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莎士比亞曾對"慈善"有着這樣的定義——"慈善是高尚人格的真實標記。"

一個人若是沒有了內心的良善,即便日後獲得了巨大的成就也沒有什麼可驕傲的。反而慈善卻是一個人最珍貴且最永恆的財富。慈悲善良理應是每個人最基本的美好品質之一。著名慈善家陳光標先生便是如此,舉國上下皆知陳光標先生爲"中國首富",然而事實的真相是否真的如此?

少年萬元戶

1968年,出生於江蘇省的陳光標家境十分貧困,再加上家中有五個孩子,只是務農的父母自然無法承擔七個人的生活壓力。於是年幼的陳光標就時常過着喫了上頓沒下頓的苦日子,這也使得他對金錢的執念很深,從小便立志做一個有錢人。

年幼的陳光標有着發現商機的眼光,他發現集鎮上不同於鄉下到處有着水井,很多過往的人在路上都會感到十分口渴。於是陳光標便花費了大力氣將鄉下水井裏的水放在木桶裏帶到集鎮上,吆喝着大家喝。如此一來,陳光標也能憑藉這個"業務"賺錢。

1985年,年僅17歲的陳光標成爲了當時有名的"少年萬元戶"。

17歲,在當時的那個年代,這個年齡的孩子不是在讀書,就是在打小工,或是輟學在家爲父母做家務,但是很少有17歲的孩子能夠達到陳光標這個高度,年紀輕輕就已經達到了少見成年人的成就。

中國首善

1997年,畢業於南京中醫藥學院的陳光標離開了家鄉,開始他的創業之路。同年創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南京金威利電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創業的成功也使得陳光標有資本開始進行他的慈善之路。

陳光標的慈善事業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在汶川大地震的時候,陳光標是第一批到達汶川的企業家之一,他領着由120名操作手與60臺大型機械組成的救援隊,親赴汶川地震現場。

所捐贈的款物也過億元。他不僅爲汶川大地震的震後救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甚至還親自下場幫助救援士兵們挽救困在塌方之下的傷者。

有相關數據統計,陳光標自30歲開始做慈善,一直到他44歲這14年的時間,陳光標捐贈了超20億元,而他也因此被授予"中國首善"的稱號。

除此以外,陳光標曾經爲了倡議環保,響應中國無車日,決然地砸爛了自己的奔馳豪車,原因竟是因爲這輛車過於耗油,對自然環境不夠友好。爲了將環保實施到底,他還改名爲"陳低碳",以來表現自己對於堅持綠色環保的決心。

八年前,陳光標藉助了高科技大規模地製作一大批的空氣罐,這些空氣罐內所存儲的空氣都是新鮮無污染的,屬於"綠色空氣"。而且一罐只需要四五塊。

陳光標曾在採訪中這樣說道:"慈善不僅僅是手的給予,而更應該是心的給予。"無論是助力於汶川地震災後重建,還是"砸大奔"、"製作空氣罐"都能體現出陳光標先生對於慈善事業、環保事業的奉獻,這一點值得每一個人學習。

即便每一個人只是茫茫人世間最渺小的一粒塵埃,但是奉獻的力量卻是巨大的,所有人凝聚在一起的奉獻更是無窮無盡的。

中國首騙

但是令人難以費解的是,陳光標確實爲慈善事業做出了很多貢獻,但是這些慈善貢獻無一例外地都被大肆傳播,會久佔熱搜很多天,而且每一個慈善行爲都被攝影機清晰地記錄了下來。這一現象十分惹人懷疑:陳光標到底是在認真做慈善,還是隻是在作秀,賣弄自己的"慈善家"的人設?

陳光標"砸大奔"的事情被很多報社及電視臺大肆傳播,讚美他的言論在字裏行間都能清楚地看到,而且在報道里所描寫的細節更是十分詳細。從照片的完美角度,到事情發生後的大力傳播,這一切的發展都顯得異常順利。

而且陳光標所做的空氣罐似乎也不僅僅只是爲了讓人民知曉"綠色空氣"的重要性,因爲在每一個空氣罐的外壁都清楚的留下了"陳光標好人"這五個字。陳光標製作空氣罐的目的並非只是爲了環保,也許還有另一種原因——樹立自己的環保人士的形象。

而引起大衆懷疑陳光標慈善的初衷的行爲還不止於此。

六年前,陳光標還曾因爲"冰桶挑戰"再次出現在大衆的面前。他在網上發佈了自己參加冰桶挑戰的視頻,視頻中清楚地表現出陳光標在零度以下的冰桶內待了整整三十分鐘。而且他還放言,如果有人可以打破他的挑戰,本人將會以個人的名義捐贈100萬元。

乍看此次事件,似乎陳光標只是利用"冰桶挑戰"來拉近了自己與大衆的距離,同時又可以展現一下自己的"慈善家"人設,但是事情的走向並沒有如此。很快陳光標就被曝出他所謂的"冰桶挑戰"只是作弊得來的,這也是陳光標首次承認他造假。陳光標也因此被冠上了"中國首騙"的稱號。

如果說"造假冰桶挑戰"這一事件給陳光標敗壞了很多路人緣,那麼"宣傳虛假廣告"就是他"首善"頭銜搖搖欲墜的石錘。

陳光標在48歲時,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己減肥成功的照片。隨後他就爲"天杞園特殊膳食"代言,在採訪中向消費者們表明自己是靠這個特殊膳食減肥成功的。

但是事實卻證明,陳光標實則是依靠切胃實現了瘦身,這也就代表着所謂的減肥膳食無非就是普通的食物,根本就沒有減肥的神奇功效。陳光標以不實之事欺騙大衆,實在有違他"慈善家"的美好形象。

一個商人最大的特點就是"無利不起早",而一個企業家在經營公司時也需要樹立一個正面積極的形象,這樣也有助於公司今後的發展。而且擺在明面上的心思往往要比暗地裏的手段要乾淨得多。

拋卻他欺騙大衆的事情,疑似作秀的慈善,陳光標對於社會的貢獻依舊是無法忽略的。即便他進行慈善事業很有可能目的不純,陳光標也比一些僞慈善家要好很多。正如他所言:"高調慈善和低調慈善的愛心是平等的。"

文/映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