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說,納蘭性德在寫下這篇作品時,肯定受到了李煜的影響。雖然納蘭性德模仿到了一定的境界,但始終沒有超出李煜,三百多年來,人們對這兩首詞作的看法都是一致的好評,不過並沒有區分出高下。

在詩詞界,提起李煜的大名幾乎無人不曉!他的作品就像天空中閃耀着的星星,每一顆都那麼獨特,讓人陶醉其中。其實,作品就像星星一樣,都具有觀賞價值。不過,詩詞作品還充滿了詩人的感情,不僅讓讀者觀賞,還能讓讀者有所感悟!

作爲君主,李煜沒什麼突出的政績,也沒有能力保護他的子民。不過,作爲一位詞人,李煜無疑非常成功。夾雜在“唐宋詩詞文壇”之間,李煜仍是那麼的出衆。

李煜的詩詞能流傳至今,一點也不奇怪,時間能夠證明,只有經典才值得被永久流傳!而李煜的作品,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圖片:君主李煜劇照

千百年來,李煜的作品被後人模仿了一遍又一遍,不過,大多數都只模仿出其“形”,難以表達出其神。就如在其他詩人眼中,《虞美人》的“一江春水”表現出的是積極的情感,充滿了春意,能夠讓人心情好轉。不過,在李煜的眼中,這“春水”卻充滿了愁情。

感傷之下,李煜吟出了“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絕美詞句,自此之後,以“春水”表達愁情便成爲了大多數詩人的潮流。

亡國之君總是充滿了憂愁,李煜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國,在悲愁之下,李煜寫下詞句“小樓昨夜又東風”。僅是一個“又”字引發出了無限感慨,將傷感之情推向了更濃的境界。

多少年來,詩詞作者們不斷模仿,但卻始終處於模仿的境界,“超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寫出那種愁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李煜的《虞美人》

雖然李煜的衆多詞作被後人模仿,但是有一首卻沒人效仿。不是看不起,而是將它捧得太高,不敢去仿,怕弄出笑話。所以,六百多年來,沒有一人敢去仿寫這首詩。縱然是詩詞大家,也選擇了沉默。

這首詞便是《長相思》,詞的意境非常唯美。下面我們先來看一下整首詞的原貌:

圖片來源於網絡:《長相思·一重山》

讀完這首詞,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一個亮點,就是這首詞的基調是悲涼的,全詞都是圍繞着“愁”字展開描寫,放眼望去,全詞中卻沒有一個愁字。

沒有一定的文學素養,是絕對辦不到的,也就是如今我們所說的“詞窮”。另外,我們不難發現,這首詞給人的感覺很清新,因爲這是李煜早期寫下的作品,還保留着“花間詞”的特點。

這首詞雖然不見一個愁字,而且給人的感覺比較清晰,但是要仿寫它真有那麼難嗎?老實說,還真難,僅是看表面就需要高超的能力。

例如,李煜在這首詞作中運用到了“重疊的意向”,開篇第一句,便以“重山”作爲起筆,而且有着遞進關係。所以說,要想仿寫,這句式也要求一樣,所以一般人還真沒這個能力。

圖片來源於網絡:重山

另外,李煜在堆砌景象之時沒有用到“連接詞”,都是輕描淡寫般地一筆帶過。然而,這些意向疊加在一起,卻起到了妙用,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了一種相思愁情。這就是妙用景物的作用,以景寫情,更能打動人心。李煜不愧是寫詞的高手,他這樣的能力不知道訓練了多少年。

一直到清朝時湧現出一位青年才俊,在詩詞方面也有矚目成就。此人的大名各位應該都聽說過,便是“納蘭性德”,名字聽起來就給人一種唯美的感覺,而他寫下的詩詞,同樣也是如此,文字唯美,意境唯美。

在清朝的詞人當中,納蘭性德認第一當之無愧!百年來無人敢仿的佳詞,納蘭性德沒有退縮,而是也有感而發,寫下了另一首經典之作。

納蘭性德仿寫版的《長相思》有多唯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長相思·山一程》

仿寫這首詞時,納蘭性德正值二十七歲。當時,康熙東巡,納蘭性德隨同前往。夜已深,塞外的夜晚總是充滿了涼意,給人一種孤獨的感覺。

而納蘭性德向來多愁善感,看着塞外的千帳明燈,心中睡意一掃而光。隨後,在孤寂氛圍的影響下,納蘭性德寫下了這篇經典。

這首詞不管是從語言風格還是從意境上來看,與李煜寫下的長相思都有諸多相似之處。若說納蘭性德沒有模仿,小編第一個不相信。

說起來,納蘭性德對李煜非常崇拜,一直視其爲學習的對象,而且納蘭性德也曾多次公開讚賞過李煜的才華。所以說,納蘭性德在寫下這篇作品時,肯定受到了李煜的影響。

圖片來源於網絡:納蘭性德

從內容上來看,李煜寫的是愁情,而納蘭性德同樣圍繞着“愁”展開描寫。重要的是,兩人寫愁都沒有用到愁字。難不成,這還是巧合?

或許,納蘭性德這是有意而爲之,目的就是想要與李煜一較高下,看看誰的才情更勝一籌。說實話,這兩首詞都非常經典,真的很難判斷出誰更勝一籌。

有一點不同,李煜開篇寫的是靜景,而納蘭性德則靈機一動,以“化靜爲動”的手法進行描寫。“山一程”,有點像趕路的意味;而“一重山”,所表現出來的只有景物,失去了那麼一絲靈動之氣。

圖片:趕路劇照

納蘭性德這首詞中,有一句非常經典,就連王國維也曾高度評價,這句就是“夜深千帳燈”。深夜的塞外,除了月色之外,發出光亮的便是這“千帳燈”了,亮着的不僅是燭光,更是士兵們“思念家鄉”的心。

看起來,納蘭性德的這首詞也全是在描寫景物,實則不然。高手過招,每一步都很細緻,精妙絕倫。看似寫景,實則抒情,這再一次與李煜的作品形成對比之勢。同樣的手法,相似的意境,唯美的文字,無一不在進行較量。

圖片:燭光劇照

各位,對於這跨了六百多年的兩首《長相思》,你更喜歡哪一首呢?其實,小編本人還是更喜歡李煜的,畢竟他纔是原作,而納蘭性德僅是在模仿。

雖然納蘭性德模仿到了一定的境界,但始終沒有超出李煜,三百多年來,人們對這兩首詞作的看法都是一致的好評,不過並沒有區分出高下。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