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年,符家的椰子加工廠擴建,符方海乾脆只管新鮮椰果收購和把控加工品質,銷售環節則幾乎全部交由符式樂打理。”符式樂感慨道,電商平臺突破了地域空間限制,打破了傳統合作模式,那些電子屏幕背後的人,即便大多素未謀面,但他們可以成爲文昌椰子的代理微商、電商,成爲龐大的網絡銷售團隊一員。

椰鄉父子賣椰記

文昌80後青年符式樂主要通過網絡銷售椰青,2019年一年創下將近3000萬元的銷售額。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攝

■ 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特約記者 黃良策 通訊員 潘高

——成功的祕訣是能喫苦!

——成功更在於智慧!

不會砍椰子,也能賣好椰子?流汗多不如會吆喝?同是賣椰子,父子倆在理念上發生了衝突,最後倒是兒子用行動給老子上了一課。

5月27日,海南日報記者來到文昌市文城鎮“東郊寶椰”加工廠,在堆成小山樣的椰子旁,數十名砍椰子的工人麻利地手起刀落,一顆顆飽滿的椰果轉眼被削去了青色外皮。工廠創辦者符方海攤開結滿老繭的雙手,待80後兒子符式樂安排好貨單後,和工人一起將一箱箱椰青裝車發往全國各地。

父親辛苦打拼

符方海今年55歲,文昌市東郊鎮清港村人,從小在鄉村長大,有股喫苦耐勞的拼勁。當時,東郊的椰子加工廠很多,農民大多靠椰子謀生,符方海勤勤懇懇,將做椰糖、榨椰汁等手藝幾乎學了個遍。

“古話說得好,‘喫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成功的人哪有不喫苦的?”符方海說。

1993年,爲了創業,外出打工的符方海回家辦起了自己的椰子加工作坊。那一年,他兒子符式樂才5歲。

爲打開產品銷路,符方海自己開車,帶着產品坐輪渡,跨海送到廣東銷售。“還記得第一次,路上來回折騰了4天,卻只賣了4箱(36個)椰子,還不夠來回花銷的路費!”符方海苦笑着說,那時交通和通訊都不像現在這樣發達,傳統定點代銷模式拼的是人脈和腳力,所以他咬牙堅持,硬是靠比別人多一份的努力,讓加工作坊活了下去。

不料,符方海兒子符式樂長大後卻開始“駁斥”他。“成功的祕訣在於更智慧。”符式樂總是這樣說。

兒子事半功倍

打開手機淘寶APP,搜索“文昌椰子”,很容易就刷到符式樂專門設計製作的產品介紹和宣傳小視頻,美麗的東郊椰林風光和天然的椰子讓人心動。

與父親不同,對椰子加工工藝,少年符式樂幾乎一竅不通,甚至砍椰子的動作都不標準。但經常陪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成年後的符式樂對產品營銷卻萌生了興趣。2000年後,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逐漸普及,互聯網進入普通人生活。符式樂嘗試在網上發佈產品信息、尋找椰青經銷商,沒想到事半功倍,足不出戶就收穫到來自國內多地的訂單,拓寬了父親多年苦心經營才建起的銷售網絡。

“這是什麼時代?互聯網時代了!傳統老路跟不上新時代。”符式樂自信滿滿。

漸漸地,符方海似乎也承認了這一點:“年輕人就是想法多。”於是,他讓兒子出謀劃策,並且參與工廠經營。2012年,符家的椰子加工廠擴建,符方海乾脆只管新鮮椰果收購和把控加工品質,銷售環節則幾乎全部交由符式樂打理。

不出意外,符式樂“執掌”營銷期間,符家的生意日漸興隆。2016年,符方海在文昌市文城鎮清瀾片區租下30畝地,決定將工廠再次擴建,並將“掌門人”換成了兒子。

2017年,符式樂堅持主推椰青產品,並註冊了“東郊寶椰”商標。他積極參加各類農業品牌推介會、展銷會,通過電商平臺擴增訂單,2018年銷售額1000多萬元,2019年將近3000萬元,今年勢頭還在繼續上揚……

新時代新營銷

在符家工廠,如今穩定就業的工人近60人,那些砍椰子的熟練工,平均每人每月工資逾萬元。符式樂組建了電商服務團隊,在海口設了辦公點。他每天清晨醒來的第一件事是“刷”手機,盤點當日訂單,分配工廠各環節的工作量,平均每天的“流水賬”都在10萬元以上。

近年來,視頻直播營銷方式風靡,符式樂也常常往返於東郊椰林和工廠,拍攝採摘、加工椰子的短視頻,在網絡平臺“吆喝”。

有趣的是,雖有良好的發展態勢,此時的符式樂卻重新體會到父親的感悟:想要成功,就必須比別人多一份努力,更要有不怕喫苦的精神。爲確保加工、銷售、物流各環節銜接順暢,他經常晚睡早起,“平均每天睡眠不足5個小時”。

“加入電商創業的人越來越多,‘酒香也怕巷子深’時代,絲毫不敢懈怠。”符式樂感慨道,電商平臺突破了地域空間限制,打破了傳統合作模式,那些電子屏幕背後的人,即便大多素未謀面,但他們可以成爲文昌椰子的代理微商、電商,成爲龐大的網絡銷售團隊一員。

椰影婆娑,椰香醉人,符家父子眼前的椰果和從前的一樣新鮮水靈,但“賣椰子”已經從“謀生手段”變成他們的“事業”。符式樂說,希望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打響文昌椰子品牌。

(海南日報文城5月28日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