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刘咏尧一直想做一位带兵打仗的将领,但是从北伐战争胜利之后,上级似乎更希望让他做政治思想工作以及文职,虽然军衔越升越高,但离上前线指挥部队却越来越远。北伐战争胜利之后,黄埔军校培养的大量军官功不可没,因此学校内众多教官都受到了嘉奖,刘咏尧被调往第四军担任50师少将政治部主任,短短半年之后,又升任第五军政治训导处主任,为中将军衔,此时他才刚满20岁。

导读:所谓“时势造英雄”,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的几十年间中,国内军阀混战,外国侵略者你来我往,战争不断,因此诞生了众多耀眼的名将帅才,其中不乏一些年少成名,威震一方之人。
比如著名的叶挺将军,不到30岁就已经是北伐战争中“铁军”的团长了,后来的南昌起义中,又成为前敌总指挥兼任第十一军的军长。而立之年能够成为一军之长,除了叶挺将军优秀的指挥才能之外,还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有关,连年战争,一将难求,任何人遇到都会委以重任。

除了叶挺将军之外,还有一人也是年少成名,此人名叫刘咏尧,1909年出生于湖南醴陵县。刘咏尧从小聪明好学,少年读书时期成绩均名列前茅,大学毕业之后,他眼见国内军阀混战不断,决心弃笔从戎,在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一期,成为入读学生中最小的一人,年仅15岁。
军校毕业之后,刘咏尧随军参加战斗多次,很快就因为作战勇敢,善于指挥被任命为营长。后来还被保送到苏联深造,这一切都为他日后的飞速升迁奠定了基础。回国之后仅仅两个月,就被任命为团长,之后又出任黄埔军校政训处总教官。

北伐战争胜利之后,黄埔军校培养的大量军官功不可没,因此学校内众多教官都受到了嘉奖,刘咏尧被调往第四军担任50师少将政治部主任,短短半年之后,又升任第五军政治训导处主任,为中将军衔,此时他才刚满20岁。
其实刘咏尧一直想做一位带兵打仗的将领,但是从北伐战争胜利之后,上级似乎更希望让他做政治思想工作以及文职,虽然军衔越升越高,但离上前线指挥部队却越来越远。抗日战争爆发后,一心想要抗日救国的刘咏尧多次向上级请示,要求带兵参加战斗,不过都被委婉的拒绝了。

直到1938年,日军从上海、南京一路向西挺进,刘咏尧才被派往家乡湖南组织军队抵抗日军,出任湖南省抗日自卫就副司令、参谋长等职务。不过没多久之后,他又被调离前线,到后方的学校做了校长,此后的十几年里,他一直做得都是文职工作。
新中国成立前期,反动政府一败千里,只能逃往台湾,刘咏尧作为心腹爱将自然也被带往台湾。此时的刘咏尧早已对反动派失去了信心,决心远离政坛,专心从事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虽然人到了台湾,但刘咏尧仍有一颗爱国之心,他坚持认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晚年一直在为两岸统一而奔走,甚至在遗言中还说到:“我一生为国效力……忽忽已年届九十矣。回首故国河山,犹未归于一统,不胜其感慨万千!”

刘咏尧定居台湾之后,家中有了一个孙女,就是现在著名的歌星刘若英。虽然刘若英从来不提及自己的家世,但她却经常说到自己爷爷对自己的影响很大,年轻时最爱听的就是爷爷教她的《黄埔军校校歌》。1998年,刘咏尧在台湾病逝,临终前他对自己的孙女说:“你在大陆时间长,两岸之间的和平统一就靠你们了。”
参考文献:《一代“儒将”刘咏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