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翻開人類的歷史,戰爭一直着伴隨人類前行,不論是武器戰爭還是貿易戰爭。不管是冷兵器時代或者熱兵器時代,有一種武器常常被忽略,但它的殺傷力卻最可怕的。食物,是這個世界最可怕的武器,因爲飢餓比刀劍槍炮更兇殘。中國兵家有句古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人類歷史上的大部分戰爭中,食物就是戰爭的燃料,任何不提供食物的戰爭都會不戰而敗。


冷兵器時代的糧草戰

在冷兵器時代,軍隊由佩戴無非刀、劍、弓、弩、矛、盾等武器的士兵組成。在機械化運輸出現之前,糧食全靠士兵們自己背和車輛運,除了要解決士兵的食物,也要解決動物的食物。因此,糧食既維持了士兵的生存,也是軍隊最大的負擔。這種運糧方式會導致行軍速度慢,機動性也不強。

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和他的兒子亞歷山大深知這一點。爲了增加軍隊的機動性,減輕車馬運糧所帶來的負擔,腓力二世實行了精簡制度。在此之前,隨軍隊出行的有大量的僕人和家人,而改革後。隨行人數被降到了最低。因爲用車輛運糧雖然可以攜帶更多的糧食,但是也需要更多的動物。於是他們只讓士兵背上4天的糧食,其餘物資用獸駝,不再使用車。由於只需要很少的馬,他們就不需要再帶更多的飼料。


這種減輕額外負擔的方式,大大增加了軍隊的機動性和行軍速度,特別適合發動閃電戰。當波斯人看到亞歷山大的軍隊,擁有如此迅速的行軍能力時,被嚇得落荒而逃。

然而,輕裝上陣固然是亞歷山大軍隊強大的原因之一,但最高明的,是他的糧食補給制度。如果不能有效給爲軍隊作補給,他的軍隊很快就會因爲飢餓潰不成軍。

壓力山大的軍隊在行軍過程中,會從周圍的國家獲取糧食和飼料,雖然能很快的補給,但是不適合駐紮,一旦停下來他們的糧食又會很快耗盡。所以,亞歷山大在征服地中海四周的國家時,首先攻佔的就是港口,港口可以快速解決補給問題。一邊從周邊蒐羅糧食,一邊從港口運輸糧食,這是亞歷山大的軍隊保持行動快速,但又能持續征戰的原因。


幾百年後,羅馬人依然以這種軍事儲運爲基礎。但與壓力山大不同的是,亞歷山大在征戰中,往往剛進入當地的官員就投降了。而羅馬卻迎來了強勁的對手。

羅馬與迦太基的第二次布匿戰爭中,迦太基將領漢尼拔在意大利北部多次重創羅馬軍隊。羅馬政府的面子掛不住了,下令讓所有居民在漢尼拔可能經過的地方實行''焦土政策''——燒燬所有的房屋,銷燬所有農田,不給漢尼拔留下一粒糧食。

雖然這次計謀並沒有成功,但在其他時期的戰爭中卻非常奏效。


拿破崙的榮耀成就

相比亞歷山大與漢尼拔,另一位優秀的軍事將領拿破崙,已經迎來了熱兵器時代的早期。槍炮取代了刀劍,但食物卻依然是在戰爭中要解決的首要任務。

在法國大革命推翻君主政體後,國內還有許多保王黨。一支由3萬名保王黨組成的軍隊,正在朝國民公會的避難所進發。拿破崙以敵軍六分之一的人數,用40座大炮將保王黨打得潰不成軍。

拿破崙一戰成名,很快就被提拔爲法國駐意大利軍的指揮官。僅僅幾個月,他又征服了意大利北部的大部分地區。拿破崙的軍事才能使他的名氣越來越大,走到哪裏都會迎來轟鳴的掌聲,他成爲了法國的民族英雄,最終登上皇帝的寶座。


事實上,拿破崙在當時被稱爲''新的亞歷山大大帝''。這樣形容他並不是沒有道理,因爲他複製了亞歷山大的做法。當時歐洲的大部分軍隊都依賴笨重的供應系統和補給站,而拿破崙也採取了輕裝上陣,就地取材的補給方法。

其實,法國軍隊這樣做,一開始完全是迫不得已。法國大革命破壞了舊的供應系統,軍隊食物供應不上,他們只能靠自己想辦法。拿破崙當時採取的措施與亞歷山大如出一轍,派士兵到臨近的村莊和農場徵調食物。

但有一點不同,他們一開始會支付給當地村民一些金子。後來又想出了給村民開收據的點子。承諾戰爭結束後,人們可以用收據獲得補償,不過後來獲得補償的人幾乎沒有。但比起漫無目的的搶劫,這種方法更有組織性和紀律性。


1805年的奧斯特里茨戰役中,拿破崙將20萬士兵分散開來,每支小隊奉命到鄉間去自行尋找食物。在德國的海爾布隆市只擁有15000人口,卻被榨取了85000份麪包、11噸鹽、6000袋燕麥、2840升酒等糧食,霍爾市8000居民,爲他們提供了60000份麪包、70頭牛、2270升酒、10萬捆乾草和麥稈。可見,這種方法確實非常奏效。

拿破崙雖然迎來了早期的熱兵器時代,但運輸工具在當時,並沒有多大的改進。他原本被迫做出的改變,卻擺脫了傳統的補給累贅,讓軍隊擁有了無可比擬的速度和機動性。因此,靠着這種優勢,他一路佔領了意大利、德意志、擊敗了奧地利、普魯士等,也使法國的死對頭英國徹底臣服,成爲了真正的歐洲霸主。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儘管拿破崙的補給制度讓他的軍隊所向披靡,但也促成了他人生中最大的失敗。1812年的侵略沙俄行動,成爲了拿破崙一生的恥辱與噩夢。

被飢餓打敗的歐洲霸主

1812年6月,45萬法軍進入俄國領土。士兵的揹包裏裝着4天的口糧,車輛拉着能夠維持他們24天的物資。然而,俄國的天氣非常糟糕,大雨將泥路變成了泥沼,車輛很快陷入泥濘動彈不得。而輕裝上陣的士兵因爲補給跟不上,很快也斷了糧源。鄉村的土地很貧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拿破崙沒想到,這一場戰爭還沒有開始就遇上了難題。


在漫長的行軍路上,法軍還沒有正式與俄軍開戰,他們在第五週就已經先折損了近13萬士兵。俄軍一面與法軍殊死搏鬥,一面撤退,並將附近村莊的房屋和糧食全部燒燬。法軍一路上得不到補給,士兵們因爲喫不飽變得非常虛弱。

等到法軍終於進入莫斯科時,拿破崙以爲會有城市的長老來向他表示臣服,沒想到大部分的居民都跟着軍隊離開了。甚至當他正沉浸在佔領莫斯科的喜悅時,城內突然燃起大火。

一處又一處的房屋被點燃,大火燒了幾天幾夜。拿破崙下令讓士兵滅火,但因爲他們太飢餓,根本沒什麼力氣再投入滅火。整座城市的建築被燒燬了四分之三,內城所剩不多的糧食也被燒了大半,拿破崙得到了一座毫無價值的空城。士兵們填不飽肚子,軍紀也變得非常渙散,到處都在發生搶劫偷竊。甚至爲了搶一塊麪包,大打出手。


拿破崙想要俄國臣服,他需要沙皇提出議和。但堅守了一段時間後,遲遲沒有等到沙皇的議和消息。終於,他扛不住了,帶着僅剩的11萬大軍憤然撤退。更讓他感到痛苦的是,俄羅斯的冬季到了。士兵們在撤退路上不僅要忍受飢餓和寒冷,還要遭受俄軍的追擊。就這樣,一路上到處都是餓死的和病死的士兵,追擊的俄軍看到這樣的場景都感到震驚。

儘管如此,拿破崙最終在近衛隊的護送下,狼狽的逃出了俄國,但他的士兵只剩下可憐的兩萬多人。

歐洲霸主拿破崙終於被打敗了,俄國人終結了他不敗的神話,同時也標誌着他衰弱的開始。與其說打敗拿破崙的是俄國人,倒不如說打敗他的是飢餓。滿足軍隊的胃曾是他致勝的法寶,而他的失敗也正是他無法再解決這個問題。


結語

俄羅斯的一名指揮官曾說:''如果在三年前有人說要打敗拿破崙,我會朝他臉上吐口水,如今我們真的打敗了他,太不可思議了。''自遠古時代以來,食物作爲武器的力量就被得到了認可。食物在行軍時維持士兵的生命,在戰場上給予他們揮舞武器的精力。軍事勝利的關鍵,往往都在維持食物的供應。缺乏食物,或者被敵人斷絕了食物,會導致迅速的失敗。即便是曾經稱霸歐洲,讓人聞風喪膽的拿破崙,也能被打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