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崩潰,是從缺錢開始的;老年人的心碎,是從伸手要錢而來的。

每個人在年輕時的價值觀念不同,到了晚年所面對的生活也不會相同,有的人認定養兒防老,所以早早就將自己的晚年託付給子女,有的人打心底不願意麻煩別人,於是在子女成年之後就着手籌謀自己的養老。

這兩種人無論從經濟上還是情感上都截然不同,認定養兒防老的人幾乎將自己的一生都耗費在子女身上,堅持以心換心,所以拼盡所能去滿足子女的物質需求,而那些獨立自主的人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讓子女明白每個人都應該先爲自己負責再去幫扶他人。

雖然前者顯得慈愛,後者顯得自私,但在生活中後者的子女更容易出人頭地,後者的晚年亦多安逸恬然。

原生家庭的思想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子女獨立與否跟父母的教育方式脫離不了關係,往往那些養兒防老者最終養出來啃老族白眼狼,反倒是曾經看起來略顯“自私”的家長在晚年輕鬆收穫美滿幸福。

人到中年要明白,想要擁有安逸的晚年,就要學會對子女放手,爲自己籌謀,存錢和不存錢的晚年生活有何不同,兩個老人給出了答案。

黃阿姨,59歲,退休

“說起來養老我就寒心,我當年結婚晚,爲了保住工作就只生了他一個,說不心疼嬌慣根本不可能,我跟我老伴一輩子的積蓄都花在了他身上,老伴單位分的房爲了給他結婚買大房子也冒着被舉報的風險轉手賣了。

兒子剛結婚那會還好,小兩口隔三差五都來我們這邊看看,後來媳婦生了孩子,我還差兩年退休,就沒去伺候,但爲了補償她一把手給過去6萬塊錢,原本覺得我這個婆婆做的夠可以了,卻沒想到就因爲沒伺候月子結下了樑子,之前待她所有的好全都不作數。

從那時起我兒子就變了個人,對我們老兩口態度就像對待陌生人,剛開始我和老伴還以爲是因爲兒子剛組建家庭又添了孩子,生活壓力大才有所轉變,這兩年總算看明白了,他就是個白眼狼,待他丈母孃那可真是比親媽都親。

我退休當年兒媳婦說打算給孫子送幼兒園,由於孩子年齡小要找個好一點的園,每個月要花不少錢,一年下來就是好幾萬,當時想着是個緩和關係的機會,我就主動提出幫她接送孩子,並且把剛拿到手的退休金卡交給了她。

拿到卡後的那幾天孩子的態度確實有所轉變,我也安心在他們的大房子裏住下了,這不才過沒幾年就明裏暗裏把我往外攆,我這眼看都60的人了,老伴退休後身體也不好,他們不說讓我們一起住過來養老,反倒想讓我跟老伴去住60來平的老破小。

我算是看清了,這人吶,什麼時候都不能想着靠旁人,當年爲了他我們能給的都給了,就連我的退休工資卡都交了過去,結果落個老兩口擠在我幾十年前分的破房子裏,花着老伴的退休金。

日子過得緊巴巴,照這樣看往後想指望孩子養老,難吶。”

劉先生,61歲,無業

“我覺得指望孩子養老根本不現實,我這輩子還算圓滿,兒女雙全,倒是那口子命苦,沒看到老二成家就得病去了。

老大是個姑娘,嫁得不說多好,女婿還算說得過去,她走的時候她媽還在,給了點嫁妝也算把閨女安置好了。

等老二娶媳婦的時候,就剩我一個,打從那以後我就開始攢錢,一是不想拖累孩子,二是確實覺得人生不長,得爲自己考慮點。

從五十歲出頭我就到大城市收破爛,這個工作說出去不好聽,但只要不怕苦不怕累還是能攢下錢的。這些年攢了些錢全在自己手裏,既沒給閨女也沒給兒子,我知道家裏有些親戚說我這是有了別的想法,其實我就是想攢點養老錢。

現在我手裏有錢心裏也不慌,今年過完就62了,打算再幹幾年,等過了65歲也學人家城裏老頭每天養鳥遛狗,真到動彈不了那一天孩子孝順就把現在攢下的錢給他,孩子不孝就住養老院。”

現如今很多子女覺得父母幫扶自己是理所當然,甚至拿養老來威脅,說什麼“你不幫我帶孩子,我就不給你養老。”能說出這種話的人就算幫他帶了孩子,到最後也不一定就會好好養老。

話又說回來了,能交出這樣的子女其父母有很大的責任,不用猜就知道,這些子女在小時候就被父母灌輸了養兒防老的思想,在他們的認知裏“養老”是自己的價值亦是捏在手中的把柄。

這讓我想起前不久看的一個帖子,說一個十來歲的兒童爲了達成目的,頻頻用自殺來威脅父母,很顯然他將自己的生命當成了操控父母的把柄,自殺成了殺手鐧。

爲人父母當自私一點,不僅是對孩子的負責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年輕的時候無論多難都要爲自己攢下些養老錢,久病牀前無孝子,別讓自己在生命的最後和最疼愛的人鬧掰。

今日話題:父母該不該爲子女付出全部?

唯晨說:願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後 更加美好

感謝您的支持,喜歡請關注唯晨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