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總之,溝通從談心、聊天開始,而良好的溝通除了要從父母溫和的言語做起,鼓勵、肯定、讚賞都是最好的潤滑劑,也是孩子敞開心扉說出內心想法的良藥。想打開孩子心門,讓孩子說出內心的想法是很多父母奢望已久的事情。

現實中很多孩子都不願和父母說心裏話,覺得和父母無話可談,特別是遇到孩子叛逆的態度時,大都會吐苦水:這孩子到底在想什麼?爲何寧願告訴別人也不肯告訴我?想打開孩子心門,讓孩子說出內心的想法是很多父母奢望已久的事情。

爲什麼孩子不願敞開心扉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我想原因有以下3種:

溝通出了問題

有很多父母因爲工作太“忙”,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和幫助。久而久之,雙方關係逐漸疏遠,孩子也不願將心裏話說給父母聽。

孩子想自己解決問題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想自己解決問題來向家人證明自己的能力,他們還會想要有一些自己的祕密空間來保護自己。

孩子提出問題時,怕不被父母接納,覺得丟臉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有一些煩惱,有些孩子害怕不被人接納、害怕在羣體中不受歡迎,因此會極力掩蓋自己想法,不想別人知道自己的事情,包括父母。

其實,只有被孩子認爲最親近的人,孩子才願意向他們敞開心扉。但如果父母與孩子平時都不想多說兩句話,有時候只要孩子一開口,就受到嘲笑或責罵,怎麼會變成孩子最親近的人呢?孩子又怎麼會說出自己心裏話呢?父母要解決這個問題,以下4招不妨參考一下:

一、要取得孩子的信任

父母要取得孩子信任,首先得親近孩子,他才能傾訴自己的煩惱、想法,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怎樣才能取得孩子信任?

營造寬鬆氛圍

就是要在與孩子相處時,輕鬆愉快地和孩子聊天、說笑甚至打鬧,讓家庭充滿幽默和情趣。父母只有經常與孩子打成一片,無話不談,孩子纔會信任父母。

民主寬鬆氛圍

不管是對是錯,父母都要允許並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意見是被父母重視的,家裏的氛圍是民主和寬鬆的。

替孩子保守祕密

孩子說出了心裏話,儘管有時很荒唐,父母也不可取笑,更不可妄加指責,還要替孩子保守祕密,因爲這是取得孩子信任的前提。

二、要多與孩子聊天

父母最大的特色就是“忙”。忙是爸媽們在家裏最常說的話,總是催孩子:趕快喫飯、趕快寫作業、趕快去上學等。既然這麼忙,哪有時間、心情和孩子聊天呢?合格的父母,無論再忙,也會找出時間和孩子聊天。

父母與孩子談話時,既要抱平等的、朋友式的態度,又要滿懷着父母的慈愛與關切,多聽孩子的想法,也適時說理、說教給孩子聽。

三、要多傾聽孩子的話語

父母想要有個聽話孩子,必須先要“聽”孩子說“話”,要養成傾聽孩子說話的習慣,而不是地滔滔不絕,講大道理。從傾聽中,父母才能知道孩子在學校和老師、同學相處情況,哪個同學有什麼不良嗜好,孩子最討厭哪門功課等。

只有這樣,孩子才願意打開心靈,才願意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四、要鼓勵、說理代替責罵

孩子常常纔則開口,就換來一頓說教或責罵,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想也不願意說了。當孩子喜歡把“懶得理你”掛在嘴邊時,說明他對父母的失望已經很久了,因爲孩子與父母長期溝通不良,乾脆“免談”。

父母要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先不要管孩子做的事情是錯是對,要聽完他說的全部後引導教育孩子。要鼓勵、說理代替責罵,不能地攻擊和批評,纔有利於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有利於父母對他們進行指導。

總之,溝通從談心、聊天開始,而良好的溝通除了要從父母溫和的言語做起,鼓勵、肯定、讚賞都是最好的潤滑劑,也是孩子敞開心扉說出內心想法的良藥。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修行,要想孩子敞開心扉無所不談,父母首先要做好自己,因爲要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