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父母应充当孩子的情感教练,当孩子尖叫着说自己想要成为第一,你可以这样说:"你应该更想成为第一个做好准备的人。3. 让孩子有耐心。

什么是好胜心呢?

简单来说,它是一种在任何竞争或比赛中都想要赢,争强好胜,不甘认输的心理。从这点来看,孩子有好胜心并不是坏事。

他们努力想要争第一,激励自己不断前进,每个成功的人都需要具备“好胜心”这个特质,这样才能让自己击败对手,脱颖而出。对孩子而言,竞争意识既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也是自我成长阶段的前进动力。宝宝希望通过"第一"来博得更多的关注与赞赏,所以需要家长好好引导教育。

1. 当孩子的情感教练

父母应充当孩子的情感教练,当孩子尖叫着说自己想要成为第一,你可以这样说:"你应该更想成为第一个做好准备的人!"通过这句简单的话让孩子知道,你懂得他的感受。举例来说,你可以这样说:"你想成为第一个,你的同学也想成为第一个,但是每次只能有一个第一是不是?",这时孩子会明白道,即便自己准备得再充分,也不可能每次都做第一。

当年龄稍大的儿童想要获得第一的时候,父母充当好情感教练会变得更重要的。要小心,不要对孩子使用"但是"。例如:"我知道你想成为第一,但是别人也想,你不能总自己当第一。"这句话应该和接下来的这句话区分开来,父母应该说:"我知道你想成为第一,不想让别人超过你。其他人也一定像你一样想体验第一的感觉。"虽然两句话意思上差不多,但在孩子听来差别却是很大的。

2. 提供简单的解释

适当让孩子知道其他人的需要和感受。例如,某一次孩子获得了第一,但没有获得第一的小朋友感到很难过,此时你就可以告诉孩子,"他们没有获得第一很伤心,但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成为第一个,体验那种自豪感是不是?" 事实上,如果孩子过于好胜,家长也没有必要对孩子进行过分的谴责。尽量保持语言简短而亲切。如果孩子这次没有获得第一,那么告诉孩子有时候等待也是一种美好。

好胜心过强的孩子存在一种“输不起”的心理。

其实有这种心理也很正常,孩子希望自己比别人强,继而获得父母和周围人的夸奖,但因为他们年纪比较小,思想不成熟,输了就很容易钻牛角尖,出现情绪化的行为。

3. 让孩子有耐心

如果孩子不再大声喧闹"我这次一定要当第一",而是学会静静等待,让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表扬孩子的改变,并且给他一定的奖励。但如果孩子和以往一样,学校一说有个什么比赛,孩子立马吵着告诉全家人,我这次要当第一,那么作为父母,你应该让孩子学会以上的做法。

很多事情,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要太宠溺孩子。在家里,孩子是中心,对于他的很多要求都会满足。尤其是隔辈亲,家有老人的家庭更甚。可是未来精彩的世界,还是需要他一个人慢慢去面对,学会独立,让孩子在遇到挫折难题的时候,要懂得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陷入失败悲观的情绪中。

4、 可以鼓励孩子有上进心

上进心跟好胜心不一样,好胜心是跟别人比较,如果输了孩子会没办法接受,过刚易折;而上进心是跟自己比较,那就无所谓赢还是输,孩子会更坦然面对挫折。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尽量少从结果评论孩子,可以多从过程来评价,并且让孩子学会横向比较。

比如孩子这次月考排名下降了,不要说“你看你比那个谁差多少分”,而是跟孩子说“这次考试你作文写得比上次好,数学应用题错的有点多”。

这样孩子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我目前的能力到什么地步了,我的优劣势各是什么,怎么才能提高自己”上面。

剩下的就是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锻炼,让他慢慢增强自己的耐挫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