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再看看我國至今爲止,國產電影在國外的票房,近幾年的爆款幾乎可以用慘淡來形容,還沒有過去的電影更有國際影響力。畢竟電影這種軟文化的價值輸出,不僅僅只需要自己國家的人看,更需要全世界的人看,也就是說票房是綜合性的,不能就看一個國家全國人民都看,其它國家的人都不愛看,不喜歡看,也沒關係,這就有點自戀了。

  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上半年,全球電影市場徹底歸於平靜,幾乎用慘淡收場,也不再有熱門的電影。連拍攝都成問題,就更別提,電影票房的問題了。

  現在我們只能說將時間倒回到2020年以前,尤其是近些年。

  我國在拍電影和電視劇的技術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人們對我國一些電影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尤其是畫面感越來越優質、風格也越來越中國化、場面越來越好萊塢化、裝備越來越精良。

  這也是中國電影觀衆最強烈的觀感,明顯感受到中國電影的進步,衡量電影的標準也越來越單一,也就是票房。在我國已經越來越信奉票房是檢驗電影的唯一標準。票房越高,電影越被叫好,票房越高,這也是我國很多爆款電影的由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商業電影,沒有票房就沒有生產力,畢竟電影也是GDP。

  我們數一數近幾年票房爆款的前十名國產電影,大概總計366.56億票房,這應該是很多企業都創造不了的收入。

  中國電影排行榜

  我們再看看我國至今爲止,國產電影在國外的票房,近幾年的爆款幾乎可以用慘淡來形容,還沒有過去的電影更有國際影響力。

  截止2016年國產電影海外票房統計

  近幾年我國票房冠軍,2017年《戰狼2》的總票房進入了全球前一百,但北美票房僅斬獲了272萬美元,在總票房中佔比僅爲0.3%;2015年《港囧》北美票房130萬美元;2016年創造了國內票房紀錄的《美人魚》北美票房爲323萬美元;2018年的《紅海行動》北美票房僅154萬美元(約1042萬人民幣)。2018年度內地票房亞軍《唐人街探案2》北美票房198萬美元(約1340萬人民幣),而這已經是2018年國產電影取得的最好成績了,再沒有一部國產電影的北美票房成績突破200萬美元。國內影片海外最高票房紀錄的保持者還是02年張藝謀導演的武俠片《英雄》,北美票房5371萬美元。

  中國特種兵王者深入虎穴營救科學泰斗,隻身血戰日本忍者戰士,國際僱傭兵分隊,手刃叛徒,不料,卻遭恐怖勢力幽靈黨派出的高手瘋狂報復,小隊精英戰士慘遭毒手,他被迫以一己之力對抗邪惡勢力,追殺仇敵,大殺四方。

  其實有的時候,看到這麼高的票房,應該說影響力越來越大,也是很好的大片即視感。可是現在的國產電影,真的叫國產,因爲有一個怪圈,就是凡是在國內爆款,可是走出國門就爆冷。也就說電影在國內賣得好,到國外幾乎就沒有創過佳績,轟動全球的效應。

  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自嗨,可以這麼說,如果以票房爲標準,很多國內的爆款電影,到國外就徹底失敗。而如果這個標準不行,換個標準,以拿國際電影大獎爲標準。中國凡是爆款的電影,都沒有斬獲具有影響力的國際電影大獎。

  關於這一點,電影作爲重要的文化價值輸出,也是經濟輸出,一直以來電影賺錢是很重要的一件大事。它堪比傳統的外貿出口,賺得錢就是貿易順差,也是要記入GDP的。電影出口,就是賺外快,這是一個國家另一種賺錢方式,不能總靠賣苦力和賣實物商品賺錢,也需要賣點精神產品。

  對於國產電影海外票房慘淡,很多人都覺得不以爲然,也紛紛找出很多的原因。

  首先,最多的就是,外國人不瞭解中國文化,不懂中國文化,也不會中文。也就是一句話,我們拍的電影,人家根本看不懂,也不懂得欣賞。事實是否如此,如果是這樣,過去不少國產電影在海外的票房超過現在的電影票房,是幾個意思?要說論拍攝技術,我們進步了不少,難道過去拍的電影不是中國的文化,只有現在拍的電影纔是中國的文化。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恰恰相反,我國經濟發展很成功,科技也取得非常大的進步,但是實際上我國國人在文化的傳承和理解上已經走向了另一個側面,就是我們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非常有錢,票房屢創新高,說明我們的文化很成功,我們就應該文化自信。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改革開放初期,中國誕生大量的暴發戶能理解什麼是文化嗎?他們很有錢,難道他們就該文化自信?

  其次,近些年我國電影票房大賣,不一定是電影拍得多好,而是我國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帶來的經濟效應。也就是說物質文化水平大幅提高,對精神文化追求越來越多,就是很自然的事情。看電影已經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是一件非常稀疏平常的事情,大家都消費得起,不像從前那樣。票房大賣給人造成了一個錯覺,就是電影越來越好,實際上也只能說是我們的電影拍攝技術跟上了經濟發展,但是在思想內涵深度上,電影還沒拍出超前的水平,震撼人心與時代契合度。

  我國大多數票房之所以走高,在於我國經濟發展之後,很希望能展現民族自信的願望,商業電影將這種愛國主義成分的商業化,題材化。其實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的工作,也只是具體的活動,不是每個工作,每種工種都含有很深刻的民族主義色彩。這也是我國商業化電影國內叫好,國外冷清的核心原因。

  對於外人來看,這種電影題材就極爲狹隘,也沒有創新的味道,流浪星球是中國首部科幻片,被炒作的鋪天蓋地,可是對於國外的關注來說,沒有什麼特別新鮮的,甚至很普通。而我們的宣傳又特別強調中國色彩,是一種典型刻意打造中國風的感覺,很生硬。

  最後,客觀上來說,中國電影近幾年確實有所突破,但並沒有讓人看到更有境界式的突圍。看了這麼多爆款電影,除了一部,我不是藥神具有很強的現實感,而遺憾的是這部電影沒有到其他地區上映,可能是不夠正能量。而其它的具有很強正能量的電影,旁人看來就是一種刻意拍的民族主義電影,讓人深感心理不適。

  西方電影觀衆帶有有色眼鏡,對中國電影有偏見,這就典型的將全世界藝術中國化。一部好的藝術作品,沒有國界的,好就是好,真正響應了一句話: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這裏要強調的是真實的民族的東西,纔是世界的。也就是說,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要讓人有一個舒服的接受方式,這纔是我國電影走向世界最需要考慮的問題。

  如今,我國電影市場越來越大,想象一下,中國14億人,沒有哪個國家能從數量上與我國媲美。於是不少人就開始新的叫囂,不需要西方電影觀衆,自家就可以把電影玩得很嗨!畢竟電影這種軟文化的價值輸出,不僅僅只需要自己國家的人看,更需要全世界的人看,也就是說票房是綜合性的,不能就看一個國家全國人民都看,其它國家的人都不愛看,不喜歡看,也沒關係,這就有點自戀了。

  電影作爲一種文化,一種軟價值觀的輸出,中國走向世界,是需要更好的作品,讓全世界都能瞭解到中國的文化,不僅僅只有中國人看得懂,玩自戀文化,而是讓全世界的人都能理解我們的文化。也只有這樣,那麼文化的傳播,纔會更成功,畢竟當今世界再沒有像電影這種文化,更容易讓人接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