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第一书记,我始终把脱贫攻坚当做一项政治任务,牢记使命、努力攻坚,认真履行“一宣六帮”工作职责,以主人翁的身份团结带领村支两委和驻村干部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立誓拔掉深山的“穷根”。

2017年9月,驻村干部换届调整,我主动请缨到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懂朋村任第一书记。懂朋村是黎明关水族乡的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是全乡之最,高达22.26%。在49.65平方公里的地域里,分布着20个村民小组33个自然寨,全村几乎无连片土地,属典型的深山区、石山区,自然条件非常恶劣。面对这样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初来驻村的我深感肩上责任担子之重。

莫朝俊帮助群众安装产业用水设备

对我而言,懂朋村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景美得让人心醉,群众穷得让人心碎”。到村报道后,我一刻也闲不下来,立即召集村支两委开会了解村情民情,迫切地想要解开懂朋村的“穷困结”。我深知要想找出贫困的“病根”,就必须做好走访调研。驻村第二天,我便翻山越岭、下组入户,一家一户走访。20个村民小组,2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近3个月的时间,不落一户一人的第一轮遍访是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通过深入走访和实地调研,我总结出了懂朋村三个贫穷的“病因”:一是自然条件恶劣,该村地处深山区、石山区,田土少、土地稀薄贫瘠;二是基础设施落后,长期的交通闭塞是制约发展的瓶颈;三是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莫朝俊带领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调研

“要致富,先修路”,我深知要想让群众摆脱贫困,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于是我走乡里、跑县里,到处联系争取基层设施项目建设补助。

驻村两年多来,在我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懂朋村完成了4条共7公里通组公路建设,解决了通组路最后一公里问题;实施人饮工程升级改造项目4个,解决了15个村民小组322户1298人的季节性缺水问题;完成了全村100%的串户路和村庄照明工程,实现了组组通公路和饮水安全全覆盖。

莫朝俊带领群众寻找水源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我村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我和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员下定决心,一定要从基础设施抓起,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解决路的问题,让他们从深山里走出来,到外面去看看,开拓视野,激发心志!我在县里争取帮扶资金时,常把群众关心的修路之事放在心上,常讲群众对于修路的迫切之需。

路修好了,但是要想让群众脱贫致富,必须以产业发展作为支撑。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我带领村支两委和驻村干部在深入走访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寻找农业专家指导,甚至亲自做试验等方式,终于找到了适合懂朋村自身发展的产业——中药材(通草)种植;同时,结合懂朋村森林茂密、野花繁多的特点,发展了蜜蜂养殖项目。两年多来,在我和全村脱贫战士的共同努力下,懂朋村种植通草400亩,养殖蜜蜂近700箱,共带领800余名群众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懂朋村通草长势喜人

为了寻找一条适合本村的发展路子,我们绞尽脑汁,我晚上经常睡不着觉,有时半夜起来上网查阅资料,我还组织村支两委到广西河池、玉林等地考察,最后决定发展通草种植和蜜蜂养殖。事实证明我们选的路子对了,群众开始尝到了产业的甜头,一年下来,有的群众通草收入达10万元,养蜂收入也有1万元以上,看到群众致富了,我感觉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再累再苦也值得。

今天的懂朋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串联起一个个美丽的村组;一股股干净的清泉流向百姓家;一块块贫瘠的土地上结出了致富的果实;一盏盏明亮的路灯照亮群众奔向小康的道路……大山里的村民们开始相信,只要勤奋努力,石头也会冒出新绿,绿水青山真能变成金山银山。

— END —

监制:融媒体中心 邓庆梅

编审:融媒体中心 覃晓康

编辑:融媒体中心 周铁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