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中嘉和

一个朋友的父亲患有肺癌,手术后服用K药(免疫治疗PD-1药物),效果很稳定,病情也没有继续发展。后来因为感冒,自行服用了抗生素,不到2个月就出现病情进展。

这个事件警示我们,对待抗生素时,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中国被称为“抗生素大国”,以滥用抗生素“威震四海”。我们从小到大但凡身体有任何不舒服,都会听到家长或者家人关切的问候:“吃点消炎药,马上就好了”“这样不行,赶紧去打个点滴吧”……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我们,对“消炎药”有着谜之依赖,以至于到现在,打喷嚏或流鼻涕的时候还会收到身边的朋友好心递过来的一片头孢或者阿莫西林。

接下来,小编带你了解肿瘤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如何对待抗生素。

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是一种对细菌具有活性抵抗的物质,是对抗细菌感染的最重要的药物。它被广泛用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或其他动植物)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值得强调的是抗生素对普通感冒或者流感等病毒无效,抑制病毒的药物是抗病毒药,而非抗生素。而细菌也分为很多种,特定的药物对特定种类的细菌效果好。

抗生素的5大类及代表药物有:

一、内酰胺类(最常见):青霉素类(包括阿莫西 林)和头孢菌素类等

二、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三、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四、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等

五、其他: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抗厌氧菌类(甲硝唑)等

(我国法律规定,抗生素是处方药,需要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开具处方才能使用。这首先就是为了保护人民健康,避免错误用药。)

滥用很危险

对健康人来讲,抗生素的滥用可能会导致这些危害:毒副作用、过敏反应、二重感染、严重耐药、正常菌群紊乱等,增加个人和社会的负担。

对癌症病人来说,抗生素更不能随便使用。在使用之前必须有医生的指导,并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切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与别的药物随意搭配服用。

抗生素影响免疫治疗疗效

最新的一项关于抗生素和免疫治疗的研究就提示了,使用抗生素会影响接受免疫治疗的病人的治疗效果。

这项研究对196位癌症病人进行了前瞻性调查,目的是观察常规临床治疗中, 在病人进行免疫治疗之前或同时使用广谱抗生素对其总生存期的影响。研究覆盖了多种类型的肿瘤,年龄中位数为68岁。

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接受免疫治疗的病人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4.6个月,其中在免疫治疗之前的30天之内没有进行广谱抗生素治疗的病人的中位总生存期长达26个月。

更令人惊讶的结果是,有一部分病人在免疫治疗期间接受了广谱抗生素治疗,他们的中位总生存期只有2个月。而且,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癌症、无论哪种类型抗生素的使用,都会缩短免疫治疗病人的总生存期。

关于其中的机制虽然还没完全明确,但是导致治疗疗效变差的原因与抗生素导致肠道微生物减少密切相关。

抗生素增加结肠癌风险

另一项有关抗生素的研究表明,抗生素的使用与结肠癌发生风险增加有关,可能是因为抗生素破坏了肠道细菌的平衡,使各个菌群水平差异变大导致了肠道的癌变。

我们需要知道,普通人身上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数量是超过自身细胞数量的,其中绝大部分无害,而且广泛参与到人体代谢中,很多都对健康有益。随意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会破坏人体正常的微生物分布,不利于健康,也不利于治病。

你以为的“消炎药”是什么?

消炎药,实质上,与抗生素完全不同。它主要是针对炎症,包括类固醇类消炎药(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和非类固醇类消炎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但是我国存在一个现象:通常把抗生素也称为消炎药,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抗生素的滥用。所有的药物也都会有副作用,只有在针对性的合理用药时,才会获得实际收益。

小结

最后,癌症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除了特别注意各项身体状况之外,更要谨慎用药。

参考文献

[1]. Pinato,D.J., et al., Association of Prior Antibiotic Treatment With Survival and Response to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JAMA Oncology, 2019. [2].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26113.php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