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以前,法国政府当局对死囚都会处以车裂之刑。这种刑罚极其残酷,令人目不忍睹。有一次,夏尔·亨利奉命处决一位失手杀死生父的年轻人。临刑时,犯人向他的恋人诀别,悲戚戚声泪俱下。旁观者为之感动,一拥而上放了犯人,烧了刑具。其中一人对刽子手大声嚷道:“今后处决犯人要干脆利落,不要让犯人受罪。”有感于此,1789年12月1日,法国制宪议会议员约瑟夫·伊尼亚斯约吉坦医生,走上讲坛并且大声疾呼:“采用新法,让犯人在瞬闻无痛苦地死去。”然后议会通过决议:今后处决犯人不见血,改用绞刑。但一根绳索不能让犯人立即一命归天,会让犯人慢慢的窒息而死,也是相当残酷的,于是约吉坦继续苦苦思索。


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于是几天之后,他又在制宪议会上侃侃陈词了,他发表了关于瞬间让犯人死去的行刑方法,就是斩刑。于是在1791年5月8日,法国议会终于通过决议:今后处决犯人改用斩刑。为此还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约吉坦听后更坚定了决心,定要造出一台快速斩首机。约吉坦请德国能工巧匠多皮亚斯·施密特制作。没过多久,世界上第一台斩首机问世,斩首机问世后,先拿几只活羊开刀做实验,获得成功。为求万无一失,约吉坦等人又亲自监斩死刑犯。刽子手动作麻利,斩首机刀起头落,但斩到第三个死刑犯时,刀口卷白刃了。


此时已处于君主立宪制约束之下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听说后,召见了有关人员,建议把铡刀改成三角形,刀刃可以有一定角度的倾斜,并亲自在图纸上修改起来。路易十六可能当时没有想到,自己和自己的王后后来会被自己设计的断头台斩首,当然这是后话。

行刑当日,行刑人员将尼古拉谁·佩尔蒂埃押送至断头台,刽子手扯下他的衣领,露出脖颈,然后揿动机关,沉重、锋利的三角形铡刀顿时落下,眨眼之间,这个无恶不作的强盗的脑袋就滚落在地了。围观的民众和官员亲眼目的了罪人得到应有的报应,并且见证了新一代斩首机的问世。因为这种斩首机行刑干净利落,死囚上了断头台之后,根本来不及害怕和痛苦就会被处决,所以这种斩首机很快在法国和西欧流行起来。约吉坦发明的斩首机最终闻名于世了,他的名字也成了斩首机的代名词——Guillotine。尽管他多次抗议,不愿把自己的名字同斩首机联系起来,为此约吉坦医生的后人更改了自己的姓氏,以免和断头台扯上关系。但已无济于事,这名称还是流传了下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