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軍主帥皇太極聞訊大怒,他不相信明軍會有這麼強悍的戰鬥力,他覺得肯定是八旗子弟的失誤,於是決定親自收拾洪承疇,皇太極認爲只要自己親征的話,不論是洪承疇或者是其他什麼將軍,都抵禦不了勇猛的清兵。崇禎接到邊關告急後,當即下令讓名將洪承疇領兵北上決戰,洪承疇冷靜分析之後認爲,大明現在準備得不夠充分,當下還不是決戰的時候,假如要出兵的話可等冬季時候,屆時冰天雪地清軍戰鬥力自然下降,我方可以趁機加固各種防禦工事,然後等待破敵機會。

當年努爾哈赤以十幾具鎧甲和馬匹起家,逐漸蠶食周邊部落之後終於統一了女真部落,後來又從大明擄掠了很多文人和工匠彌補了女真智力和生產力的不足,到了皇太極手上時最終統一東北廣袤地區並建立了大清。面對大清的崛起,大明自然不會坐視不理,明朝崇禎皇帝此時內憂外患,內有李自成率領起義軍逼近京城,外有努爾哈赤皇太極積極叩關,裏應外合,結果就是大明越打越虛,而大清越打越強,甚至還開啓了明清的大決戰,也就是在清史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松錦大戰。

當年隨着清軍節節勝利,皇太極的野心已經不止於白山,還有大漠,他甚至還想染指中原。經過之前幾次試探性攻擊後,皇太極發現沒有遭遇明軍太大的反擊,他認爲這是大明虛弱的表現,於是皇太極整頓兵馬進攻錦州一帶。錦州是大明關寧防線的核心,假如這裏失守的話防線將會崩潰,到時候清軍就可以長驅直入中原腹地。

崇禎接到邊關告急後,當即下令讓名將洪承疇領兵北上決戰,洪承疇冷靜分析之後認爲,大明現在準備得不夠充分,當下還不是決戰的時候,假如要出兵的話可等冬季時候,屆時冰天雪地清軍戰鬥力自然下降,我方可以趁機加固各種防禦工事,然後等待破敵機會。崇禎的性格就是剛愎自用,表面上思考洪承疇的意見之後,還是讓他北上,而且還要求大同總兵王樸、宣化總兵楊國柱和密雲總兵唐通等人領兵前去支援。

洪承疇到了錦州之後才發清軍清軍的野心比他想象中還要大,他們不僅要拿下關寧防線,甚至要想全殲關寧防線的守軍。於是洪承疇開始調整作戰部署,因地制宜做出最恰當的防禦措施。當王樸等人率領的13萬兵馬陸續到達之後洪承疇打算先讓大軍休整,目的是讓士兵們熟悉新的戰場環境,另外他也想先耗盡清軍的攻勢。

都說每一個王朝末期總有一個作死的帝王,崇禎也不例外,他非常擔心邊境的安危,不懂軍事的他認爲現在明軍數量佔據優勢,理應痛殲敵軍。於是他連三下旨讓洪承疇出兵,甚至還特意派遣朝中大臣前去督戰,洪承疇不敢違抗聖命,做好安排後當即領兵出戰。

洪承疇不愧是明末最後一個名將,大名將士在他的指揮下在松山一地和清軍八旗子弟交手時給皇太極一個重擊,這支清軍損失慘重。清軍主帥皇太極聞訊大怒,他不相信明軍會有這麼強悍的戰鬥力,他覺得肯定是八旗子弟的失誤,於是決定親自收拾洪承疇,皇太極認爲只要自己親征的話,不論是洪承疇或者是其他什麼將軍,都抵禦不了勇猛的清兵。這件事記載在《史稿·本紀第三·太宗二》裏面---“但恐彼聞朕至,潛師遁耳。若不去,朕破之如摧枯拉朽也”。

當皇太極到達前線後發現戰事並沒有他想象中那麼簡單,從明君的安營紮寨和排兵佈陣可以看得出洪承疇的軍事素養,從這一刻開始他把洪承疇列爲勁敵。經過長時間查探後,皇太極找到了明軍的弱點,那就是他們的戰線拉得太長,意味着後方補給自然喫力,只要截斷明軍的糧草,就可以直接摧毀明軍的戰鬥力。於是皇太極派遣大將多爾袞領着最精銳的八旗軍,迂迴包抄明軍後方然後挖陷阱埋伏,自己隔日領着大軍佯攻洪承疇。

原本洪承疇還領着軍隊和皇太極對峙,雙方誰也奈何不了對方,可是多爾袞在他們對峙的時候早就帶着軍隊搶走明軍的糧草,然後把這個消息大肆傳播。當糧草被奪的消息傳到明軍陣地後,一時間軍心渙散,畢竟古代士兵沒有什麼家國觀念,他們參軍的目的就是爲了當兵喫糧,說不定還可以撈個軍功得到賞錢。而洪承疇有天大的本事也鎮壓不了兵變,無奈的他只能帶着大軍突圍,因爲戰爭還沒有輸,只要保存有生力量,還是可以翻盤。

但洪承疇怎麼都想不到,大同總兵王樸非常怕死,他在突圍的前一天晚上居然自己帶着部隊先跑了!他這一跑直接引發了連鎖反應,我們後世熟知的吳三桂也這次跑路隊伍裏面。王樸他們能想得到跑路,清軍又何嘗想不到他們選擇跑路呢?皇太極早已經命令部隊在他們必經之路截殺,於是王樸的部隊全軍覆沒,他和吳三桂也成爲了皇太極的俘虜。

洪承疇原本想着依靠大部隊的力量突圍,但現在只剩下爲數不多的殘兵敗將,無奈之下只能堅守陣地,因爲他相信朝廷肯定會派兵前來救援。但他沒有等待這一天,因爲大明邊關的精銳已經被清軍全殲,他這支屬於孤軍,而且崇禎也沒有救他的能耐。

崇禎十五年(一月,洪承疇聽說朝廷援軍趕到,又派6000人馬出城夜襲,被清軍戰敗。

松山一直被圍困了半年之久,城中糧食殆盡,當清軍包圍洪承疇所在的松山陣地6個月之後,松山的守將夏承德投降,洪承疇成爲的皇太極的俘虜,因爲當了漢奸,洪承疇和吳三桂都身敗名裂了。

這場松錦大戰以明軍被全殲告終。正是這場戰爭引發了連鎖反應,大明中央撐不住了,當李闖取而代之後吳三桂直接放清軍入關,由此開啓了滿清時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