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有孩子出問題了,許多人就說,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脆弱,抗挫折能力不行。這個識別過程,既可以藉助一些專業的測評工具,但更重要的是,靠老師平時對每個學生的觀察、關心和深入瞭解,靠父母和老師圍繞孩子的真實狀況,進行的坦誠有效的溝通。

全面復學正在進行,在這個特殊時期,維護好學生心理健康特別重要。但心理問題解決很複雜,很專業,有一些問題還很有隱蔽性。冰箱不製冷了,你就知道冰箱壞了,但人的某方面功能出了問題,可不容易發現,既使發現了,可能也無法像修理冰箱的技術工人一樣,按流程快速地修理好。時間關係,簡單整理10句話,希望引起家長、老師的更多覺察:

1. 有少數學生難以適應復學後的變化。如何瞭解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有許多指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是,環境變化後,人的適應狀況如何。從長期居家到疫情尚未結束時就復學,這一改變與適應過程,對平時自我功能良好的孩子,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但對那些平時就虛弱,心理功能不良,親子衝突較大的孩子,就會變得很困難。環境的改變,是一個放大器,會讓原有的問題更嚴重,讓潛在的問題浮現出來。

2. 拒絕上學的學生有更大隱憂。長時間的居家生活學習之後,有些孩子想離開,而有些孩子卻更想呆待家裏。雖然復學是要發生的事實,但每個孩子對復學的想法和感覺並不一樣。對那些特別抗拒上學的孩子,家長要試着去判斷:孩子是有如同成人“休假長了,稍有不願上班”的短期感覺,還是“孩子內心真正在擔心些什麼?”切忌簡單粗暴處理。因爲一個孩子拒絕上學和一個成人拒絕上班的情形是一樣的,專業上講,是社會功能受損,裏面有很多深層的原因,非部分家長和老師想得不經事,不能喫苦,不努力那麼簡單。

3.要當心過於追求完美的孩子。有些父母說“自己的孩子很要強,事事追求完美”,語言中還透着一絲欣喜。一個人特別追求完美,不允許自己失敗,這其中就藏着很多風險,因爲沒有人,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如果這種內在觀念很牢固,將導致一個人,在自尊受到外部重大威脅時,調節能力變差,瞬間覺得自己很無能,無法客觀地看待和接納自己,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4.要學會接納學生不良情緒,減少對抗和直接衝突。一個人的情緒從來不是假的,情緒的發生不受個人的認知控制。一個人對他人極度憤怒的時候,通常會發生兩種極端情況,要麼毀滅他人,要麼毀滅自己。好的父母或老師,應該是一個容器,把孩子投過來的壞情緒儘量接住,然後經由你的調節,投出健康的情緒。孩子正是在這一交互過程中,真正體驗到大人如何控制並消化情緒的,並從中進行學習。

5.要看見孩子的內在模樣,識別出哪些孩子亟需干預。醫院有急診室,有ICU病房,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想辦法知道,哪些孩子的情況更緊急,從而有針對性地做好危機干預、個別輔導干預和及時轉介。這個識別過程,既可以藉助一些專業的測評工具,但更重要的是,靠老師平時對每個學生的觀察、關心和深入瞭解,靠父母和老師圍繞孩子的真實狀況,進行的坦誠有效的溝通。

6.家庭矛盾(夫妻不和、代際衝突)是孩子成長中的最大死結。一個學生出問題,有兩種最大可能,一是家讓他不舒服,二是學校或他人讓他不舒服。家庭塑造了孩子基本的自我功能,這種功能既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孩子成爲現在的樣子,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父母千百萬次互動造成的。無論看起來多麼不可理喻的孩子,都是以各種奇怪的方式爲家庭療傷。當然,不能否認,有個別孩子的心理問題,學校和老師可能要負更大的責任。在家庭關係的重要性之中,第一位的是夫妻關係,第二位的纔是親子關係,夫妻關係好了,就不會把對方的不滿、把婚姻的苦澀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有更多愛的滋養,才能更好地應對外部威脅和生活中的各種不確定。

7.千萬不要簡單地歸咎於孩子抗挫折能力差。一有孩子出問題了,許多人就說,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脆弱,抗挫折能力不行。這樣認識的人,並不理解,或者說沒有體察到,一個孩子成長有多艱難,多複雜。一些孩子在成長中,所遭遇的看不見的挫折,以及由此所引發的那些內心激烈的衝突,焦灼,痛苦,迷茫,絕望的程度,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事實上,許多出問題的學生,並非遇到的挫折太少,而是遭遇的挫折太大太多,現實太痛苦,內在的自我不斷耗竭,外部的有效支持又太少,讓他們陷進泥潭裏,缺乏繼續前行的勇氣。

8.要學會給受傷害的孩子及時誠懇地道歉。每個人都有侷限性,成人並不比孩子高明。我們都不完美,但不要不覺察,把不好都歸結到孩子不對,對孩子不斷指責,貶低,呵斥,甚至打罵,對孩子的自尊持續損害。父母長期的語言暴力也是一種施虐。每個孩子都渴望父母的愛,都渴望活下去,如果我們做錯了,就請停下來,真誠地向孩子道歉,請求孩子的原諒。你會發現,孩子有比我們更大的寬容。

9.會求助是一個人的重要能力。一個人需要很多能力,不過即使你能力再強,人生總有一些事情,一些時刻,你自己無力應對。當自己痛苦絕望或束手無策時,如能求助,就可能帶來轉機,重燃希望。求助能力,對一個人保全自己如此重要,但許多陷入困境的學生,反而封閉自己,不願求助,爲什麼?一是因爲在許多出問題的孩子眼裏,求助只能證明自己不行,是一種無能的表現。爲了不讓別人看見自己的無能,最好的辦法最是什麼也不說,自己硬扛着。二是對別人不信任,甚至認爲他人是危險的。三是曾經求助過,但沒引起老師和父母的重視,對他人失望。

10.老師要努力成爲“好客體”。由於家庭不健康,造成一些孩子或孤僻,或攻擊,或自大,或自卑,或不信任別人,總之會有一些一入校,或老師一接班,就讓老師不喜歡甚至嫌棄的部分。事實上,這樣的孩子本身就是受害者。越是讓老師感覺不值得愛學生,越是需要愛的孩子。好的教育,就是要把孩子在不健康的家庭裏形成的問題,通過遇到好老師和好同學的對待,讓他不斷修復,變得更加健康。對於問題嚴重的孩子,如果老師一時找不到好辦法,去幫助到孩子,至少先無條件的接納他,兜住他,別讓孩子變得更差,更不能因爲學校和老師不恰當的教育,成爲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百年樹新人,教育新洞見,你我與遠方。回到人和理論原點,觸摸心靈和規律,深耕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學校改進。(作者:王翔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