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颗敬畏的心,无论做人做事,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文/芨芨草

看过一篇报道,说一个从国外回来的年轻人,有学历有能力,自己开了一家很有前途的公司。但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因为一点小事跟人打架,被关了几天。从里面出来后,公司的业务停滞了,很多人听说他进去过,也不跟他合作了。

这个年轻人想不明白,自己不过就是进去了几天,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那些人怎么就不跟他合作了?他们原先可是一直合作得挺好的。

年轻人不明白,可能各位读者却看明白了:一个高学历高智商的人,可以轻易为了一点小事就跟人打架,难道他从小所学的,仅仅是知识吗?

是的,这才是重点。如果我说,一个人的智商高低,跟他的情商是没有关系的,你会反驳吗?我是认为没有关系的。一个高智商的人,他的智商不一定就是高的;相反,一个没有读什么书的人,他的情商却有可能是极高的。

说了这么多,是想说什么呢?您可能猜出来了。是的,我就是想说,人必须有一颗敬畏的心,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如果一个人总是以为自己智商高,能力高,而无视于“敬畏”这个词,那么他的人生终将是失败的。这就是年轻人为什么搞不懂自己为什么只进去几天就会失去一切的原因。

人最怕的是有了一点成绩就把自己看得太高。这个世上,有成就的人很多,能够摆正自己位置的人也不少,但也有少部分没有能够正视自己的。就如上面提到的那位年轻人一样。

如果论成就,我想没有几个人能够敢夸自己比孔子的成就大。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孔子作为它的开创者,又是怎么样一个人呢?他是最有资本骄傲和自满的人。可是,他却偏偏提出了“满招损,谦受益”的思想。

孔子的一生,都是在遵循这一个字——“谦”。谦,正是敬畏的体现。孔子是个君子,这也是他一生追求的理想人格。

他曾经说过这样的名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孔子一生都是君子行为,无论是对家人,对学生,对外人,他都保持着谦虚敬畏的心理。

《论语·学而》里写道: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共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儒家思想中待人接物的行为准则,也是孔子自己的行为品德:善良、温和、恭敬、俭朴、谦让。

而我们现代人,有多少人有了一点点小成绩就忘乎所以,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这样的人,又怎么懂得谦卑和敬畏?

话题又得回到文章的最初提到的那个年轻人。如果他能够懂得敬畏别人,就不会想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而从他出来后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他根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他一天不弄清楚这个原因,就会继续被自己的“无知”所困住,即使往后,他的事业又再有发展,也很难维持长久。

记得曾经读过这样一句话: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

敬畏生命,敬畏一切可以敬畏的人和事,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人又何至于会怒发冲冠?又何至于为了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

人的犯错,往往就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太高,唯我独尊。却不知,这个世界,离了谁,地球都会同样照常运转。日月星辰不会为谁而陷落,地球也不会因为谁而停止转动。所以,不要以为自己高高在上,须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你以为自己爬上了最高峰,却不知,还有多少人爬到了比你站着的更高的峰顶。

所以,如果人没有一颗敬畏的心,不管他有多高的学历,多高的智商,或者拥有多少财产,最终他都会以失败告终。这是有例可证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