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任教十年后,为何花落美国科学院,颜宁说出原因,非离弃祖国。

  提起颜宁这个名字,相信许多人并不陌生。

  她是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自美国博士毕业后,从2007年起,在清华任教十年,担任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之后自2015年起三次落选中科院院士,于2019年4月30日,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因此,网上流传称她连续3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后,最终离弃祖国,花落美国科学院。

  有不少网友居然相信了,并在网上发表评论,流露出了不满、不屑的情绪,有的还对她冷嘲热讽,乃至人身攻击。

  那么,颜宁清华任教十年后,为何“离弃祖国”花落美国科学院?时隔一年后,她终于说出原因。

  5月25日,沉寂了几个月的微博@nyouyou终于露面,颜宁霸气回应两个字“扯淡”。

  颜宁终于说出原因,她说自己在参加过美国国家科学院投票后才知道,原来留在清华大学,比去普林斯顿更容易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那时她被提名美国院士的时间是在2016年,也就是说,她还在清华任教时,人家美国科学院就已经把她提名入候选人当中。

  至于中科院院士,她说是规定了两年一次的“提名”,并非网上流传的“自己申请”。

  针对落选中科院院士,她表示自己做事则比较随心所欲,以“旁观者”的视角觉得参与竞选院士的过程好玩而已,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也不追求名利。

  颜宁最后坦言:“我们无论在哪国做基础研究,受纳税人出资支持,能第一个搞明白一些东西已经是最大的赏赐,带来的名利只是副产品,而不是追求。”

  然而,一个在美国学成之后,毅然回国施展抱负的“清华才女”,一个曾被大家视为我国年轻一代中最有作为的科学家,一个学术生涯一路“开挂”的生物学博士,在清华任教十年后,最终“花落美国科学院”,难免给国人一丝忧伤,毕竟颜宁已经是大家心目中的偶像、英雄。

  回想颜宁,30岁的她便成为清华最年轻的女博士生导师,国际生物学界响当当的女科学家。

  她每年都在世界三大顶级杂志:《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论文,超高的学术水平和超快的发表速度,让同行们为之震撼。

  而她不过曾是一个乡野丫头。

  1977年,颜宁出生在山东省章丘的博平村,被在工厂当职工的父母当男孩一样养着,爬树摘桃、下河捉虾、光脚摸鱼、草堆打滚,男孩子玩过的东西,她都玩得开溜。

  6岁时候,父母带着颜宁迁居北京。大城市的生活远不比乡下,来得自由自在,欢脱快乐。但她还是改不了性子,放学回来从不写作业,总是在学校早早地把作业做完,回家就是玩耍。

  她的成绩一直都不错,三年高中之后,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成为走出博平村首个上清华的大学生,一跃成为全村骄傲。

  大学四年之后,她因写了一份"自负"的推荐信,被当时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的施一公看中,经面试之后,两人一拍即合,被直接破格录取,成为了施一公的徒弟。

  后来,颜宁被施一公引领进入了肿瘤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领域,自此之后,她踏踏实实搞研究,并且科研成果如开挂一般,各类实验屡获成功,以及知名论文层出不穷,在美国生物界占据了一席之地。

  2007年,颜宁毅然放弃美国的优越待遇,回归祖国,在清华担任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以为她就此扎根在祖国,没想到这么快,在2017年落选中科院院士之后,她便赴美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这难免让人觉得她是“负气而走”。

  而如今,颜宁道出了“出走”原因,大家对她的误解便随之消失。

  此时虽然离开了祖国,但是颜宁却一直保持着与清华的联系,实际上无论是她院士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未曾放弃为中国科研做出贡献,甚至可以说是尽其所能。

  颜宁这样顶尖的科学家在哪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推动中国科研水平向前发展,如今颜宁院士在国外的研究依然是‘开挂’的。

  据悉,今年5月13日,颜宁作为共同通讯作者的两篇论文在Nature同时上线,这不仅是她今年的“CNS首秀”,也是她的第33、34篇CNS论文。这两篇文章,分别解析了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1和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的冷冻电镜结构及其反应机理,对靶点抑制剂的开发有重要指导作用。

  看到她取得的重要成果,我们应该感到十分高兴,因为她只是美国的外籍院士,但是依然是中国人,她是值得我们骄傲的科学家。

  祝她在国外工作顺利,也希望有一天她能回来,那就真的太好了。但不管在哪里,都希望她可以一直精彩下去!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