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外命婦的冊封制度起源於唐朝,誥命夫人的制度和朝廷命官一樣,是有嚴格品級劃分的。另外一個分支是外命婦,也就是我們狹義上說的“誥命夫人”,並不是每一個官員的妻子或者母親都可以獲得這樣的稱號,只有那些因爲丈夫或者兒子爲國家建功立業,纔能有機會跟隨一同獲得冊封。

古代讀書人的理想就是功成名就,封妻廕子,這“蔭子”一般說的就是世襲的爵位,而女子在古代是不能從政的,這“封妻”從何說起呢?針對女子不能從政這一現象,古代統治者就設立“誥命制”,也就是我們常常聽說的誥命夫人一說。那麼誥命夫人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p/p
說起誥命夫人,首先要說一說命婦制度。在我國古代,男子在朝爲官被稱爲“朝廷命官”,和朝廷命官相對應的則是命婦羣體。而命婦又分爲兩個分支:
一個分支是皇家婦女,也就是內命婦羣體,比如皇后、貴妃、王妃等都屬於內命婦,這些人成爲皇家人的那一刻開始就有了誥命。另外一個分支是外命婦,也就是我們狹義上說的“誥命夫人”,並不是每一個官員的妻子或者母親都可以獲得這樣的稱號,只有那些因爲丈夫或者兒子爲國家建功立業,纔能有機會跟隨一同獲得冊封。
p/p
內命婦的制度一般認爲起源於西周時期,周公制定外朝禮制的時候對應着也制定了內庭的禮制。而外命婦的冊封制度起源於唐朝,誥命夫人的制度和朝廷命官一樣,是有嚴格品級劃分的。最高等級是一品誥命夫人,在當時被稱爲,“國夫人”,在唐朝的著名畫作《虢國夫人遊春圖》,就是畫的唐玄宗時代被冊封的虢國夫人,她就是一品誥命夫人。
唐朝建立外命婦制度一方面在於提高女子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來籠絡人心。所以在之後的歷朝歷代都沿用了這一制度。但隨着時代的變遷也有相應的變化,比如唐朝,只有一品誥命夫人才能稱之爲“國夫人”。
而到了清朝則規定二品以上稱夫人,三品稱淑人。誥命夫人的等級和丈夫的官職高低有直接影響,如果丈夫是一品大員,那麼就有機會過得“一品誥命夫人”的冊封。如果兒子尚未娶親,卻又十分優秀,皇帝也會把誥命冊封給他的母親以示嘉獎。
p/p
在古代,朝廷命官都是有明確分工的,也就是各部門的公務員,而女子不得干政,所以這誥命夫人也就相當於掛名的公務員,只拿俸祿而沒有政治上的權力。比如《紅樓夢》寫的賈母,朝廷定時給她發俸祿,她在賈府之外卻沒有任何特殊的權力。
說到這誥命夫人具體有什麼用處,除了能固定領取國家發的“工資”之外,誥命等級不同,在後宅夫人的交際圈子裏也會得到相應的區別對待。再者,能被冊封誥命夫人,在當時那絕對是一種無上的榮譽。
和誥命夫人的等級相對應,應運而生的是誥命夫人的服飾,和嚴格的品階誥命一樣,不同品級的誥命夫人會有不同的誥命服,就如同不同等級官員穿着不同的朝服一樣。誥命夫人的誥命服每個朝代的要求都有所不同,但是從低級到高級也都是一個從簡到繁的一個過程。
p/p
從誥命夫人的制度可以看出來,雖然是知道沒有什麼實權的冊封,但依然受到禮制的嚴格管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