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吊打?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周平王迁都之前,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是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广阔地区;但等到周平王迁都洛阳后,以长安为中心的地区就脱离了周天子的控制。

更可怕的是,在迁都的过程中,各种热心勤王的诸侯大佬,难免趁机发国难财,总而言之,名义上勤王,实际上抢地盘,这也直接导致周天子实际控制的地区,最后只剩下以洛阳为中心的二百里地。

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时周天子所拥有的地盘,虽然只有以洛阳为中心的二百里地,但却是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且周天子还拥有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关键是,此时其他诸侯此时所占据的地盘,面积就更小。

比如,此时的秦国还在偏僻的天水和宝鸡为中心的地区;晋国还在遥远的临汾和运城为中心的地区;齐国也就控制了淄博为中心的地区;楚国控制的地区,只是河南、湖北交界的一隅之地。

此时,距离秦国称霸关中,晋国称霸山西,齐国统一山东,楚国威震南方,还差得很远很远!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春秋刚开始拉开序幕时,就单个地盘、经济及军事实力而言,周天子依然是最重要的实力派之一,当时还没有哪一个诸侯,能够和周天子更占优势。所以乐观点看,周天子还是有机会实现复兴的。

但可惜的是,此后几百年,周天子不仅没有实现复兴,反而被各个诸侯吊打,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按照英雄史观来看,自然是历代周天子昏庸无能的结果;但其实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周天子所占据的地方,缺乏扩张的空间。

当时周天子所占据的地方,属于河南省,它是中国最古老的经济区,很繁华也很重要,但恰恰正因为这个原因,放眼整个河南省,那是大小诸侯林立,普遍地区都是名花有主,而且谁也不是省油的灯。

与此同时,河南是天下的中心,而洛阳又是河南的中心,那是标准的四战之地。在这种背景下,周天子想要扩张自己的地盘,其难度可想而知。

相反,陕西、山西、山东、湖北等地,一方面地处当时天下的边缘,不用面临四面受敌的情况;另一方面,因为当时这些地区都属于是偏僻地区,它们四周还有很多没有被开发出来的无主之地。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政权处在这种地方,自然相对统一扩张自己的地盘。尤其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许多原先偏僻的地方也可以被开垦成农田,其经济实力也跟着突飞猛进。

于是乎,等到百年之后,齐称霸山东、楚称霸湖北、晋称霸山西、秦称霸陕西,甚至吴越都先后称霸江浙,而河南省呢,却始终无法决出一个真正的霸主。

另外,周天子始终无法复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周天子的地盘旁边,有一个始终能与周天子分庭抗礼的诸侯,它就是郑国。

当时的周天子,是以洛阳为中心,而郑国是以新郑为中心,两国从地理上是紧挨着的。而且,郑国国君和周天子的关系,一直比较亲密。想当年“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战死在骊山脚下时,郑国的开国国君郑桓公,就跟随周幽王一起战死在骊山脚下。并且,周幽王和郑桓公,还是叔侄关系。

因为类似的原因,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东迁后,郑国的二代国君,就是周平王最主要的、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事实上,如果周天子和郑国国君能够实现联手,那绝对可以吊打天下诸侯。

问题是,基于郑国国君的利益,自然不希望和周天子联手。因为,他们两个联手后,谁来当老大?从大道理讲,自然是周天子,那这也就意味着两国一旦实现联合,郑国可能会渐渐被周天子给消化掉,郑国国君也将沦为周天子的一个打工仔。

对此,郑国国君自然不愿意;当然,让郑国国君当老大,周天子也不会愿意。在这种背景下,郑国和周天子自然无法实现联合;更关键是,当时周天子的实力与郑国的实力,又是半斤八两差不多。

于是乎,双方谁也无法兼并谁;并且周天子也好、郑国也好,也都不希望对方强大起来;因为对方强大了,就有可能兼并自己。因此,双方一旦看到对方有扩张领土的势头,就跑出来背后捅刀子,最后的结果就是双方都发展不起来,只能坐困而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