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孩子的成長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難免會發生一些磕磕碰碰的情況。這時就需要家長們的細心照料,纔能有效避免孩子發生意外的情況。

1歲寶寶摔下牀,婆婆剛想扶,寶媽的一個行爲令婆婆直呼“冷血”

小雅是一位90後的年輕寶媽,現在她的兒子剛剛滿一歲,正是學走路的年紀。平時在兒子走路的時候,小雅都十分的小心看護,生怕兒子不小心磕了碰了。

有一天晚上,小雅把兒子哄睡着之後正準備睡覺時,突然聽到兒子的房間內傳來了一陣哭聲。小雅和婆婆趕緊前往查看。

等打開燈時才發現,兒子是從牀上不小心摔了下來,哭得很大聲。婆婆想要上前將孫子扶起來,但是小雅卻阻止了婆婆的行爲:“先讓他在地上躺一會兒,不要抱。”

婆婆聽完小雅的話感到十分喫驚:“你怎麼這麼冷血,孩子都哭成這樣了。”小雅並沒有在意婆婆對自己的責罵,而是撥打了急救電話。

在兒子被送進醫院檢查之後,醫生表示孩子頭上只是受了一點傷,並沒有嚴重的情況。醫生在瞭解了小雅阻止婆婆抱兒子的行動之後,直接誇讚小雅做得好。

如果強行抱起孩子,很有可能會給孩子造成二次傷害。當孩子摔倒之後,如果家長沒有及時做出正確的處理,很有可能就會對孩子造成二次損傷。

那麼孩子摔倒,怎樣纔是正確的做法呢?

1. 先觀察情況

如果寶寶在摔倒之後意識是比較清醒的,那就說明他們受傷的情況並不是那麼嚴重。

在這樣的情況下,寶寶會因爲感受到疼痛而哭鬧不止。如果經過幾分鐘之後,他們還能夠和往常一樣蹦蹦跳跳的,那就說明不需要將孩子送到醫院去。

但是在孩子摔傷後的24至48小時之內,家長都不能將心完全放下來,一定要留心孩子後續的情況。

2. 鼓勵孩子在摔倒後自己爬起來

有些父母可能會對於孩子的安全問題過分擔心,看到孩子摔倒之後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將他們扶起來安慰。

但孩子在受到了父母的安慰之後,很有可能會哭得更厲害,從而對磕碰這種事情產生恐懼的心理,養成膽小的性格。

所以在孩子摔倒之後,家長首先應該鼓勵他們自己爬起來,培養孩子自立自強的品質。

爲保障孩子的安全,這3方面的細節家長要注意

1. 將牀的四周圍上牀欄

孩子在年紀還小的時候,容易在睡着時摔下牀,或是平時在牀上翻身或攀爬的時候也會摔下牀。

這時家長可以將牀的四周都圍上牀欄,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孩子發生意外的情況,保障他們的安全。

2. 把牆上的插座都包好

孩子年紀還小,好奇心比較重,很喜歡用手指去摳一些新奇的東西。

這時家長一定要將家裏牆上的插座都包好,避免孩子因爲好奇心而發生觸電的意外情況。同時也要把家裏用的插排放在孩子夠不着的地方。

3. 將家裏的邊邊角角都包住

家裏有很多物品都有邊邊角角,而這些邊角大多都是比較尖銳的,很容易會使孩子受到傷害。

當孩子學會走路的時候,可能就會一不小心磕到碰到。所以家長應該用專門的材料將家裏的邊邊角角都包住,有效防止孩子磕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