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主任說:“我們學校是我縣唯一一所農村標準化寄宿制學校,也是一所九年義務制學校,學校的孩子大都是留守兒童,學校實行寄宿制一學期以來,晚自習不僅成了值班老師的負擔,而且對學生的幫助不大,我們要改變這種現狀,利用集體的智慧從晚自習的內容和形式上進行探索研究,讓這些留守的娃健康快樂的成長。韓玉芹老師師範音美專業畢業,主動承擔另一個晚自習組織形式,手抄報,手抄報鍛鍊孩子的設計能力、審美能力。

在太平鎮清河灣學校,有這麼幾位老師,他們工作積極主動,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相互支持,彼此溫暖。經常在一起討論什麼纔是好的教育?什麼樣的教育有效?什麼樣的教育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有利?他們就是張雪梅、崔向麗、蘇超偉、韓玉芹。

張雪梅在清河灣初中部擔任主任一職,她善良勤奮,工作務實,銳意進取。在她的影響下,老師們都積極上進、幹勁十足。張主任說:“縱觀孩子在學校所接受的教育,十幾年,有加減乘除,有識字寫作,有物理化學,做各種試卷,得數不清的各種分數……可是最終對孩子有幫助的,不是那一道道試題,而是融入他們身心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待事情的態度,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生活的必備技能等。”“是啊,”崔向麗老師也說:“對照我們自己,回想一下,刨去我們所掌握的文化知識,記憶最清晰的就是,小學勞動課上老師教我們,大白菜不洗不能喫,淘米水洗臉皮膚好,用毛線可以自己編網兜等。而這些清晰的記憶刻入我的生活,讓我養成好習慣,給了我無盡的幫助。”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用勞動的愛好來教育學生。鑑於此理論,要怎樣做有效的教育呢?張雪梅,崔向麗,韓玉芹,蘇超偉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張主任說:“我們學校是我縣唯一一所農村標準化寄宿制學校,也是一所九年義務制學校,學校的孩子大都是留守兒童,學校實行寄宿制一學期以來,晚自習不僅成了值班老師的負擔,而且對學生的幫助不大,我們要改變這種現狀,利用集體的智慧從晚自習的內容和形式上進行探索研究,讓這些留守的娃健康快樂的成長。”同事們都表示同意,課題上報後,得到了電教館邵主任的大力支持,中心校李斌主任也囑咐課題成員:“要做就要腳踏實地,真正爲學生着想,真正爲學生做點什麼。”他們謹記領導安排,從開學初,便開始籌劃課題內容,並進行了詳細的分工,各負其責,張雪梅爲課題主持人,負責課題文字材料的整理。崔向麗負責內容形式的安排,蘇超偉負責拍照,韓玉芹負責組織教學。

崔向麗老師有多年的幼教經驗,心靈手巧,她提出一個課堂組織形式,手工課。做手工,是一項非常好的活動,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也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和創造能力。六年級是小學到初中的過渡階段,相對初中,學習任務相對輕鬆,恰巧可以抓住此時期,利用手工課,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美的教育。孩子們迷戀手工課,熱情高漲。越做越有靈感,一個個鮮活的作品,栩栩如生,展覽室裏,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是我們最高的追求,所以,課題研究晚自習的第二個組織形式是健身操。由蘇超偉老師組織並實施,蘇超偉身爲體育老師,是孩子們心中最愛的老師。孩子們興趣濃厚,學習效率高,很快就學會了禮儀操、守則操、武術操。

蘇老師合理利用時間,因爲部分學生對象棋很感興趣,所以蘇老師耐心給學生講解,象棋的玩法。有時間就和他們一比高低。

韓玉芹老師師範音美專業畢業,主動承擔另一個晚自習組織形式,手抄報,手抄報鍛鍊孩子的設計能力、審美能力……

小課題大工程,幾位老師就像小螞蟻,團結一心,每天努力一點點,學生很開心,家長很滿意,課題研究初見成效。一羣人,一條心,重創新,研課題,一起爲這羣志同道合的老師們加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