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節就快到了!我們爲大家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來自著名音樂評論家田藝苗老師爲大家帶來的適合孩子們聽的莫扎特樂曲推薦,提前祝大小朋友們節日快樂,要過個充滿童趣的兒童節哦~

莫扎特之友特邀專稿

關於神童莫扎特:

他的智商?

他有多少天才?

他的神童指數?

他的訓練方法?

4歲彈琴、5歲作曲、8歲公開演奏,12歲寫歌

劇,真不可思議。

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文章作者:田藝苗 | 圖片:網絡

整理編輯 | 田藝苗的田

1762年的寒冬,6歲的沃爾夫岡·阿瑪迪烏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在一個大雪天的凌晨,和姐姐一起裹在一條大羊毛毯子裏被抱上了馬車。他開始了四處賣藝的輝煌的童年,也開始了奔波勞碌的飄泊的一生。

他們的巡演遍及歐洲,到過慕尼黑、林茨、維也納,後來又經科布倫茨、波恩、科隆、布魯塞爾,到巴黎、英國和意大利。

莫扎特這段最好的時光後來留在大文豪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的記憶中。那時候歌德14歲,黑頭髮的英俊少年,坐在劇場裏伸直了脖子,他被這孩子的天才震懾了。穿大人禮服的莫扎特,戴假髮穿長襪的精靈版小男人,坐在鋼琴前神氣十足地彈着協奏曲,像個音樂盒中的小木偶,非常熟練準確。彈完鋼琴曲,大人將他抱起來站在琴凳上,塞給他一把兒童小提琴,他接着表演變奏曲,臺下掌聲笑聲歡樂不停。歌德一直記得這個“耍音樂把戲的可憐的小猴子”,但他認爲這樣“輕鬆愉快的藝術手法”是“一切藝術之冠”。面對藝術這個深沉飄渺的上帝,能夠輕鬆愉快面對的,只有天才。

如今音樂學、教育學、胎教、育兒、心理學、成功學等等各個領域都在研究神童莫扎特現象。他的智商?他有多少天才?他的神童指數?他的訓練方法?4歲彈琴、5歲作曲、8歲公開演奏,12歲寫歌劇,真不可思議。著名商業記者傑夫·科爾文(Geoff Colvin) 的調查結果是,神童莫扎特是“刻意練習”的成果,成才的關鍵在於他的父親的訓練方法,後來大部分音樂學院的附小、附中的孩子就是沿用了莫扎特的音樂訓練法。

莫扎特的音樂風格一直被看作純真、歡樂,特別適合兒童。但事實上,莫扎特的大部分音樂很難,兒童是聽不懂的。如今莫扎特的音樂主要被用來開發兒童智力潛能、療愈兒童身心,也有一些樂曲用來培養兒童的音樂素質。

有一位科學家弗朗西斯·勞舍爾(Frances H.Rauscher)提出“莫扎特效應”,他說,當你聽莫扎特的音樂,“你的大腦活力將會增強,思維更敏捷,運動更有效,它甚至可以可緩解癲癇病人等患神經障礙的病人的病情。莫扎特的美妙樂曲被認爲從對粉刺到老年癡呆症在內的許多疾病都有神奇的療效。

最神奇的要數《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據說這首樂曲曾經喚醒因中風陷入昏迷的以色列總理阿里埃勒·沙龍(Ariel Sharo)。

這大概是莫扎特最優美的樂曲了,第一樂章莊嚴的快板,運用了一些變奏的寫法,句法是典型的莫扎特風格,一開始就出現了一個同音反覆確定了音樂的律動,我認爲精彩之處在於旋律的精巧動人與和聲行雲流水般的演變,令整個樂章聽起來就像噴泉一樣,流動不息,清新的水氣撲面而來。除了節奏勵志,還有音高,這首樂曲所在的音高几乎都在鋼琴最嘹亮的中高音區,這是最能夠體現鋼琴叮咚美聲的音區,這樣的音色發出來的震動頻率自然是最令人舒心的。

另一首具有類似功效,莫扎特著名的第40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就是曾被改成流行歌曲的“我不想,我不想長大”。在“莫扎特效應”裏面,這首樂曲被用到多動症或自閉症的臨牀治療之中。據說這是因爲:莫扎特的第40號交響曲可以刺激到兒童的內耳道,增強其聽覺、視覺和空間識別的能力,並激活運動神經皮質,從而能讓過度活躍的兒童安靜下來,又能讓過分自閉的兒童打開心靈。

主題句速度飛快,那聲音好像從高處傳來,像我們在教堂的廊柱上看到的精緻而流暢的巴洛克花紋,既高貴華麗,又優美文雅,完美呈現莫扎特那舉重若輕的天才範兒。

此外《費加羅婚禮》的序曲,《土耳其進行曲》等莫扎特的快板樂章也有這樣的功效。

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之前的樂隊序曲,節奏飛快,曲調生動,充滿詼諧幽默感,彷彿預示着即將展開的錯綜複雜的戲劇性。

第二種莫扎特的音樂,可用來培養兒童的音樂聽覺。比如《小星星變奏曲》。這首是奧爾夫兒童音樂啓蒙教育的代表作,用來培養孩子們對音高的感覺,如果你的孩子沒有音樂天賦,在三歲以前給TA聽小星星這樣的樂曲有助於提高他對音高的辨別能力,因爲這首樂曲裏面充滿音高跳動,又好聽好記。

類似的樂曲還有莫扎特的《小步舞曲》。小步舞曲是莫扎特最早開始寫的樂曲,6歲時他就會寫小步舞曲了,比較著名的有1779年寫的,選自《D大調第17嬉遊曲》的第三樂章小步舞曲,後來常常被獨立演奏,成爲莫扎特最著名的樂章。

裏面有一個小節奏音型重複了24次,組成了一句完整的旋律,採用輕快有趣的重複,在重複中變化音調,這樣的音型適宜兒童感知節奏和旋律,鍛鍊音樂記憶力。

類似的樂曲還有莫扎特的詠歎調《你們可知道什麼是愛情》,選自歌劇《費加羅的婚禮》,是劇中一位小童僕演唱的歌曲,傳唱200多年的經典歌曲,質樸如民謠,卻充滿美妙的轉調。

有好多家長問我,哪些音樂可以培養孩子們文雅的儀態舉止和良好的氣質?這正是古典音樂擅長的。建議大家去聽一些樂曲,比如莫扎特、海頓的古典時代的作品。

像莫扎特的《長笛協奏曲第一號》,K.313,尤其是其中的第三樂章,具有宮廷氣息,卻並不華麗威嚴,而體現了一種內斂的端莊,隨和,連其中活潑的音符也非常優雅。我覺得這種風格的古典音樂散發的氣息可以培養一個人優雅的儀態和行爲方式,當你心裏時常回響着這樣的音樂,聽多了會按照它的節奏行動,感染它的優雅風度。

莫扎特雖然是古典音樂家,其實他也寫過巴洛克時代的大協奏曲,這首應該稱作二重協奏曲,爲長笛與豎琴,它是應一位法國貴族艾尼斯伯爵而作的,伯爵希望有一首曲子可以和自己的女兒一起演奏,莫扎特於是寫了這首作品。我們強烈感覺到莫扎特的音樂充滿豐富的變化,他有一種快速的內在頻率,你可以感覺音樂中有豐富的信息量,不斷地說着有趣的事情吸引我們聽下去,這樣的音樂不僅僅是爲了美,爲了欣賞,它還有着生動的敘述性,好像這對父女一起在森林中散步,有說有笑,千言萬語,親人之間很溫柔的感情。

最後再給大家推薦一首莫扎特最優美的慢板樂章,第23鋼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曲調淡淡傾訴,無比溫柔雋永,適合用作給孩子們的催眠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