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次她受聘擔任推廣大使的事一經官方發佈就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很多網友都評論說,她作爲一個網紅沒資格和袁隆平老爺子這樣的人比肩,更有甚者對網紅這個職業嗤之以鼻。對於這些人擔任推廣大使,大家基本上沒什麼爭議,網友們爭論的焦點,大多都集中在了李子柒這個女孩身上。

前段時間關於"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的事在網絡上鬧的沸沸揚揚,直至今日這個話題的熱度依然不減。

贊同支持者有之,反對爭論者的亦不少,這些評論的焦點大多集中在"推廣大使"的身份上。

受邀擔任首批"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的有6個人,分別是袁隆平,申紀蘭,馮鞏,海霞,馮驥才,李子柒。

袁隆平老爺子大家已經熟的不能再熟了,世界雜交水稻之父,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改革先鋒獎章獲得者,以及其他我們知道或者不知道的榮譽。

相信去歲國慶前夕那一場最高規格的國家授勳,讓很多人對這些共和國脊樑們的身影刻骨銘心,難以忘卻。

頒獎詞這樣描述袁隆平:他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爲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傑出貢獻。

毫不誇張的說一句,我們能有如今這種不用爲糧食發愁的生活,絕對沾了這位老爺子不少光。

至於其他的幾位推廣大使,不論是同爲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的全國勞動模範申紀蘭,還是我們的春晚熟人相聲演員馮鞏,央視著名主持人海霞,知名作家、學者馮驥才,都是在社會上取得了一定身份地位、在自身領域成就卓著的人。

對於這些人擔任推廣大使,大家基本上沒什麼爭議,網友們爭論的焦點,大多都集中在了李子柒這個女孩身上。

李子柒,中國內地知名美食短視頻創作者,她發佈的視頻不僅在中國內地受衆廣泛,更在境外平臺廣爲流傳,成爲衆多境外人士心目中的中國名片。2020年4月末,她的YouTube頻道粉絲突破了1000萬,成爲了平臺上第一個粉絲破千萬的中文創作者。她發佈的每一個視頻的播放量,都是百萬級起步,堪稱傳奇。

對於這個女孩的爭議其實一直都存在,她的職業、她的視頻,甚至她這個人。2019年,關於"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的話題曾在微博閱讀量超過8億 ,而此次受聘擔任首批"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又將這個女孩推上了風口浪尖。

這次她受聘擔任推廣大使的事一經官方發佈就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很多網友都評論說,她作爲一個網紅沒資格和袁隆平老爺子這樣的人比肩,更有甚者對網紅這個職業嗤之以鼻。

的確,網紅作爲一個最近幾年纔出現的新型職業,社會上對它的評價一直都是褒貶不一,但是不得不承認,李子柒將這個職業做到了極致。

李子柒的視頻,拍的不僅僅是美食,更是一種生活,一種文化,當她拍一種東西時,她拍出來的不僅是這種東西本身,更是一種文化和技藝的傳承,是萬物從有到無的過程。

她會爲了拍《蘭州拉麪》而專門去找了專業的拉麪師傅學習了一整個月,然後對着拉麪的每個環節一個一個的摳鏡頭,每個鏡頭都要做到極致,只要鏡頭拍的有一點不滿意就從頭再來。

爲了拍《蜀繡》,她先是大量研習相關的資料和紀錄片,然後又認真的跟隨蜀繡國家級非遺大師孟德芝學習了半年,親身去接觸蜀繡,學習蜀繡,直到自己能夠繡出能拿出手的作品爲止。

沒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燈光下的輝煌與人前的光鮮,都浸着汗水和淚水。

很多人只看到了她拍視頻很賺錢,卻忽略那些美輪美奐的鏡頭後每一個艱辛的日日夜夜,那些夜以繼日的學習和拍攝,鏡頭的設計、場景的構造,對每一個動作的極致追求,對每一個細節的認真專注,對生活、對這份事業的熱愛和珍惜,這些我們所不知道不熟悉的視頻背後的故事,才真正造就了她在粉絲眼中的"嚮往的生活"。

在電影《無雙》中,周潤發說過這樣一句臺詞:

"這個世界上,一百萬人裏纔有一個主角,而這個主角必定是把事情做到極致的人。"

其實職業本身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有的只是將職業做到極致的人和將職業當做普通工作的人。就像研究農業的人有千千萬萬,卻只有一個袁隆平老爺子,網絡上從事短視頻創作的人也同樣不計其數,但也只出一個李子柒而已。

他們都是將自身的職業做到了極致的人。袁老爺子將一輩子的時間和熱情都給了腳下的農田和稻穀,於是有了高產的雜交水稻,數億人因此受益,不再被飢餓困擾;李子柒帶着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文化的理解,把中華文化的意境之美落到每一個鏡頭裏,跨越了語言和文明的障礙,將人間煙火化成詩,走進其他國家人民的心中。

李子柒在文化輸出上的重要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抹殺的,人民日報曾發表評論文章《文化走出去,期待更多"李子柒"》,共青團中央新浪微博也發表文章《因爲李子柒,數百萬外國人愛上中國》 。

新華社在文章《讀懂"李子柒",此中有真意》中對李子柒走紅現象這樣解讀:"每一個物件、每一道美食、每一個場景,彷彿都在講述生活的酸甜苦辣,又在不經意間,讓人們感到勤勞、勇敢、友愛、自強、愛護自然等理念,靜水流深、沁人心脾。這是生活的詩意,也是人性的呼喚,道出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熱愛。也正因爲這樣,不同膚色、操着不同語言的人們對李子柒所講述的中國故事能夠產生共情共鳴。直擊人心的力量是永恆的橋樑。"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她把職業融進了生活,於是所思所想皆是詩意,所堅所持具是熱愛,所有有了鏡頭前一舉一動都是畫的李子柒;她又把生活做成了事業,於是所執所着皆要完美,所累所苦從未抱怨,所有才有了鏡頭後錙銖必較、極致細節的李子柒。每一面的李子柒,都是她對極致的追求。

電視劇《慶餘年》中有一句臺詞:

"人生一世,選條路,不退讓、不更改,一直走到盡頭,是件幸事。"

雖然我們大多數人都做不成李子柒,但這世上的職業有千萬種,通往成功的道路也有千萬條。

你我只需選擇一種職業,真心熱愛、真誠付出,然後堅持下去,將選擇的職業做到極致,在認定的路上走到盡頭。

終有一日,你也能走到與他們並肩的位置,看天高海闊,品世事無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