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深圳剛需來說,2019-2020年是最煎熬的日子。

“最痛苦的,不是完全夠不着,而是掏空家底和人情,好不容易湊出首付,卻只能眼瞅着房子縮水。”

這顯然不是特例。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籌備買房的深圳人,

先後經歷了“818”示範區、豪宅稅新政和接連不斷的業主房價保衛戰,轉身投奔新房又遇上疫情,新房入市節奏放緩,房價卻率先甦醒......

萬豐海岸城、華強城、光明金融街......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投向同一批房源,即使公證搖號,中籤率能有多高?沒有中籤怎麼辦?手上的錢已經不允許再猶豫了。

“最難受的不是看着炒房客賺得盆滿鉢滿,而是你厭惡他們,卻還得老老實實接盤。”

深圳那些買房一夜暴富的故事背後,是無數勤懇工作的普通人,掏空6個錢包也追不上一個“家”的艱辛。

//

只要想買房,就有喫不完的豬腳飯

//

打工圈有句調侃:在深圳,只要不努力,就有喫不完的豬腳飯。但其實,只要買房,可能比不努力過得還要艱難。

曹正(化名),90後,東北人,性格直爽,最近因爲買房坎坷,有一點憤世嫉俗。

因爲女朋友想要留在深圳,這位好面子的東北小哥,雖然嘴上吐槽深圳房價太沒人性,後悔不能換個想留在東莞的對象,但又一直獨自省喫儉用默默攢錢,從未想過向女友開口。

“天天豬腳飯,沒有社交,沒有遊玩。”

曹正用一句話總結了自己在深圳的多年生活。雖然在外人看來,曹正在機場工作,每年收入幾十萬沒問題。

2019年年底,曹正靠自己的存款和向親朋好友借的50萬,終於湊出了130萬的首付,開始準備買房。自稱“純自住”的他,要求很簡單,機場附近,新一點就行。


(曹正理想的居住範圍,均價超過5.2 萬/平)

但是,這個要求實際上並不容易。

深圳機場附近符合條件的二手房均價已經接近6萬/平,

自住型買家再挑剔一下環境,能看的房源屈指可數。

“看了桃源居、星航華府和中信領航,要麼靠近107國道太吵,要麼老破小,主要還是太貴了。”

最讓曹正生氣的是,這些看着不怎麼樣的房子,不僅貴,還會因爲你想買就變得更貴。

好不容易攢夠了首付的曹正,沒趕上剛需大盤的密集入市,卻正好趕上了豪宅稅調整,在二手房市場接連碰壁。

2019年11月11日,深圳調整豪宅線標準,建築面積144平米以下,小區容積率高於1.0的住宅,滿兩年免徵增值稅。

此前深圳規定南山總價在490萬以上、福田總價在470萬、羅湖總價在390萬、寶安總價在360萬以上的房源均屬於豪宅,需要按照豪宅的標準交稅。

當時的

寶安可謂“一天一個價”

,臨時被違約、反價的購房者氣到拍桌罵人,冷靜一會又憋着火籤下合同,同樣的戲碼每天都在上演。

“看了福永的萬科金色領域,70平,報價425 萬,統一看房。我們做了很大的思想工作才決定去看看,結果當天有不下10波人,跟遊客觀光一樣。第二天晚上,有個中介跟業主私下建議掛到430萬,這樣會很容易達到自己的實收價格,業主同意了。沒過一週,我在網站看到業主居然掛到了470萬。我在問中介爲什麼會這樣,不賣了麼?中介說沒辦法,業主自己覺得(值得)。”


(2020年1月12日,該小區最新成交單價爲5.48萬元/平)


2020年5月28日 該小區同戶型單價達到6.56萬/平

(圖源貝殼找房)

這套房現在都沒有成交,成爲了曹正堅持不向反價勢力妥協的勇氣,

“死也不接二手盤”

雖然嘴上明確表示要徹底放棄二手房,但曹正並沒有太多選擇,符合他價位的新房數量不算多,和他一樣想買限價新房的購房者卻不少。

“現在就是在等華強城、萬豐海岸城和光明金融街。”曹正正在等待的這三個項目,也是目前深圳剛需最關注的三個項目,

今年總推盤量可能不超過2000套,但單個項目的意向客戶就多達數千人。

“我的心態很明確,不投資,只自住。它(房價)漲到天上去也跟我沒關係,除非我60歲要撤了,纔會考慮賣掉換筆錢。”

曹正不太理解他只想要一套“住得舒服”的房子爲什麼這麼難,但無論如何,手上的資金已經不允許他再猶豫了。

//

看房到崩潰,猶豫一天就被搶走了

//

“我這雙手可能開過光,最近選的每套房,多猶豫一天就會被賣掉。”

陳佳(化名),90後,湖南人,來深7年,去年才下定決心買房。“主要是家裏的房子終於賣掉了,剛好可以湊出深圳的首付。”

陳佳的要求也很簡單,

總價預算300萬,地鐵口,生活配套齊全。

她原本租住在八卦嶺片區,就打算從周邊開始瞭解,沒想到的是,“這麼破的房子居然要8、9萬/平。”

更沒想到的是,被陳佳嫌棄的

那兩套單價超過8萬/平的老破小,第二天就被告知已經成交了。


(受訪者供圖)

然後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陳佳約看的5、6套房子,都在自己表示想再猶豫兩天後,被中介告知已經成交了。“真的很焦慮,我覺得再多猶豫一天就要首付變廁所了。”

手持賣房款的陳佳,還沒來得及感受賬戶近7位數的快樂,就先深深體驗到

現金在房價前迅速貶值的焦慮

另一邊,終於看中了合適的房子,卻遲遲未能把老房子賣掉的劉慧(化名)也很焦慮。最後只能眼睜睜看着她選中的那套房,從300萬漲到360萬。一時竟不知到底誰比較慘。


寶安還有很多這樣半年漲幅超過20%的小戶型

(數據來源貝殼找房)

總有人說,那些買不到房子的人純粹是自己要求太多。但是換個角度想想,大部分人在深圳買房都是掏空了家庭所有積蓄,誰不想盡可能選一套各方面都比較滿意的房子呢?

但事實是,

想擁有一套滿足剛需自住需求的房子,300萬還夠不上新房的衣角。

相比之下,李恬(化名)似乎幸運的多。去年老公家裏賣掉了上海的老房子,加上自己孃家的支持,兩人湊出了130多萬的首付款,可以考慮寶安、光明等區域擁有限價光環的新房。

湊齊房款的時候,萬科星城和華強城已經售罄,李恬就打算直接等附近的沙井海岸城和華強城。因爲擔心錯過最新消息,即使跟銷售保持密切的聯繫,李恬還是會經常跑去工地上看看進度,打聽項目開盤的時間和方式。


(被深圳剛需看着“長大”的沙井海岸城)

拿到首付款的半年裏,李恬已經不記得自己多少次橫穿大半個深圳,抱着電腦在地鐵上昏昏欲睡的時候,她還沒有想過如果等待的這些項目都沒有買到,她下一步要怎麼做。

//

當剛需盤變成全民“打新”盤

//

昨晚,一條關於潤府四期搖號要分等級的截圖在網上傳開,稱家庭首套,且無貸款記錄的可以優先,而離婚兩年內且原生家庭有住房記錄的家庭不給予搖號資格。


正在等沙井新盤的幾位剛需當時就樂了, “如果這套規則可以在深圳普及該多好。”,但沒過多久就被業內人士闢謠。

5月26日,媒體報道稱,

寶安住建局已經要求所有住宅項目都要通過公證搖號的方式開盤

,不允許市場出現“喝茶費”、“更名費”等行爲。

這個消息,讓剛需們開心了好一陣子,搖號需要手氣,但至少讓大家都有了公平參與的機會。

但殘酷的現實是,

限價新房爲深圳剛需們放低了上車門檻,但卻不意味着他們有更大的概率買到這些原本就爲剛需人羣打造的房子。

深圳住建局爲了穩定市場而限制價格的新房項目,因爲與周邊漫天要價的二手房形成誘人的價差,也成爲了投資者的標的,成爲所謂的全民“打新”盤。

從配套到戶型設計,這些原本就定位普通家庭的房子,

也許會在五年後回到剛需們手上,但人們需要付出的代價卻會多得多。

深圳因爲房價而登上熱搜的時候,有很多網友激烈討論,“這麼高的房價傻子纔會來接盤。”,但在深圳買過房的人都沉默了。

深圳房價是一場擊鼓傳花的遊戲,誰也不想當最後一位,而下一位,總是深圳剛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