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革命以前,法國政府當局對死囚都會處以車裂之刑。這種刑罰極其殘酷,令人目不忍睹。有一次,夏爾·亨利奉命處決一位失手殺死生父的年輕人。臨刑時,犯人向他的戀人訣別,悲慼戚聲淚俱下。旁觀者爲之感動,一擁而上放了犯人,燒了刑具。其中一人對劊子手大聲嚷道:“今後處決犯人要乾脆利落,不要讓犯人受罪。”有感於此,1789年12月1日,法國制憲議會議員約瑟夫·伊尼亞斯約吉坦醫生,走上講壇並且大聲疾呼:“採用新法,讓犯人在瞬聞無痛苦地死去。”然後議會通過決議:今後處決犯人不見血,改用絞刑。但一根繩索不能讓犯人立即一命歸天,會讓犯人慢慢的窒息而死,也是相當殘酷的,於是約吉坦繼續苦苦思索。


這給了他很大的啓發,於是幾天之後,他又在制憲議會上侃侃陳詞了,他發表了關於瞬間讓犯人死去的行刑方法,就是斬刑。於是在1791年5月8日,法國議會終於通過決議:今後處決犯人改用斬刑。爲此還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約吉坦聽後更堅定了決心,定要造出一臺快速斬首機。約吉坦請德國能工巧匠多皮亞斯·施密特製作。沒過多久,世界上第一臺斬首機問世,斬首機問世後,先拿幾隻活羊開刀做實驗,獲得成功。爲求萬無一失,約吉坦等人又親自監斬死刑犯。劊子手動作麻利,斬首機刀起頭落,但斬到第三個死刑犯時,刀口卷白刃了。


此時已處於君主立憲制約束之下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聽說後,召見了有關人員,建議把鍘刀改成三角形,刀刃可以有一定角度的傾斜,並親自在圖紙上修改起來。路易十六可能當時沒有想到,自己和自己的王后後來會被自己設計的斷頭臺斬首,當然這是後話。

行刑當日,行刑人員將尼古拉誰·佩爾蒂埃押送至斷頭臺,劊子手扯下他的衣領,露出脖頸,然後撳動機關,沉重、鋒利的三角形鍘刀頓時落下,眨眼之間,這個無惡不作的強盜的腦袋就滾落在地了。圍觀的民衆和官員親眼目的了罪人得到應有的報應,並且見證了新一代斬首機的問世。因爲這種斬首機行刑乾淨利落,死囚上了斷頭臺之後,根本來不及害怕和痛苦就會被處決,所以這種斬首機很快在法國和西歐流行起來。約吉坦發明的斬首機最終聞名於世了,他的名字也成了斬首機的代名詞——Guillotine。儘管他多次抗議,不願把自己的名字同斬首機聯繫起來,爲此約吉坦醫生的後人更改了自己的姓氏,以免和斷頭臺扯上關係。但已無濟於事,這名稱還是流傳了下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