地完成一餐。

手要扶碗、食不言、筷子不能在盤中挑挑揀揀……餐桌禮儀代代相傳,但更重要的健康準則卻經常被我們忽視了。

長期過熱飲食會誘發食道癌等多種消化道疾病。食道壁非常嬌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過這個溫度,食道黏膜就會被燙傷。如果反覆如此,可能引起質的變化,發展爲腫瘤。

最適宜的食物溫度是不涼也不熱,在40℃左右。

喫一口熱菜、喝一口冰鎮啤酒或飲料,給人一種暢爽的感覺,但這樣做很容易引起腸胃不適。

一冷一熱強烈刺激胃部,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造成胃痙攣或胃痛,久而久之可能誘發胃炎或腸炎。

如果不經咀嚼,大腦還沒提醒胃腸做好接收食物的準備,胃就一下子被塞滿了,容易造成消化代謝功能紊亂。

建議每頓飯至少喫15分鐘,尤其是老年人,最好一口飯咀嚼15~20次。

如果喫飯時眼睛一直盯着手機、電視,便無法體驗到飢飽,常因此而喫多。就餐時最好停止使用電子產品,特別是未成年的孩子,家長更應對其行爲進行限制。

有人習慣蹲着喫飯、在矮桌前喫飯或窩在沙發裏喫飯,這時腹部受擠壓,不利於消化道血液循環,久而久之可能誘發胃病。建議喫飯時也要挺直腰背,給腹部充足的空間。

人在集中精力思考,或精神壓力較大時,植物性神經功能受到壓抑,消化道血液供應減少,胃腸蠕動就會減慢。

特別對於消化吸收功能本就偏弱的人來說,全心全意、輕鬆愉快地喫飯,才能幫助食物充分消化吸收。

不管是出於禮儀,還是爲健康考慮,都不能只夾愛喫的菜。

不愛喫蔬菜的人,各種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容易缺失,便祕就會隨之而來;而不愛喫肉的人,不僅容易缺少人體所需優質蛋白、鐵等,還會影響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

【來源:晶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