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到清朝這一歷史階段,今縣級海陽市一帶屬山東省登州府。春秋時期,今山東省海陽市一帶屬萊國這一諸侯國。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山東省是一個名人輩出的省份。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山東是儒家文化發源地,儒家思想的創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創始人墨子、軍事家吳起等,均出生於魯國。截至2017年,山東省共有55個市轄區、27個縣級市和55個縣。其中,就縣級海陽市來說,人口超60萬,建縣歷史接近300年。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海陽這一地名因爲位於大海之北而得名。

首先,海陽市,隸屬於山東省煙臺市。在地理位置上,縣級海陽市位於山東半島東南部,煙臺市境南部,地跨東經120°50′—121°29′,北緯36°16′—37°10′。東鄰乳山、牟平,西接萊陽,北連棲霞,南瀕黃海,西南隔丁字灣與即墨相望。總面積1886.84平方千米。就海陽市的歷史來說,早在5000多年前,該地區就有人類在此活動。春秋時期,今山東省海陽市一帶屬萊國這一諸侯國。到了戰國時期,該地區成爲齊國的疆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剪滅六國,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煙臺市海陽市一帶屬齊郡。漢朝這一歷史階段,該地區屬東萊郡這一建制。到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家爭霸,今海陽市一帶成爲魏國的疆域。南北朝時期,因爲戰爭頻繁和朝代更替,該地區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今縣級海陽市一帶屬萊州。唐朝時期,該地區先後屬登州、萊州。元朝建立後,推行行省制,今縣級海陽市一帶屬山東行省。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該地區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登州府。

最後,公元1398年,明朝在該地區設立大嵩衛。進入到清朝這一歷史階段,今縣級海陽市一帶屬山東省登州府。公元1735年,也即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時,正式在該地區設立海陽縣。海陽縣因地處大海之北而得名。據《登州府志》:“以其地在海之陽,故名。”由此,對於海陽縣這一建制,距今已有接近300年的歷史了。1914年,海陽縣屬膠東道。1928年,海陽縣直屬於山東省。1983年,海陽縣改屬煙臺市。1996年,撤銷海陽縣,設立縣級市海陽市。截至2017年,縣級海陽市下轄4個街道、10個鎮,總人口約爲65.5萬人。
文/情懷歷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