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3027字 圖片10幅 閱讀約需8分鐘

雪山頂的大祭司-上師-No.02


大威德金剛,是藏傳佛教寺院常見的護法神像,也是格魯派寺院修習的重要本尊之一。

大威德金剛,梵文稱“Yamantka”,即閻曼德迦。藏語稱“吉傑多傑”(Vjigs byed rdorje)。漢譯“敵治死王”、“大威德忿怒明王”、“聖閻曼德迦威怒王”、“大威德尊”、“降閻魔尊”等多種譯名。

(19世紀,大威德金剛,製圖@鄭勇平/大祭司)


佛經《仁王經儀軌》說:“威怒六足金剛 , 此尊爲阿彌陀如來之教會輪身,其自性輪身,爲文殊師利菩薩,在五方中爲西方。”又《補陀羅海會軌 》說:“ 六足尊無量壽佛忿怒,自性輪身文殊師利菩薩”。大威德金剛是密宗修法中的五大明王之一。

(民國二十六年版,《仁王經》,製圖@鄭勇平/大祭司)


所謂大威德金剛的象徵意義,如佛經所言, 有 “ 降伏惡魔之威,護善安良之德“、也就是說伏惡之勢,謂之大威;護善之功謂之大德,由於威德極大,能制服毒龍,斷除諸障,降伏閻羅,故稱“大威德金剛”,這裏的“金剛”有無堅不摧之意。

(19世紀,早期大威德金剛像,製圖@鄭勇平/大祭司)


西藏繪畫藝術中的大威德金剛有多重造型,一般是三面六臂、一面兩臂、六足六面六臂、乘騎青色水牛。也有三十二頭三十六臂的,被稱爲十三尊大威德金剛《大神驗唸誦法》說:“聖閻羅德迎威德怒王,身乘青水牛,持種種器杖,以骸骸爲瓔珞頭冠,虎皮爲裙,其身長大,無量由尋,遍身火焰,洞然如劫燒焰,顧視四方,如獅廣奮進。”這是早期漢地密宗中大威德金剛的基本造型特徵。藏傳佛教中的大威德金剛造像,基本上是依照佛經《大日經》以及《造像度量經 》來造像的。如說 : “ 降閻魔尊 , 是文殊眷屬 , 是大威德勢 , 其 身六面六臂 、 六足 、 水牛爲 座 ,面有三 目 , 色如玄雲 ,作極忿怒之狀。”

(19世紀,格魯派獨雄大威德金剛,製圖@鄭勇平/大祭司)


大威德金剛是文殊 菩薩化身的怖畏金 剛 ,爲藏密無上瑜珈寶生部三本尊。其像爲九頭 , 正面爲牛頭 , 每頭上都有三隻眼 , 頭上戴着五個骸鏤冠 。34 隻手臂各手拿着鈴 、 柞、 刀 、 劍 、 弓 、 瓶 、 索子 、 鉤 、 戟 、 傘 、 蓋 、 骸樓等兵 器。手執盛有血的頭蓋骨碗 , 藏語稱 “ 噶巴拉 ” 。34 臂象徵佛教所說的智慧 、 勇猛 、 精進和堅固無比等。1 6條腿 、裸體、 擁抱着明妃羅浪雜娃 ,身色爲藍或黃 ,表情忿怒猙獰,頭上有熾熱火焰,頭頂是阿彌陀佛 , 也有說是無量壽佛。大威德金剛腳下 ,一邊踏着水 牛 、 黃牛 、 鹿 、 蛇 、 狗 、 綿羊 、 狐狸,象徵八 位天王;另一邊腳 下踏着鶩 、 嫋 、 鸚鵡 、 鷹、 鵲 、 雞 、 雁等。據說是象徵腳下八天王的八位明妃。其實是象徵修習佛法過程中,我們內心還沒有完全克服的邪魔與愚昧。

(大威德金剛曼陀羅,製圖@鄭勇平/大祭司)


中土唐密及東傳密宗所傳的閻曼德迦法:

而在唐密真言宗胎藏密法中這尊威嚴護法則被稱爲持明金剛;瑜伽密教金剛界中密號爲大威德金剛。閻曼德迦忿怒明王是密教中最早出現在持明藏中的。《佛說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說:“吽字爲閻曼德迦忿怒明王根本。”重視閻曼德迦忿怒明王可以說始於有其名稱對其根本真言。從“吽”字可知,閻曼德迦非忿怒尊莫屬。

(東傳密宗明王曼荼羅,製圖@鄭勇平/大祭司)


真言密教將其列爲五大明王之一,在大悲胎藏曼荼羅中在持明院,稱大威德金剛或閻曼德迦,其形象六面、六臂、六足並乘水牛,有火焰狀背光,頭頂有三面中間一面爲菩薩面,菩薩面頂爲阿彌陀佛左邊三手分別持鉾、輪索、弓、右三手劍、寶杖、箭;左邊三足立於輪上,有三足亦立輪,輪下有木牛,牛四足立花座。所乘水牛猶如生死海之渡運工具,表示能乘一切衆生渡至涅槃彼岸。

閻曼德迦備受矚目的歷史緣由:

中晚唐至宋,由於文殊法具備“令佛法久住世間,加持國王護持國界,以十善法化導有情”的強烈現實意義和治國安邦的政治功效,故尤爲盛行。不空尤其擅長傳文殊法門,加之瑜伽密教將阿彌陀佛、文殊菩薩和大威德金剛有機統一在三位一體的神祇關係中,因此大威德的信仰也隨文殊信仰和文殊密法的流行興盛不衰。唐宋時期大威德明王密法依據的經軌有不空所譯《聖閻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驗唸誦法》(一卷)、《大乘方廣曼殊室利菩薩華嚴本教閻曼德迦忿怒王真言大威德儀軌品》(一卷)、一行撰《曼殊室利閻曼德迦萬愛祕術如意法》和宋代法賢譯《佛說妙吉祥最勝根本大教經》(三卷)等,大部分還東傳至日本,繼而還產生一些新的經軌,據日僧安然所集《諸阿闍梨真言密教部類總錄》,傳至日本的六足尊法經軌有不空所譯兩部外,還包括《文殊師利耶曼德迦金剛脫羅尼經》、《文殊師利耶曼德迦咒法》、《梵字六足尊心真言》等。《 聖閻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驗唸誦法》 說大威德明王的真言也具有極大威力 ,十地菩薩聞之不隨順教法的都能消融,何況其他作障難之輩 ,體現強大的調服之力 。

(東傳密宗明王曼荼羅,製圖@鄭勇平/大祭司)


(東傳密宗五大明王圖,製圖@鄭勇平/大祭司)


(日本真言宗大威德金剛像,製圖@鄭勇平/大祭司)


瑜伽密教中的大威德明王形象較之真言密教,忿怒相更突出。六面每面三目且“ 以骷髏爲環絡,頭冠虎皮爲裙, 其身長大無量由旬, 遍身火焰, 洞然如劫燒焰, 顧視四方如師子奮迅。” 關於其形象中最典型的六足六首六臂, 瑜伽密教賦予其思想, 象徵着“ 淨六趣、 滿六度、 成六通”即清空地獄、 惡鬼、畜生、阿修羅、人、天六道輪迴之苦,完成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波羅蜜之行法,成就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盡聖者所得之神通。宋譯《 佛說妙吉祥最勝根本大教經》中的大威德忿怒相進一步升級,頭髮及眉皆赤黃色,仍爲六足,但足下蹋鬼王必隸多, 六臂升級爲十二臂,“ 十二臂,右第一手作施願印,第二手執鉤,第三手執三叉,第四手執劍,第五手執寶杖,第六手執鉞斧;左第一手執髑髏,第二手執旗,第三手執都摩噴,第四手執屬索,第五手豎頭指,第六手執寶杖。《 大正藏· 圖像部》之《 圖像抄》中的大威德明王形象與真言密教經軌中的記載更爲接近,但六首中無化佛,手執持物略有出入。石窟文物中,雲南劍川石鐘山石窟中的大威德明王形象與真言密教和瑜伽密教早中期經軌所記形象接近。在瑜伽密教 中,大威德明王是阿彌陀佛之教令輪身,在金剛界曼荼羅中位於西方,但劍川石鐘山石窟之六足尊明王雕像正中上方幡形榜題陰刻墨書卻爲“大聖東方六足尊明王”,與經軌內容不符。四川大足寶頂山大佛灣22號龕大威德明王塑像單頭雙臂, 忿怒相不突出,左手持《 般若波羅蜜多經》,右手持輪,該雕塑時代雖爲宋代,但與宋譯瑜伽密教經軌出人較大,拋開誇張恐怖的表現形式,迴歸簡單樸素,人性化特徵更加突出。大威德明王頭頂有化佛,手結禪定印上置法輪,明王像頂有題記“第九大威德明王金輪熾盛光如來化”。將瑜伽密教中大威德明王自性輪身的阿彌陀佛變爲金輪佛頂尊,可見佛頂法直至宋代依然有影響。

-End-

創作團隊

撰稿/設計:鄭勇平

審稿:大祭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