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显通铜殿,在藏经楼前面,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1609),殿高5米,宽,深,由显通寺著名僧人妙峰祖师从一万户人家化缘得到的十万斤青铜铸造成的。铜殿前有5座铜塔,东、西两座铸造于明代万历三十八年(1610)。

广仁寺很小,而五台山最大的寺院,就是显通寺。

显通寺是五台山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寺庙。

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从西域请来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在京都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中国建佛寺的开端。

这一年,摄摩腾和竺法兰又来到五台山,立即看中五台山,并奏明汉明帝在这里建造寺庙,揭开了五台佛国历史的第一页。

他们之所以选中五台山,是有原因的:其一,当时五台山叫清凉山,佛经《华严经》里说,东方清凉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有案可据;其二,两位高僧看了五台山的地形,觉得与印度灵鹫峰极似,灵鹫峰是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的地方;其三,在两位高僧来以前,五台山已经有一座供奉佛舍利的塔。

于是,五台佛国的奠基石—五台山第一座寺庙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就建立起来了。

显通寺面积8公顷(120亩),各种建筑400多间,多为明清时期建筑,规模浩大。

布列于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宇七座,从南到北,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藏经楼。

此外,还有钟楼、僧舍和各种配殿。

寺前钟楼上悬挂一口名为幽冥的大铜钟,也叫长鸣钟,铸造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


这是五台山诸寺中最大的一口钟,重九千九百九十九点五斤。

这口钟的外部,铸有楷书佛经一部,共一万余字。

因为敲击时钟声绵长,传播深远,所以人们又把此钟叫做长鸣钟,也称为长命钟。

观音殿,又称三大士殿,匾额“霞表天城”。

中间供着观音菩萨像,左右供着文殊和普贤菩萨像。

门口对联为:放大光明敢向无生说妙谛;得真解脱须从华藏认如来。

文殊殿,第二进大殿。

正中的为大智文殊;前面的五位,从左至右,依次为西台狮子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东台聪明文殊。

佛台后供韦陀菩萨像。

两侧为十二圆觉菩萨像。

大雄宝殿,重顶飞檐,巍峨宽大,占地约一亩二分,为五台殿宇之最,木雕彩绘,肃穆堂皇。

殿内佛像高大,金碧辉煌。

五台山的重大法事活动,多在此殿举行,届时,各寺都有僧人参加。

殿内供着三世佛像:中为释迦牟尼佛,西为阿弥陀佛,东为药师佛;两旁有十八罗汉像;背后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尊菩萨像。

无量殿,又称无梁殿,明代建筑,是我国砖石建筑艺术的杰作。

高,面宽,进深16米,从外面看是七间两层楼房,殿内却是三间穹窿顶砖窑,型制奇特,雕饰精细,宏伟壮观。

殿内正中供明万历年间所铸的卢舍那佛大铜像,取佛法无量之意,故称“无量殿”。

东间存放着一座八角十三层密檐式木雕佛塔,系元代木工。


千钵文殊殿,供奉千钵文殊铜像。

这尊铜像,造型奇特,上叠五个头像;胸前有六只手,其中的两只捧着一个金钵,钵内坐着释迦牟尼佛,背后向四周伸出一千只手,每只手上都有一个金钵,每个钵内都有一尊释迦牟尼佛。

所以,这尊铜像又被叫做千臂千钵千释迦文殊像。

这尊像金光灿烂,铸于明代,全国少有。

显通铜殿,在藏经楼前面,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1609),殿高5米,宽,深,由显通寺著名僧人妙峰祖师从一万户人家化缘得到的十万斤青铜铸造成的。

为了保护这件稀世珍品,2000年,对其进行了贴金箔处理。

铜殿为重檐歇山顶。

上层四面各有六幅格扇,四周有青铜栏杆,下层四面各有八幅格扇。

格扇上分别雕铸着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喜鹊登梅、犀牛望月、牡丹出瓶、玉兔拜月、鲤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老鼠偷葡萄等图案,形象逼真,活灵活现,雕铸技艺高超。


殿脊两端铸有两只跃跃欲飞的鸱吻。

鸱吻,相传为龙王第九子,塑在这里起护卫铜殿、预防火灾的作用。

殿脊中间装有一个葫芦状风磨铜顶。

铜殿内正中供有铜质文殊骑狮像,高约一米,周围铜壁上铸满了铜质鎏金小佛像,共一万尊。

这座铜殿是万历皇帝为了感谢母恩而下令建造,因此,在建造中处处体现个“万”字,比如化缘一万家,用铜十万斤,铸佛一万尊,便是万历皇帝祝愿母后万寿无疆之意。

铜殿前有5座铜塔,东、西两座铸造于明代万历三十八年(1610);中间三座,原为唐代所铸,后来被毁,现在的是90年代重铸的。

东边第一座塔名为“成所作智塔”,象征北台;第二座塔名为“大圆智镜塔”,象征东台;中间的塔名为“法界体性智塔”,象征中台;第四座塔名为“平等性智塔”,象征南台;最西边第五座塔名为“妙观察智塔”,象征西台。

东西两座塔均为双层束腰须弥座,塔身由覆钵和十三层楼阁组成。

其覆钵开有券门,内部分别供着西方无量寿佛和北方不空成佛。

外部铸有图案和经文。


楼阁每层八面,外铸佛像,自底及顶渐次收起,上置葫芦塔刹。

两座塔玲珑精巧,为明代铜塔铸造艺术精品。

西塔上还有一个小小的土地庙。

相传,康熙皇帝有一次朝台来到该铜塔前,僧人把这座土地庙指康熙看,康熙不禁龙颜大悦,笑着说:“好大的土地!

”俗话说,君无戏言。

康熙随便说笑的一句话,显通寺的这个小土地,就被敕封为“山西大土地”。

从此,凡参拜铜塔的人,都要来参拜这位“山西大土地”。

1985年对西塔进行修葺时,发现塔内藏有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共81本,系明代万历十八年至万历三十四年,由30多人经16年时间手书而成。

此部《华严经》在塔中尘封了近400年,丝毫无损,整部经卷61万余字,字迹工整,庄重大方,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