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一次,唐高宗李治召集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四人进宫,共同商议废立皇后的事情。只是,这些支持武则天的大臣中,并没有褚遂良。

都知道,褚遂良是唐太宗的托孤大臣,负责辅助年少的唐高宗李治治理天下。当时的褚遂良虽位高权重,但却遭受了一个女子的打击,最终,客死他乡。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褚遂良是浙江钱塘人,前半生能够混得那么好,完全是因为他所擅长的书法。大唐初期,褚遂良的书法属于后起之秀,在他前面的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都是他学习的对象。

经过多年的刻苦,他自成一派,成为了书法大家。

公元638年,被李世民视为大书法家的虞世南先生过世,这个事情让李世民非常伤心。他经常向身边的人感叹道:“虞世南死后,再也找不到可以跟他媲美的书法家了。”这个时候,魏征向他推荐了褚遂良。李世民看到褚遂良的书法后,立即要求将他留在身边,与自己一同练字。

然而,李世民继承大位后,曾发动全国之力收集王羲之的真迹。当时,民间送来了很多王羲之的作品,这些作品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李世民并不清楚。但是,他身旁的褚遂良却对王羲之很是熟悉,他可以轻松甄别,且丝毫不差。因此,他成了鉴别书帖的最佳人选。

之后,褚遂良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提升为谏议大夫,兼任知起居事。每次,唐太宗遇到较大的难题,都会询问褚遂良该如何处理。在史料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唐太宗对褚遂良的肯定。他曾经对长孙无忌说过:“褚遂良鲠亮,有学术,竭诚亲于朕,若飞鸟依人,自加怜爱。”

由此可见,李世民对褚遂良是非常信任的,更非常欣赏他的才能。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于床榻,在临死前语重深长地对褚遂良和长孙无忌说:“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诸葛,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接着,李世民安抚太子李治,要求他凡事要多问问褚遂良和长孙无忌的意见,这样才能够兼听则明,永保大唐安稳。因此,唐太宗成功的将太子托付给了褚遂良和长孙无忌。

之后,太子李治继位。

为了稳住两个托孤大臣,李治决定给他们一些恩惠,以换取他们的忠心。于是,他提升褚遂良为河南县公,之后,再次将其提升为了河南郡公。

由此可见,此时的褚遂良在官场上正春风得意。

然而,这个时候,政坛即将登场一位武姓女子,却给褚遂良带来无尽的痛苦,最终,让他以失败告终,离开了这个舞台。

公元640年,年轻的武则天通过了朝廷选秀顺利的进入了皇宫。刚入宫那会,武则天只是唐太宗的“才人”,地位并不显耀。但没过多久,她就依靠自己出色的外貌和才情,不仅成功的吸引了年迈的李世民,还获得了李治的爱慕。

公元654年,李治早已贵为皇帝,他实现了对武则天的诺言,将其封为了昭仪,还产生了“立武氏,废原皇后”的想法。之后,武则天施展了一些手段,笼络了部分大臣们,让他们都支持自己当上皇后。只是,这些支持武则天的大臣中,并没有褚遂良。

在这场宫廷斗争中,褚遂良始终和长孙无忌站在一起,他们都反对废除王皇后。因为,王皇后并没有过错,她可以一直稳坐这个位置,其他人不能染指。而武则天却不甘心,她想要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于是,频频向皇帝施压。唐高宗没办法,只能一次次找大臣们商量这个事情。

有一次,唐高宗李治召集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四人进宫,共同商议废立皇后的事情。

唐高宗说:“现在,皇后还没有生育,而武昭仪却生了几个皇子。本来,皇后的任务就是为皇室培养可担大任的皇子,而武昭仪正好合适。所以,朕决定将武昭仪立为皇后,大家有没有意见?”被召集的四个人中,于志宁始终没有说话,保持沉默。

因为,于志宁的出身非常好,担任过太子太师。他曾经做过对上级不敬的事情,比如:当众批评太子李承乾的德行。由于,李世民对这个太子并不喜欢,便没有过于追究于志宁的忤逆之言。但是,这一次却不同,于志宁能够明显的看出这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夕。

现在,正是做出选择的关键时期,如果站错队,很可能被孤立,后期受到严厉的惩罚。此外,多年闯荡官场的李勣也有这种感觉,他一直奉承着“明哲保身”的处事原则,这次肯定和于志宁做出同样的选择。之后,李勣也是沉默不语,将目光转向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

这时,长孙无忌抬头看了看褚遂良,用眼神提示他。原来,他们两人事先达成一致:只要有一个人出头,另一个肯定会赶上。

于是,褚遂良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皇后系出名门,是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离别之际,曾拉着微臣的手说:他现在将佳儿和佳妇托付给卿。当时,陛下也在场,想必听得很清楚。臣没听说皇后犯了什么过错,岂可轻言废立之事?臣绝不会为了曲意奉承陛下而违背先帝的遗命。更何况,武氏曾经伺奉过先帝,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又怎么能瞒得过呢?倘若后人得知此事,将会做何感想?臣的这些话已触怒了陛下,所以,臣甘愿领死。”

说完,褚遂良放下手中的笏,表示自己主动辞职,然后,一头撞向了宫殿的柱子,额头被撞裂了,血流不止。

武则天知道今天的议题是关于自己的,于是,早早的就搬了凳子前来,在帘后面端坐着,听着第一手消息。褚遂良的话,武则天听得一清二楚,特别是那一句“武氏曾经伺奉过先帝”,犹如利剑般插入了她的心里。而且,褚遂良的这些话,还让武则天回忆起刚出宫那段苦苦等待的日子,犹如在尼姑庵一样度日如年。

想到这些,武则天的心里非常不好受。而唐高宗的心里也不好受,他感觉褚遂良在倚老卖老,还当众揭他们家的老底,这不是让皇帝难堪,下不来台吗?

此时,武则天坐不住了,立马跳出来大喊:“快杀了这个丑八怪!”

在武则天的一生中,可能只有这一次在众人面前失态。后来,骆宾王辱骂她,她只是笑脸相迎,却没有将愤怒表现在脸上。

由此可见,褚遂良的言语是多么的尖锐,让武则天实在受不了。

之后,长孙无忌站出来阻拦,言明:“即使褚遂良有罪,皇帝也不可以杀他,这是先帝的旨意。”当年,唐太宗确实留下了遗旨,要求后世之君不可以对褚遂良处以极刑,即使他说出很多悖逆的话。有了太宗的遗旨,褚遂良更没有顾忌,便能做到直言进谏。

随后,唐高宗回应了,确实有这么一回事,他处置不了褚遂良。最后,武则天只能板着脸回到帘子后面,褚遂良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然而,历史的车轮才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意愿,改变前进的方向。尽管褚遂良以死相逼,唐高宗还是拿定了主意,将武则天扶上皇后之位。

当然,这也有武则天自己的功劳,这次皇后之位的相争,不仅仅是两个女人的战争,还是朝廷内部两股势力、两个集团的斗争。一股势力是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关陇集团”,他们以显赫的家族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另一股势力是草根阶级的“山东集团”,他们出身卑微,有的是社会地位不高的商人,有的是刚刚进入官场的新人。

而“山东集团”本没有机会战胜“关陇集团”,但幸好,有这次皇后之位的斗争,让他们有机会挑战长期掌握朝廷大权的“关陇集团”。

最终,“山东集团”取胜了,武则天顺利登位。

公元655年,武则天正式被册封为皇后。之后,褚遂良待不住了,只能远走他乡,被调到遥远的潭州任都督。两年后,褚遂良再次调动,这次是更加遥远的广西。这一年,他被卷入了一起谋反案件中,从此身败名裂。晚年的褚遂良很是绝望,他给唐高宗写了一封信,请求唐高宗能够宽恕自己,但这封信没有得到回应。公元659年,褚遂良过世,在漂泊的路上离开了人世。

都知道,褚遂良是贞观年间的元老级人物,为大唐天下立过汗马功劳。同时,他还是一位书法家,涉略甚广,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只不过,他在政治上并不通达明智,显得比较迂腐。

可能,大家会觉得武则天报复褚遂良是因为自己的私心,其实,并不完全。褚遂良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正直和豁达,唐太宗末期,褚遂良陷害过宰相,导致这位宰相自尽。还有,褚遂良掌权的这段时间,做过占领农民田地的事情,让百姓很恼火。但是,逝者已逝,是功是过,已随着历史成为了尘埃。

参考资料:

【《旧唐书·太宗纪六》、《新唐书·后妃传》、《新唐书·褚遂良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