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李澤厚著作版權糾紛:出版得到授權,但改書名知會作者有必要

5月29日上午10點53分,中國社會科學院(CASS)哲學所研究員、國際美學協會(IAA)總執委劉悅笛,在個人同名公號上發表《李澤厚特別聲明》一文。聲明中稱,“我(李澤厚)從未出版過《美的哲學》一書,以後也不會有。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三卷本拙著,既未通知本人,也不知是如何選擇、安排、改動、刪竄的。”

大約一小時後,劉悅笛再度獨家發表“李澤厚補充聲明”一文。該聲明繼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三卷本拙著,均系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初舊作,其篇章版權已歸屬臺北三民書局,但未經作者同意,改竄書名及篇章內容,並不能如實表達我的觀點和看法,誤導讀者,也有損於我,我有權利聲明不承認它們仍屬我的著作,望讀者諒之。”

劉悅笛在獨家回應澎湃新聞有無置評意向時,表示“願意從第三方角度”再談些看法。劉悅笛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李澤厚當年與三民書局簽訂的合同我沒有親眼看到,修改權是否可以轉讓或者是否已經轉讓我也並不知情,但是這是一個情理合一的問題,在中國處理很多事情既要合情又要合理,現在我們不知道前提是什麼,假定修改權並未轉讓的話,那麼出版社所做之事既不合法,也不合情;如果確定修改權已經轉讓,這個事情也顯然是不合情的。中國人講情理結構,哪怕在這件事上他們有修改權,我覺得無論是三民書局還是貴州人民出版社,事先知會一下作者都是必要的。作者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現自己的一本書被改了名字,你體會一下作爲一個知識分子他的心情,尤其還是在這麼保護知識產權的時代。”

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劉悅笛介紹說李澤厚本人也是近期才發現此事,“具體情況不得而知 ,也許是有人轉給他。”作爲同在社科院的同事和“私淑弟子”,劉悅笛近年來曾同李澤厚做過多篇對話錄。他告訴澎湃新聞,“李澤厚先生通過聯繫方式授權我在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發佈獨家聲明,以維護著作權人和出版方面的合法權益。”同時,還介紹說自1992年赴美以來,李澤厚馬上就要迎來九十大壽,“疫情期間他身體還好,但再回來不太可能了。”

兩篇聲明在國內出版界炸開了鍋。三年前,一篇由《南方週末》編輯自擬標題,北京三聯書店原總編輯李昕講述的“李澤厚著作的版權官司”一文也被翻了出來。文中就2009年,三聯書店出版《李澤厚著作集》遭李澤厚本人起訴侵犯著作權一事做了介紹。該文透露出兩則信息:1、李澤厚早期作品著作權不在他自己手裏;2、彼時的訴訟,以李澤厚撤訴(三聯書店),以及臺灣三民書局勝訴,李澤厚敗訴告終。文中特別提到一點,當年在應訴三民書局就其“十幾年間多次違背著作權轉讓協議,授權大陸的幾家出版社侵權出版他本人的一系列著作”時,李澤厚的表述是,“並不承認他與三民書局簽訂的‘賣斷’版權合同的約束力。”

就“李的書,版權在臺灣三民書局”一事,澎湃新聞從業界多方打聽基本屬實。一位從業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譯者翁海貞曾把李澤厚的著作譯成英文出版,“也要得到臺灣方面的授權”。而作爲此次李澤厚兩則聲明的對象,貴州人民出版社表示,“目前不太方便接受採訪,近期會公開發布聲明。”

29日下午,一則落款爲京貴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系貴州出版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的聲明開始在坊間流傳,這份聲明中寫明此次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三本著作《美的哲學》(原名《美學論集》)《我的哲學提綱》《走我自己的路》“上述作品出版時的書名和內文,是經過授權方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確認的”。然而,僅就《走我自己的路》一書而言,資料顯示最早是在1986年,由三聯書店出版。有鑑於此,對照北京三聯書店原總編輯李昕“李澤厚著作的版權官司”一文,曾提及“他後期的作品,大都在三聯出版”。就此澎湃新聞連線李昕本人(2014年從三聯書店總編輯任上退休),被告知“當言已言。版權涉及到三聯書店的部分,現已不便作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