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位天才的艺术家,赵佶将书与画二者的技巧融会贯通,把作画技巧运用于书法创作——瘦金体便横空出世。在介绍宋徽宗是如何创造瘦金体之前,先谈谈瘦金体的笔画特征。

最近有部剧,不仅审美在线,历史可考,人气也非常高。平时随意逛逛微博,就能注意到每天由它承包的三五个热搜。

这部电视剧就是自开播起就话题不断的《清平乐》。它是正午阳光继《琅琊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后制作的又一部古装大剧,该剧以北宋为背景,讲述了宋仁宗赵祯一朝,风起云涌的朝堂故事以及后宫错综复杂的爱恨纠葛。


《清平乐》剧照 | 来源:新浪微博@电视剧清平乐

说到宋仁宗,大家在看这部剧前可能并不熟悉这个皇帝。在《清平乐》之前,他总是在各部电视剧中充当“工具人”,比如《少年包青天》里的(加角色名)、《五鼠闹东京》里的(加角色名)等等,到了《清平乐》这部剧里,宋仁宗终于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角。

比起宋仁宗,宋朝的另一位皇帝——宋徽宗显然更有名气。一听到“宋徽宗”三个字,我们脑海里就能蹦出来几个关键词,比如“瘦金体”、“靖康之变”、“天才艺术家”等等。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聊至今仍被诸多书法爱好者喜欢并模仿的“瘦金体”。

在介绍瘦金体之前,先给大家放几张图,让大家对“瘦金体”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北宋赵佶《真书千字文卷》 | 来源:上海博物馆官网


北宋赵佶《怪石诗帖》 | 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看完这两张图后,相信大家已经大致领略了瘦金体的风采,那么接下来,就正式给大家介绍这享誉古今的瘦金体。

瘦金体之源

世人公认,瘦金体为宋徽宗赵佶所创。殊不知,一种新字体的产生并非是无源之水,其源头还是有迹可循的。

关于瘦金体的初始来源,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这样的:

“徽宗讳佶,哲宗弟。万几之余,翰墨不倦,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痩金书。”

——陶宗仪《书史会要》

实际上,宋徽宗的楷书学自“二薛”,即薛稷、薛曜两从兄弟,其中薛曜更是被后人评为“宋徽宗瘦金体之祖”。

世称“薛少保”的薛稷,则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醉心书法,对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书法作品精心临摹后,加以自己的融合创新,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书法风格。之后,薛稷以书法闻名天下,与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并称为初唐四大书法家。

从风格上来说,薛稷的书法以瘦劲妍媚、清健娟秀见长。薛稷流传于世的代表作《信行禅师碑》,更是上承褚遂良之遗绪,下开宋徽宗“瘦金书”之先河,被清代吴荷屋誉为“用笔之妙,虽青琐瑶台合意之作亦不过如此。”

作为从同一世家走出的书法大家,薛曜并不逊色于从兄弟薛稷。与薛稷一样,薛曜学的也是褚遂良的书法,他的字瘦硬却有神、细劲亦疏朗,但是相较于褚书,更加险劲纤细,这也为之后宋徽宗的书法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瘦金体之创

在介绍宋徽宗是如何创造瘦金体之前,先谈谈瘦金体的笔画特征。

瘦金体的笔画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侧锋为主,结合中锋。使得笔画整体瘦细,同时又能够做到丰富多变。

二、笔画刚硬,亦方亦圆。长笔画似快刃切入,坚挺细长;短笔画如丰腴美人,珠圆玉润。

三、笔画开张,飘逸舒展。中心笔画收拢紧密,外围笔画向外辐射,动感强烈。

从上述瘦金体的三点笔画特征来看,若想写得一手极好的瘦金体,执笔者必须具备过人的线条控制能力,而这正是宋徽宗赵佶的优势。

可不要忘了,赵佶除了凭书法独步天下,画功也是相当出众的,况且,他尤其擅长工笔画。

要知道,工笔画非常注重线条的使用,最讲究工整细致,考验作画者的线条功夫。只要看一看赵佶所作的工笔画,便能窥见他当时的工笔画勾线技术达到了怎样的地步。

赵佶《芙蓉锦鸡图》 | 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作为一位天才的艺术家,赵佶将书与画二者的技巧融会贯通,把作画技巧运用于书法创作——瘦金体便横空出世。

其实,书画相合,赵佶并非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早在唐代,张彦远就曾说过“工画者多善书”,元代赵孟𫖯也说“书画本来同”,但是,像赵佶一样将书画结合到流传千古这种程度的,却是寥寥无几。

宋徽宗书画精品集


《宋徽宗书画精品集》 | 松兰铺子

参考资料:

[1]陈孟昕著. 艺海助澜 基于实践的美术创作、批评与教育的思考[M]. 2016

[2]滕森编著. 史说中国大讲堂 双色图文版[M]. 2018

[3]张伯荣著. 瘦金体技法分析[M]. 2018

[4]孙玮,常松木主编. 历代名人与嵩山[M]. 2009

[5]杨飞. 中国书法全集[M]. 2018

【小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如有问题,请联系【松兰书社学士】说明,万分感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