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刚接触苏/俄系军机的人都有一个疑惑,那就是新老苏-35战斗机的区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苏-35是一款采用三翼面布局的飞机,但是现在的苏-35“超级侧卫”却不是三翼面布局,包括我们购买的苏-35都是传统布局。新老苏-35项目之间有什么联系呢?那一对鸭翼又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呢?事情还要从前苏联时期开始说起。
上世纪80年代,刚刚问世的苏-27还是相当先进的战机,凭借优良的机动性和巨大的航程,苏联空军拥有了能够与F-15正面较量的高端货,而不是米格-29这种为强调机动性牺牲航程的应急产品。苏-27问世后很快引发了渲染大波,苏联制造了一架编号为P-42的飞机,专门用来打破此前F-15创下的大量世界纪录,这架飞机采用去掉翼刀,锁死前襟翼,去掉尾椎的方式拼命减重,还去掉了雷达,安装了一个空心金属雷达罩,甚至用填料抹去了表面蒙皮的接缝,最终创下了大量的记录。
曾经创下大量记录的P-42号机,为了减重甚至连油漆都不要了
苏-27不论在性能上还是在外观上都颠覆了此前人们对苏系战机的刻板印象。关于它的辉煌事迹我们在此就不班门弄斧了,因为网上资料一查一大堆。我们来说说它的后续发展计划。苏联很快基于这款战机研制了海基的苏-27K(也就是后来的苏-33)、苏-33KUB两款海基型号,苏-34战斗轰炸机,而在传统空优机方面,苏联也发展了一型装备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型号,工厂代号T-10M方案,也就是我们此前所熟知的苏-35。
T-10M-8号原型机,此前成为了T-50项目的航电验证机,还能够发挥余热
T10M方案搭载了苏联最新设计的N011M无源相控阵雷达,所以为了配平机身,在飞机前部安装了两个类似于苏-27K的鸭翼。1988年6月28日,T10M-1号原型机首飞成功,这时人们显然都没有意识到,对于这款新型战机最大的阻碍其实并不是技术上的,而是经济。80年代末,由于中东战争使得石油价格暴涨,使得苏联经济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后期迎来了空前的繁荣,然而正是对于能源出口的过度依赖,最终导致了巨大的隐患。
T-10M方案的6号原型机,目前这写原型机除708号和710号之外都已废弃
1985年,美国与沙特达成共识,由美国向沙特提供大量军事援助,而沙特需要增产石油,以解决西方石油供应问题,表面上这是美国与沙特之间的交易,但是这次交易却危及到了苏联这座本就摇摇欲坠的大厦的根基。1985年8月,沙特的石油日产量增加到600万桶,而在此前,沙特的石油日产量还不足200万桶,不仅如此,在当年的12月,这一数据增加到了900万桶,随着沙特石油大量涌入市场,国际石油价格开始大幅下跌。
时至今日,沙特和俄罗斯的石油价格战还深刻地影响着国际油价
有人分析,沙特的这次石油增产让苏联损失了整整400亿美元,雪上加霜的是激进的经济转型更是让苏联雪上加霜。1991年12月25日,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苏联解体了。而这时正在研制的苏-27M就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是继续硬着头皮干还是放弃呢。最终俄罗斯决定继承苏联的遗产,继续研制这款战机,而且苏联和俄罗斯前前后后共制造过12架样机,1994年,最后一架样机下线后,苏霍伊突然发现俄罗斯没钱了,当时的俄罗斯已经无力支撑该项目了,为了自救,他们不得不另寻他路。
航展上的9号样机,其潜在出口对象是中东国家
事实上,当时的俄罗斯军工企业们都在思考如何寻找出路,雅科夫列夫设计局甚至为了寻求西方资金注入变卖了他们的雅克-141系列图纸,最终成就了美国的F-35战机(没想到吧,F-35有一定的苏联血统)。而苏霍伊也赶紧筹备自救,俄罗斯不要他们了,他们就寻求国际市场,1996年,T10M-11号原型机装上二元矢量发动机,准备投放国际市场,并参与了当年9月份的范保罗航展。
苏-37的二元矢量发动机特写,注意两个喷口在静止时的特定角度
俄罗斯为这架飞机取名为苏-37,从沙漠切割迷彩来看,这架飞机的潜在推销用户是中东一些富庶的国家。值得一提的是这架飞机的矢量发动机,不同于现代的苏-35的全向矢量发动机,苏-37的发动机只能在特定角度做出矢量推力。尽管如此,矢量发动机和鸭翼的组合还是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这架飞机在航展上展示了大量惊人的机动动作,让人为之惊叹。
范保罗航展上卖力表演的苏-37,其强大的机动性技惊四座
虽然这架飞机在航展上的表现非常惊艳,但是在实际销售过程中,这架飞机却“叫好不叫座”,没有客户想要引进这架飞机,其中的缘由我们不得而知,笔者猜测可能是美国为了孤立当时的俄罗斯,向各国施压不要购买俄罗斯的苏-37,总而言之,这款飞机的结局非常惨淡,最落魄的时候,俄罗斯甚至一度想要将这架飞机推销给韩国,而且还跑去韩国参加了航展,或许只是因为苏联时期曾欠了韩国一笔贷款吧,可最终韩国也没有购买这款飞机。苏-37在2002年的一次航展中坠毁,从此世间再无苏-37了。
韩国航展上的苏-37,当时俄罗斯为了推销这款战机可谓是不遗余力
不过大家也别太伤感,如果我们将目光投向另一个方向的印度,就会发现老苏-35项目并没有消亡,而是在另一个国家以一种略微滑稽的方式重生了,我们来看看印度的苏-30MKI,三翼面布局加二元矢量推力,这不就是苏-37吗?事实上印度的苏-30MKI就是苏-37项目的延续,不过苏-30MKI的经历就远没有那么传奇了,倒是同样比较悲剧,就是时常发生的坠毁问题。
车间内正在装配干扰弹的苏-30SM,注意发动机喷口在静止时的角度
其实这也不能全都怪印度,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经济情况非常困难,对军工业打击尤为严重,主要是人才流失和设备损坏造成的生产力低下,其实航空业还算好的,造船业尤为损失惨重,甚至很多造船厂的设备,甚至船台上正在制造的舰船上的仪器都被盗窃变卖了(乌克兰也大量出现了这样的状况)。而且苏联的飞行控制系统一项也很不可靠,此前采用可变后掠翼设计的米格-23就曾因为飞控系统屡出故障,这次换了更复杂的全可动鸭翼加二元矢量推力,俄罗斯那点飞控技术显然就不够看了。
印度装备的苏-30MKI其实就是老苏-35项目的延续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的苏-30MKI多次发生坠毁事故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好在双方各取所需,印度的苏-30MKI算是同等价格中相当先进的四代半战机了,而俄罗斯也从这笔订单中获取了大量资金,最重要的是没有荒废飞机制造业,等印度把这套不成熟系统的雷趟了个遍之后,俄罗斯也将苏-30MKI稍加改动,变成了苏-30SM,自行装备了一部分。
成功“出口转内销”的苏-30SM,目前俄罗斯还发展出了全向矢量的苏-30SM2
至于剩下的一批老苏-35原型机,除了11号机被改装为苏-37之外,剩余的8号机此前曾作为T-50项目的航电设备验证原型机使用,10号机则为T-50测试了新的发动机,这两架测试机直到苏霍伊研制T-50项目时仍然一直发挥余热。而703号原型机和712号原型机,以及三家预生产型则被送往勇士飞行表演队,涂上了表演涂装,不过可能是因为711号机的事故在,这些飞机没有参加过任何飞行表演。老苏-35的故事讲完了,至于现在的这架苏-35,实际上跟老款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