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古埃及人隨着民族的融合已經難以尋覓,但他們的精神卻保留了下來,他們的後裔就是如今埃及人中傾心推崇古埃及文化和歷史,對古埃及文明擁有自豪感的那部分人。值得慶幸的是,阿拉伯帝國在佔領埃及後只是在思想文化上大力輸出,而沒有對古埃及人進行大規模的屠殺,所以大部分生活在埃及土地上的人們都將血脈留存了下來。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個延續至今的文明。也就是說,除了中國之外的其它三個成員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都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當中。

和昔日創造輝煌燦爛文明時相比,如今埃及、印度、兩河流域的樣子稱得上是面目全非,甚至連曾經在那些土地上創造文明的人都已經被別的民族代替,難以再尋覓蹤跡了。

那麼,曾經建造起金字塔,在天文、藝術等領域有過傑出成就的古埃及人去哪兒了呢?如今生活在埃及土地上的人是他們的後裔嗎?

想要知道古埃及人的去向,我們要先將目光放到古埃及文明的發展歷程上,看看和延綿相續的中華文明相比,古埃及是怎樣經歷輝煌,在此之後又遇到了什麼。

1966年,考古學家在埃及法雍綠洲地區發現了一個距今大概有兩千六百萬到兩千八百萬年曆史的古人類頭骨,並將其命名爲"埃及古猿",這種處在猿與人過渡期間的生物被認爲就是古埃及人的祖先。

約兩百萬年前,埃及最早的人類"埃及直立人"出現,他們的活躍是古埃及文明得以誕生的基礎。

距今九千多年前,埃及先民便在尼羅河河谷地帶定居,形成了一個個聚落,並開始從事農業、畜牧業活動。

後來,聚落慢慢組合到了一起,形成了城市,又慢慢構建起原始的國家,這是在距今約七千五百年前發生的事情。

根據分佈地區的不同,埃及又分爲上埃及和下埃及兩大區域,這兩地經過古埃及人兩千餘年的發展才終於實現了統一,而埃及也因此被視爲世界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據統計古埃及王國先後經歷了三十三個王朝,而著名的亞歷山大大帝也曾經是法老的一員。

公元前30年,埃及被羅馬佔領,成爲了帝國的一個行省。不過,羅馬人以征服爲樂,卻也給了被征服者足夠的尊重,這體現在對其宗教、文化等方面的認同上。因此,這時的埃及雖然被別的文明所統治,自身的文明卻仍然被很好地保護着,埃及土地上的人們也以古埃及人爲主體。公元639年,阿拉伯帝國南下入侵,將先後被東羅馬帝國、薩珊波斯帝國等政權佔領的埃及攻陷,並向這一文明古國輸出自己信奉的伊斯蘭教。

當年,即使是戰無不勝的亞歷山大大帝,都在佔領埃及後選擇了前往危機四伏的沙漠祭拜埃及人信奉的阿蒙神,以換取古埃及人民的認同感。

如今,阿拉伯帝國雖然沒有直接摧毀古埃及人原本的信仰,但卻將一座座清真寺修建在了埃及人的城市裏,讓阿拉伯語成爲了大多數人的通用語言。因此,我們說直到阿拉伯帝國佔領埃及後,古埃及文明纔算是被徹底破壞和替代。

偉大的古埃及文明於公元七世紀宣告滅亡,那麼它的子民們又去向何方呢?值得慶幸的是,阿拉伯帝國在佔領埃及後只是在思想文化上大力輸出,而沒有對古埃及人進行大規模的屠殺,所以大部分生活在埃及土地上的人們都將血脈留存了下來。只不過,隨着外來人口的不斷遷入以及民族觀念的逐漸消失,古埃及人逐漸沒有了明確的民族特徵和獨特的文化風俗。

如今,埃及的一億人口當中,百分之八十四都信仰着伊斯蘭教的遜尼派,這些人改信真主的人當中,恐怕大多數都是信仰阿蒙拉的古埃及人後裔。

當然,如果想看到更接近歷史的古埃及人,我們或許可以從科普特人身上找到一些影子。科普特人本是阿拉伯人進入埃及後對當地人的稱呼,但隨着越來越多的人轉而說阿拉伯語,科普特人成爲了對那些還在堅持用古埃及語的土著的稱呼。

到了十一、十二世紀,大多數科普特人都沒能在人人使用阿拉伯語、信奉伊斯蘭教的環境下保持原有信仰,他們與阿拉伯人、突厥人、庫爾德人通婚,逐漸拋棄了民族,也被民族拋棄。儘管如今信仰科普特基督教的信徒或多或少身上也流着其他民族的血,但他們卻依然被視爲"古代埃及種族的直接後裔"。

和現在生活在埃及土地上的其他人相比,科普特人對古埃及文明更加認同,也得了其中的"真傳",他們認爲古埃及的歷史與自己切身相關,有着緊密的聯繫。相比之下,埃及的伊斯蘭教徒們在承認自己埃及人身份的同時,更加認同的卻是自己身上的伊斯蘭屬性。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古埃及人隨着民族的融合已經難以尋覓,但他們的精神卻保留了下來,他們的後裔就是如今埃及人中傾心推崇古埃及文化和歷史,對古埃及文明擁有自豪感的那部分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