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和武则天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都迷恋权力,都临朝称制,独揽大权,都心狠手辣,手段残忍,并且主政期间,都有效延续了先王的政策,让国家平稳健康发展,政绩斐然,最后,两人在位时,外戚都非常强大,甚至一度危机到刘李两家的社稷传承。然而细心的人们也许会发现,当两人都驾崩后,她们的家族却面临的结局是完全不同的,吕雉死后,吕雉家族被周勃和陈平统统诛杀,而武则天死后,武氏家族都还活得好好的,甚至武三思在中宗时期还非常吃香,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就是武则天与吕雉的不同之处,也正是其精明之处,武则天只用了3招,就让皇族李氏及大臣们对武氏外戚的仇视和矛盾缓和下来,最终确保武氏安然无恙。


武则天晚年时,对于朝政已经非常疲惫,然而在选定继承人上,她也一直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虽然她有意立自己的侄子武承嗣为太子,然而忠于李唐的大臣都一致反对,其中狄仁杰就劝说道:“侄子和儿子那个更亲近呢?如果立侄子为太子,很少听说古代侄子做了天子反将姑姑供奉于太庙的,如果立儿子为太子,那么千秋万代之后将配食太庙,继承无穷。”狄仁杰的话着实打动了武则天,血毕竟是浓于水的,最后武则天决定还政与李氏,将儿子李显接回,立为太子。


然而武氏外戚毕竟曾有夺取李氏江山的想法和做法,如果自己的儿子做了皇帝,难免李氏上台后不会过河拆桥,屠杀报复武氏。所以武则天在召回李显后,就开始着手处理外戚的善后问题。首先,她召集李氏和武氏诸王,让他们立誓明堂,永言和好。史载699年,武则天命太子,相王,太平公主及武攸暨等人为誓文,告天地与明堂,铭之铁券,藏于史馆。这也就类似于今天几个人在一起对天发誓,相互之间互助互爱,如果谁违反了誓言,就天打五雷轰,不得好死之类的,并把双方的誓言记录在案。这很显然是对李氏的一个心理上的制约,因为李显以后是要做皇帝的,皇帝一个唾沫一个钉,君无戏言,同样这也给了武氏一个缓和双方关系的机会,赶紧就坡下驴吧!


然仅仅让双方盟誓是远远不够的,接下来,武则天又出了一招:联姻。在武则天出面主持下,除先前的武攸暨娶了太平公主外,又将皇太子之女嫁给武成业之子,将永泰郡主嫁给武承嗣之子,将安乐君公主嫁给武三思之子。通过双方的联姻,武则天试图缔造出一个李武政治婚姻集团来让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亲如一家人,可谓用心良苦。


最后,抑制外戚的权力,警告百官不要挑拨离间。纵观武则天一朝,虽然武氏外戚官运亨通,荣耀无比,然而却没有什么实权,所以即便是自己死后,武氏外戚对于李唐皇室来说是没有什么大的威胁的,从而避免了武氏成为拥李派的眼中钉,肉中刺,这一点就跟吕雉的做法截然不同,吕雉把自己的兄弟提拔为大将军,让他们掌管京城部队,最终坐食恶果,自取灭亡,被屠杀殆尽。武则天做完这些后,又撰写了很多诏书给群臣看,其中以杨素的例子“感乱君上,离间骨肉”“生时不忠,死后子孙族诛”等警告群臣,不许他们在李武之间煽风点火,挑拨离间,不然小心重蹈杨素断子绝孙的下场。


在做完以上3步后,武则天还觉得不是很稳妥,然而不久后便发生了神龙政变,自己被囚禁,再也无权干涉朝政了。不过鉴于她晚年的努力,武氏宗族最终保住了荣华富贵和性命,没有被秋后算账,遭受大肆屠杀。在这一点上,武则天远远比吕雉明了利害,眼光长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